【2012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苏教版 化学 选修3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苏教版 化学 选修3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0-28 19:12:34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选C。门捷列夫的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A、B两项分别为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贡献。
2.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解析:选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生成了具有黏性的Na2SiO3,它属于矿物胶,将塞子和瓶口粘到了一起。空气中CO2的含量仅占0.03%,它不会造成太大负压。
3.科学研究发现铂的两种化合物(短线表示化学键)有不同的特性,其中a具有抗癌作用,而b没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分子中,Pt原子与2个Cl原子、2个N原子间形成的结构与CH2Cl2相似
B.a、b是不同物质
C.a、b互为同素异形体
D.a、b是同一物质
解析:选B。a、b两种分子的结构都是四边形,但它们中的—Cl与—NH2所处位置不同,前者是顺式,后者是反式,互为顺反异构体;a、b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不是同一物质;同素异形体是对于单质而言的,不能用于化合物。
4.人造骨是一种具有生理功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类似于人骨和天然牙的性质和结构。人造骨可以依靠从人的体液中补充某些离子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产生分解、吸收、析出等反应,实现骨骼牢固结合,人造骨植入人体内需吸收人体中的下列哪些离子形成新骨(双选)(  )
A.Ca2+          B.Cl-
C.Na+ D.PO
解析:选AD。骨骼的主要成分为无机盐Ca5(OH)(PO4)3、Ca3(PO4)2等,所以它与人体的体液中相互交换的成分应为Ca2+和PO。
5.下列关于4820C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20 B.电子数为20
C.中子数为20 D.质量数为48
解析:选C。分析4820Ca可知该钙原子质量数为48,质子数=电子数=20,中子数=48-20=28。
6.(2011年宁夏银川高二质检)科学家预言纳米技术将引起又一次产业革命,下列有关纳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纳米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科技产品
B.纳米技术可以直接用原子和分子来构造自然界所没有的新物质
C.纳米是微观世界的长度单位
D.纳米可用作原子半径的单位
解析:选A。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用“nm”表示,1 nm=10-9 m。
7.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益,科研中最有开发价值的是(  )
A.寻求H2的新来源
B.研制耐高温、高压的新材料合成塔
C.研制低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D.研制高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解析:选C。合成氨的反应,高温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低温有利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NH3的产率,采取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在500 ℃左右催化剂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如果能找到低温下活性高的催化剂,可以大大地降低NH3的合成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8.氮化硅陶瓷是一种超硬耐磨物质,可用于制造高性能柴油发动机部件,它属于(  )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功能高分子材料
解析:选B。氮、硅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功能高分子材料指有特殊功能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所以氮化硅陶瓷应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9.近几年,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针对“吸烟”而言,下列活动属于实施绿色化学活动的是(  )
A.处理废弃物——烟灰、烟蒂
B.治理污染点——通风,排除烟雾
C.减少有毒物——使用过滤嘴、低焦油烟
D.杜绝污染物——禁烟、戒烟
解析:选D。绿色化学的目的是在于预防污染,根本手段为杜绝污染物。
10.美国FDA证实,该国地质勘测局在内华达州法隆镇的一些奶牛场附近的井水中发现了84号元素Po(钋)的一种放射性致癌同位素。钋是目前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门捷列夫能预测钋在地球上的分布
B.钋在第7周期第ⅥA族
C.钋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钋属于副族元素
解析:选C。A项,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但不能预测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所以错误;因为钋和86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2且小于86,所以钋在第6周期第ⅥA族,最外层电子数应为6个,所以C正确,B、D错误。
11.若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元素在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在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C.第1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D.在整个18列元素中,第3列的元素种类最多
解析:选B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第9列是原第Ⅷ族中的第2个纵行,没有非金属元素,A项正确。第18列的He元素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所以B项错误。第1列元素除了碱金属元素外还有氢,而氢为非金属元素,因此C项错误。第3列即第Ⅲ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镧系和锕系各包括15种元素,因此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D项正确。
12.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元素之间原子序数的关系正确的是(双选)(  )
A.相邻主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都是1
B.主族中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1、11、25
C.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都是8
D.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有2、8、18、32
解析:选BD。分析元素周期表可知,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1、11、25;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2、8、18、32。
13.6 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0.5 g氢气,生成的+2价金属氯化物中共有11.5 mol电子,则该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双选)(  )
A.第2周期 B.第3周期
C.ⅡA族 D.ⅢA族
解析:选BC。设该金属为M,
则M+2HCl===MCl2  +  H2↑
