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2 11: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既可以通过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太空是真空的,但是太阳光仍然能传播到地球上)。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典型现象与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射击瞄准等
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形象地描述光而建立的理想模型。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观察上图,总结小孔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但并非一定是缩小的;2.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3.物距(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像距(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增大,像变大;像距不变,物距增大,像变小;4.在小孔成像中,物若顺时针转动,像也顺时针转动。
解释:①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叫做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叫做虚像;②为什么选用小孔?因为小孔只允许物体不同部位的一束光线通过,光屏上能成像,否则将是一片光亮;③为什么孔的形状不重要?因为孔相对于物体和像来说足够小,形状影响可以忽略;④光屏上呈现的像与物体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例1:图所示的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月亮
B.
手机屏幕
C.
电影银幕
D.
水面
答案:B
例2:今年元旦,罗马广场上升起超级月亮。“超级月亮”的产生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最近,一个是最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表示,如果月亮恰好运行到近地点或者临近近地点时满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要比它位于远地点时大12-14%,就会欣赏到比平时更大、更亮的月亮,很多人也就将其称为“超级月亮”了,下列关于“超级月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本身是光源,所以我们能看到“超级月亮”
B.地球上的人们观察到“超级月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月亮离地球越近,体积就会变得越大
D.人们欣赏到比平时更大、更亮的“超级月亮”,是因为观察的视角变大了
答案:D
例3:今年6月21日,境内多个地区看到了天文奇观--“金边日环食”,这一奇观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图中属于同一个原理的是(  )
A.倒映在水中的山
B.水中的筷子
C.小孔成像
D.雨后的彩虹
答案:C
例4:“金边日食”是壮观的天文现象,小明用自制小孔观看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B.用小孔成像原理观看日食利用了光的折射
C.日食通过小孔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答案:A
例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木板上的小孔可以是三角形的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C
例6: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坐井观天”,图中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O点为青蛙眼睛的位置)(  )
A.
B.
C.
D.
答案:A
例7:在我们的校园里,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旗杆旁边地面上有一个人工水池,旗杆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和在水中的倒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从早到晚,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先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
B.从早到晚,地面上的影子长度不变
C.从早到晚,水中倒影的长度先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
D.从早到晚,水中倒影的长度不变
答案:D
例8: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B.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
C.日食、月食现象
D.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
答案:B
例9:请通过作图表示人眼透过空隙所能看到的范围(范围用阴影表示)。
答案:
例10:如图所示是两根标杆及它们在灯光下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光源的位置(用点P表示),并在图中画出人在此光源下的影子(用线段EF表示)。
答案:
例11: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如图甲所示,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验证猜想c,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
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
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答案:(1)不合理;(2)无关;(3)C;无关;(4)圆形。
例1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丙三图,可知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与
有关。
(2)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3)为了看清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通常

(4)人们常用“井底之蛙”形容眼界狭隘的人,画出图丁中井底的青蛙能看到的天空的范围。(设点A为青蛙的眼睛)
答案:(1)物体的形状;(2)倒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水中加牛奶;(4)如图

二、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中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为宇宙间最快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c,在水中的速度约为,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一般来说,物质的密度越大,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慢。
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声和光的传播
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次之,在水和玻璃中逐渐减小
例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月亮是光源
C.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年是时间单位
答案:A
例14: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太阳光通过三角形树叶间隙在地面上形成三角形光斑
C.观看电视节目时,电视机屏幕是光源
D.地球运转到月球与太阳之间,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形成月食
答案:B
例15:小枫同学所在的物理小组,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