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型:
新授_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3、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空气中15℃时的声速。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发生、传播及速度。难点:声音的传播及速度。三、教学准备音叉、小重锤、、小乒乓球、,电铃、玻璃罩、抽气机、橡皮筋、录音机四、自学指导引入: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欣赏中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你耳中的吗?(一)、声音的发生1、演示实验:a、用小锤敲击音叉,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紧靠音叉的小球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球被持续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发出声音;b、打开录音机,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纸盆中的情况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球被持续弹起,说明纸盆振动会发出声音。2、学生实验:a、用手触摸喉部,发Good
morning的音,感觉声带的振动,说明:声带振动会发出声音。b、一人绷紧橡皮筋,另一人用手指弹拨,感觉橡皮筋的振动,说明:橡皮筋振动会发出声音。3、归纳引导学生得出: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是声源的振动发生的)4、学生举例:你还知道哪些例子能说明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演示课本的实验,请同学们边观察实验现象边思考下列问题:随着抽气机的不断工作,玻璃罩内的空气的量发生怎样的变化?你听到的铃声又有什么变化?你设想一下,假如玻璃罩内没有空气,也即处于真空状态,你还能听到铃声吗?说明:不能传声。3、演示实验:两支固有频率相同的音叉,用小锤敲击一音叉的叉股,观察紧靠另一音叉的小球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教师提问:是否只有气体能作媒介传播声音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声音是靠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作媒介进行传播的。(三)、声音的速度教师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具有一定的速度。我们把声音传播的速度叫做声速。投
影:课本P49表3-1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速度。提问:
1、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哪些物质中声速较大?2、在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有什么关系?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学生回答,归纳得到:a、声速:V固〉V液〉V气b、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真空不能传声。c、15℃时,空气中V声=340米/秒d、回声的问题:需要和原声间隔0.1s才能区别例题、家家把耳朵贴在一根长为200m的充满水的钢管一端,另一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钢管,家家能听到几次响声?小结本节课内容(四)、当堂训练(附当堂训练)
备注
教学反思:
审核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