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态变化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物态变化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0-28 20:07:32

文档简介

§4.4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重点: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难点:区别凝华和凝固现象,凝华和液化现象
预习提纲:
●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______;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_______。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了
C.清晨花草上的霜 D.锅里的水烧干了 E.玻璃窗上的“冰花”
重点、难点突破:
观察左边这只灯泡,想一想: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
见P92“想想做做”
●思考下列现象的成因(填物态变化):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b.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变越小,最后消失。
c.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秋冬季节,玻璃窗上会“出汗”。
d.冰棍外表的“白粉”。
●你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吧,向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能产生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这种特殊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吗?
典型例题:
说说下列各种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A. 固态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 热
B.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 、 热
C. 霜的形成。 、 热
D. 雾、露的形成。 、 热
E. 水结冰。 、 热
F. 夏天衣服被晒干。 、 热
G. 冰化成水。 、 热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 热
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 热
J.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结成针状的霜;
、 热
K.夏天冰棒冒着“白气”。 、 热
L.冬天冰冻的衣服自然晾干。 、 热
巩固提高:
1、物质从固态_____变成气态叫______。物质从气态_____变成固态叫______。像____和____一样,升华需要_____。像____和____一样,凝华需要_____。
2. 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_______;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_______。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了;
C.清晨花草上“打霜”; D.锅里的水烧干了;
E.玻璃窗上的“冰花”.
3.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4.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5. 炎热夏天的中午,在开空调的房间窗户上往往也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6. 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 )
A、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
C、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用“干冰”升华吸热
7. 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雪糕化了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樟脑丸越放越小
树枝上生成霜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你的收获和疑问:
放热的物态变化有
吸热的物态变化有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4.3 汽化和液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能举出或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汽化、液化现象。
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沸腾的条件。
重点:正确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
难点:能用所学到的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二、预习提纲
1.物质从____变成____的现象叫汽化,汽化 (“吸”或“放”)热,包括____ 和____ 两种方式。
2.物质从____变成____的现象叫液化,液化 (“吸”或“放”) 热。
3.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不同的液体沸点 ,且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吸”或“放”)热.
4.液体沸腾时要继续 热,但温度 ,大量气泡上升,变 ,到液面破裂 。
5.蒸发是在 ,都能发生的 现象。 蒸发只在液体 发生,而且 进行。在蒸发过程中要 热,致使液体和它附近的物体温度 。
三、重点难点突破
<一> 汽化
基本概念
思考: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解析:晒衣服时,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即由 态变成 态,这种物态变化叫做汽化。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现象?
蒸发
湿衣服晾干是常见的汽化现象,无论夏天还是冬天,温度高还是低,湿衣服都可以晾干,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冬天衣服晾干需要的时间要长,是因为蒸发的慢,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① 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的快,表明液体的 越高,蒸发的越快。 举例:
② 同样湿的衣服,用衣架撑开比堆在一起干的快,表明液体的 越大,蒸发的越快。 举例:
③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通风处比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干的快,这表明液体表面上的
越快,蒸发的越快。 举例:
总结:要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 ,增大液体的 ,或者加快液体表面上的 。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我们探究的时候都选用同样湿的衣服,用到物理学上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这种方法叫 。
想想做做: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
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结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 (填“吸”或“放”)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即蒸发致冷。
讨论:蒸发致冷有哪些应用呢?
有哪些害处呢?
沸腾
烧水时,当水温升到一定温度,会看到水中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⑴ 实验器材:
⑵ 步骤: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对水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实验时自水温90 0C开始计时,注意观察水中气泡的多少、大小以及变化情况。
⑶ 某次测得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0C) 92 94 96 97 98 100 100 100
继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⑷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结论:由沸腾图象可知,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才能沸腾,并且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不只是水,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阅读:P87 “小资料”,了解各种液体的沸点。
思考:液体的沸腾需要什么条件吗?
沸腾条件: (1)温度达到 ;
(2)液体继续 ;
阅读P88 “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水的沸点与 有关, 越高,沸点越 。
P88 想想做做:
用纸锅在火上能把水烧开吗?
<二> 汽化的两种方式
■ 蒸发是物质由 态变成 态,是缓慢的汽化过程。
■ 沸腾是物质由 态变成 态,是剧烈的汽化过程。
所以,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呢?完成下面的表格: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三> 液化
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要 热。
常见的液化现象有雾、露、初冬玻璃内侧的水珠、夏天冰糕周围的“白气”等。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与 。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便于储存和运输。
巩固练习:
1.秋冬季节,有时有雾生成而影响交通或班机起飞,雾的实质是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而成的,这一过程中要____热.
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 ℃和100 ℃,把酒精放在试管中,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和烧杯中的水相比____先沸腾.
3.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听到一阵“哧哧”的响声,并看到水面上有“白气”,在这个过程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反而觉得冷,这是因为( )
A.水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 B.人在水中吸收热量 C.岸上的温度较低
D.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6.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关于二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C.冰棍冒着“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7.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8. 下列主要是利用物质在液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
A.铸造工人将铁水灌入砂模中,当铁水冷却下来后,便能铸造成各种各样的机器零件
B.夏天用热毛巾擦脸后感觉比较凉爽
C.浴室通常通过管道将高温水蒸气通入水中,使池中的水温升高
D.热水太烫,吹一吹凉的快些
9.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
10.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可以使液体不再沸腾,用物理知识说明.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想知道?
(必须填写)§4.2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2. 掌握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重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难点:对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的理解
预 习:
根据日常经验,我们知道水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那冰 水和水蒸气分别是水的三种不同状态,即冰是 _态,水是 _态,水蒸气是____态。物质的存在都有这三种状态,处于哪种状态于与_____有关。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____________。
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如 变成 。
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如 变成 。
※ 凝固就是水结冰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重难点突破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实验器材(由下至上):
,另外还需