 n(M)    n(MCl2)  0.5 g/2 g·mol-1
n(MCl2)=0.25 mol,设M原子电子数为x,(x+17×2)×0.25=11.5,解得x=12,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12,故该金属为Mg。
14.(2011年湖北黄冈高二四校联考)1995年8月,IUPAC相对原子质量与同位素年度委员会在英国Gaildford会议上决定修正五项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修订的有碳(C)12.01078。这里12.01078指的是(  )
A.12C的相对原子质量
B.13C的相对原子质量
C.碳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D.碳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选C。碳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应为各同位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1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C.“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D.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解析:选C。A项,当物质的大小改变时,其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A对;B项,此分子直径在胶粒直径范围内,B对;C项,胶粒可透过滤纸,C错。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9分)(2011年浙江宁波高二检测)(1)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核电荷数为13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
②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
③L层电子数是M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__________。
④某同位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的元素:____________。
(2)写出1~18号元素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原子(或离子)的微粒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①某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3倍:________。
②某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________。
③得到2个电子后,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的电子总数相同的离子:________。
④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________。
解析:(1)①是Al,②是Be或Ar;③是Si;④是H。
(2)①是O原子;②是Li原子;③是S2-离子;④是C原子。
17.(12分)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的周期的元素种类分别是m和n。
(1)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B都在ⅠA族时,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上面元素所在周期中包含的元素种类数;
(2)A、B若都在ⅦA族时,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下面元素所在周期中包含的元素的种类数。
答案:(1)x-n x+m (2)x-m x+n
18.(9分)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的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它是锗酸铋的简称。若知:
①在BGO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
②在BGO中,铋的价态与铋和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稳定结构;
③BGO可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在BGO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
请填空:
(1)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BGO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BGO晶体中所含铋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锗为ⅣA族元素,铋为ⅤA族元素,锗显最高价即+4价,但铋显的价态却要通过生成的氯化物来确定,此氯化物中氯与铋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所以生成物为BiCl3,铋为+3价,氧化物为Bi2O3。
答案:(1)Ge Bi (2)Bi4(GeO4)3或2Bi2O3·3GeO2 (3)Bi2O3
19.(12分)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是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Y是__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_。
(2)由Y和Z组成,且Y和Z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解析:(1)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容易得出X为H、Z为O,再根据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得出Y只能为N;(2)考查化学式的有关计算;(3)考查10电子微粒的知识;(4)N、H、O三种元素形成的盐只能是铵盐。
答案:(1)氢 氮 氧 (2)N2O5 (3)NH OH- (4)NH4NO3
20.(13分)(2011年浙江杭州高二质检)已知1~20号元素中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A<B<C<D,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D的原子核外K层、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试推断:
(1)元素的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原子结构示意图:A________,B________。
(3)工业上由A元素的单质制取B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没有“质子数为A<B<C<D”的限制,C还可以是________元素。
解析: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次外层只能是K层,A为碳元素;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L层电子数为8,M层电子数为4,B元素为硅元素;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符合此条件的元素有锂和氯,因为质子数B小于C,C为氯元素;D的原子核外K层、L层电子数之和为10,又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D为钙元素。
答案:(1)氯 钙
(3)SiO2+2CSi+2CO↑ (4)锂1.关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B.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
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是“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A、B、C三项均错误,选D项。
2.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
