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山水画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诗情画意——山水画欣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1-10-28 19:5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诗情画意
——山水画欣赏
1、山水画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如绘画工具——宣纸、毛笔、墨水;
以线造型的表现形式)
2、时间早于油画一千多年
山水画与风景画比较:
这两张画都属于山水画吗?
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山、石、云、树、水、人、动物)
山水画之形式美
(二)笔墨美
(一)构图美
《千里江山图》
(长卷) 纵:51.5,横:1191.5厘米
(一)构图美
“平远” 移步换景、自由的空间处理方法
长卷
“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方法
“散点透视” 有别于西画的焦点透视
焦点透视
“深远”
“高远”
立轴
为中国山水画中独特的创作手法
水天一色
计 白 当 黑
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
作画不只要看到黑处,更要留心白处,以虚代实
“留白”
强调“笔墨情趣” 笔墨技法:勾、皴、擦、点、染
(二)笔墨美
有笔有墨谓之画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山水画古今风格变化
魏晋时期萌芽
《洛神赋》
山水只作为背景,且人大于山
李道昭 (唐代) 明妃幸蜀图 (局部)
青绿山水
重写实、工整
隋、唐时期:独立成科
院体山水画
强调“应物像形” 写实
宋代:
元明时期 水墨山水
萧疏、写意
“文人画”
疏体 写意
密体 写实
剩山残水
朱耷(八大山人)(清初)(四画僧之一)
王鉴(清代)
现代山水画
中西相融,大胆创新
姜宝林(当代)
当代山水画的探索 抽象形式
作品(当代)过于写实,样式象油画
《京江送别图》 沈周
近处杨柳低垂于河岸,
中间为开阔江面,拱手相别的友人乘舟渐远;
远处峰峦叠翠,水天一色。
意境:在传统绘画中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依依惜别之情
山水画之意境美
感受画面的意境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寒江独钓》 宋代 马远
“诗书画印”集于一体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诗人眼里,敬亭山完全人格化了,它不再是观赏的对象,而是自己相看“不厌”的最亲密的朋友 。表现了诗人深深的情意。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长卷
立轴
用一句诗来表现这幅画
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是什么引起了两幅作品风格相差如此之大呢?
1、构图不同,用笔用墨不同,色调不同
创作的意境不同
2、画家的心情不同
生活经历
山水画之精神美
《踏歌图》 马远
《青卞隐居图 》 王蒙
自然界——审美对象
自然界——精神寄托
自然界——品德象征
“道家、儒家” 与山水画
道家崇尚 天人合一
山水画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
隽永、耐人寻味
有别于风景画
自然界与人的和谐
画的品味的高下,取决于人品的高下。人品高画品自然就高。所以画者主要是在画自己:画自己的知识修养,画自己的所知所感。画自己的人格个性。
画品如人品
山水画之创作美
实地感受真山真水→观察→概括→重新构图→表现
(结合自己的情感,运用笔墨技巧,进行艺术的表现)
《卢鸿草堂十志》图 王原祁
雨点皴
披麻皴
斧劈皴
皴法:用来表现山体的纹理和质感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