A.生成一种新分子 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解析:选C。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不会有新原子生成。A生成一种新分子,如H2+Cl2HCl,正确;B生成一种新离子,如:2Na+2H2O===2NaOH+H2↑,正确;D生成一种新单质,如:2Al+Fe2O3Al2O3+2Fe,正确。
3.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
A.发现新物质
B.合成新材料
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
解析:选D。当今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发现新物质,A项对;合成新材料,开发新能源,B项对;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以及“绿色化学”等,C项对。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是古代化学研究的内容,D项错。
4.(2011年浙江温州高二质检)某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微粒,这种微粒是由3个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这种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H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B.是H2的一种新的同分异构体
C.它的组成可表示为H3
D.它比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解析:选D。这种微粒的符号为H,它比H2多了一个质子(氢原子核),与H2的关系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分异构体,而是一种离子。
5.在1911年,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做变速运动的α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能让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极薄的金箔竟让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证明原子并非实心的球体,内部肯定有“相当广阔的空间”,因而可得出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的结论;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说明Au原子核的种类与α粒子相同,否则两者就会相互吸引,还能证明Au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否则偏转的就会是Au原子核而非α粒子;极少数的α粒子被笔直地弹回,说明Au原子核质量远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否则Au原子核将有被α粒子弹出的可能。
答案:(1)Au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
(2)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远大于α粒子
(3)Au原子核质量远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1.最早提出科学的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卢瑟福
解析:选B。道尔顿、门捷列夫、卢瑟福和阿伏加德罗的主要贡献分别是提出原子学说、元素周期律、原子的有核模型和分子的概念,B项正确。
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 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解析:选A。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能够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和生成物分子的形成都涉及原子的运动,因而B、C、D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3.(2011年河北承德高二质检)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而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12C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B.与12C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2C互为同位素
解析:选D。本题首先要清楚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前者的对象是原子,而后者的对象是单质;其次要了解同位素的物理性质有差别,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14C与12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D正确。
4.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
A.玻璃 纤维素 青霉素
B.尿素 食盐 聚乙烯
C.涤纶 洗衣粉 阿司匹林
D.石英 橡胶 磷化铟
解析:选C。A中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棉花中;B中食盐大量存在于海水中,不必合成;D中石英也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水晶;C中物质全部由合成得到,因此答案选C。
5.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列关于Se和S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e和Se互为同素异形体
B.Se和Se互为同位素
C.Se和Se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Se和Se都含有34个中子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和质量数、质子数及中子数之间的关系,Se和Se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都是34,而由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其中子数分别为44和46,C、D不正确,B正确,显然,Se和Se都不表示单质,A亦不正确。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③一种元素只有一种质量数
④同位素的性质相同
⑤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⑤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微粒、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的理解。微粒的种类很多,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解此类概念判断题的关键。
7.(2011年苏州高二检测)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 B.Ds是超铀元素
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 D.Ds为金属元素
解析:选C。C选项中的“原子的质量数”和原题中的“原子序数”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数值,故C选项说法错误,其余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8.核内中子数为N的离子R2+,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n(A-N+8)/(A+16) mol
B.n(A-N+10)/(A+16) mol
C.(A-N+2) mol
D.n/A mol
解析:选A。氧化物RO的质子数为A-N+8,n g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n/(A+16) mol,氧化物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n·(A-N+8)/(A+16) mol。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B.原子中肯定含有中子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然后不能再分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原子组成中还存在更小的微粒,如夸克
解析: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但其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随着科学的进步,发现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分为更小的微粒,如夸克。故D正确。
10.(2011年福州高二四校联考)利用合成气(H2+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气也可转化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②改变合成气中CO与H2的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产物 ③合成气的转化反应需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 ④从合成气出发生成气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 ⑤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烯烃或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B。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等知识,从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思想。解题时应注意化学反应的原理、条件、反应物的用量等因素对有机合成造成的影响。故选B。
1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1)x表示______________,y表示______________。
(2)当y=8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则x=________。
(3)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__。
解析:根据初中所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x表示核电荷数,y表示最外层电子数;当y=8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则其核电荷数为x=18;若y=8时,微粒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核电荷数为17,即17号元素氯,其离子符号为Cl-。该题以一个不确定的原子结构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当微粒为中性时,其核电荷数x=2+8+y;当该微粒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时,其核电荷数x=2+8+y-1。
答案:(1)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2)18 (3)Cl-
12.(2011年徐州高二摸底考试)有A、B、C、D、E五种微粒,满足以下条件:①A微粒核内有14个中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②B微粒得到2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③C微粒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核电荷数为11;④D微粒核外有18个电子,当失去1个电子时呈中性;⑤E微粒不带电,其质量数为1。试完成下列各题:
(1)依次写出A、B、C、D、E各微粒的符号: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
(2)B、C、E所属元素两两组合时,可形成哪些化合物,请写出它们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D所属三种元素共同组合时,所形成的物质有多种,请写出它们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核外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的原子核电荷数是12,即镁原子,其质量数A=Z+N=12+14=26,所以A为Mg;B得到2个电子后与Ne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由此可知B为O;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因此C为Na+;由题意知,构成D的原子得1个电子后为18个电子,因此D是Cl-;质量数为1的中性原子是H。
(2)O、Na、H三种元素两两组合时,O、Na可组成两种化合物Na2O、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H、O可组成两种共价化合物H2O、H2O2;NaH很容易被学生忽略。
(3)O、Na、Cl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有多种,是因为氯元素有较多化合价(+1、+3、+4、+5、+7、-1),因此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有NaClO、NaClO2、NaClO3、NaClO4。
答案:(1)Mg O Na+ Cl- H
(2)Na2O、Na2O2、NaH、H2O、H2O2
(3)NaClO、NaClO2、NaClO3、NaClO4
13.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
(1)5种化合物分别是V___________、W________、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填化学式)。
(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V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解析:(1)由ZX+H2O可推知Z中必含氢元素,再由X为无色无味气体,且是由V与O2反应所得,结合生成X的两个转化反应可初步判断X为一种氧化物,符合要求的只有CO或CO2,所以Z中可能含有碳元素,即Z为CH4或其他碳氢化合物。再通过V(固体)+H2O―→Y(白色固体)+Z(无色气体),可推知V为CaC2,Y为Ca(OH)2,Z为C2H2,从而验证以上推断。CaC2与O2可生成CaO和CO2,W为CaO,X为CO2。
(2)5种化合物中的某两种可反应生成一种新化合物,且包含5种元素,则该新化合物为Ca(HCO3)2。化学方程式为:2CO2+Ca(OH)2===Ca(HCO3)2。
答案:(1)CaC2 CaO CO2 Ca(OH)2 C2H2
(2)Ca(OH)2+2CO2===Ca(HCO3)2
(3)Ca2+[C C]2-
14.化合物A由周期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Y组成,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
(1)X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X的硫酸盐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A和水缓慢作用生成含Y的化合物Z,Z分子含有10个电子。
①Z与H2O2反应,其产物之一是Y的单质,Y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Z分子的结构呈______________。
②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X的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在火箭和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X的性质可以确定X为Al,则Al2(SO4)3与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的是偏铝酸盐,据此可以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由于Al是第3周期元素,则Y是第2周期元素,根据Z中含有10个电子和Z能与H2O2反应和Z有较强的还原性,则Z是NH3,Y是N,那么A是AlN。由于生成的化合物中均含有两种元素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则生成的分别是Al2O3和TiC,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守恒可以配平化学方程式。
答案:(1)
(2)Al3++4OH-===AlO+2H2O
(3)①∶N N∶ 三角锥形 ②AlN
(4)4Al+3TiO2+3C2Al2O3+3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