2 加热方法: 法,这样做好处是 。垫石棉网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3 数据处理:
下表是某次实验时记录的数据,请据此绘制下面两个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 40 42 44 46 48 48 48 52 54 56 59
蜡的温度/℃ 40 42 45 46 48 51 52 54 56 59 61
4 分析论证:
由实验得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 。但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一直在 。据此,我们得知,海波和蜡是不同的两种物质。
※练习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那么它的温度( )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一定不变 D 可能升高,可能不变
三 熔点和凝固点:
1. 熔点: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即 ,而蜡却没有。我们把像海波这样的物质叫做 ,另外还有
。把像蜡这样的物质叫做 ,另外还有

通过分析海波和蜡的图象,我们得到晶体和非晶体的图象如上图。
对于晶体来说,在AB段,物体处于 态, 热,温度 ;在BC段,物体处于 态, 热,温度 ;在CD段,物体处于 态, 热,温度 。
在A点,物体处于 态;在B点, 态;在C点, 态;在D点, 态。
对于非晶体来说,不断 热,温度不断 。
◎ 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注意:(1)达到熔点,不吸热不熔化。
(2) 吸热,温度不变
典型例题:
例 1 对冰水混合物缓慢加热时将会发现( )
A 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B 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C 冰和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 在冰全部变成水之前,它们的温度不变
例2 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少些,先将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后,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的高 D 无法判断
例3 把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慢慢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2. 凝固点:
对于晶体来说,在AB段,物体处于 态, 热,温度 ;在BC段,物体处于 态, 热,温度 ;在CD段,物体处于 态, 热,温度 。
在A点,物体处于 态;在B点, 态;在C点, 态;在D点, 态。
对于非晶体来说,不断 热,温度不断 。
晶体凝固时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例1 把一瓶水放在0℃的房间里,则瓶中的水( )
A 一定能结冰 B 一定不能结冰 C 可能结冰 D 不能确定
例2 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里,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则( )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 冰和水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例子法
晶体:
非晶体:
外观
晶体 规则的外形;非晶体 规则的外形。
熔化时的温度特点
晶体 热,温度 ;非晶体 热,温度 。
例1 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是(   )
A 一定是固体 B 一定是液体 C 可能是固体 D 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例2 某物质从80℃开始熔化,直到1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
※ 阅读“小资料”,回答问题。
(1)灯丝的温度可达2000℃以上,所以应选择 做灯丝,因为它的熔点 ,不易熔断。
(2) 不同的晶体熔点 。
四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物体在熔化过程中需不断加热,这说明熔化过程是一个 过程;相反,凝固过程是 过程。
例1 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原因是

例2 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 时放的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 ,菜不致冻坏。
巩固练习:
1. 古代阿房宫大殿内的部分支柱是空心的,夏天在空心柱内放入大冰块就能使宫殿内格外凉爽,这是因为 。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B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C 同种晶体的凝固点比其熔点低 D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4. 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体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
C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都可以熔化 D 晶体的种类不同,熔点不同
5. 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A 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 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 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 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达到一定温度时熔化 B 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C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D 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4.1 温度计
一、学习目标:
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三、预习提纲:
1.温度是指物体的 ,仅仅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 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就需用 来测量。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规律制成的。常用的温度计的单位是 ,物理符号为 ,它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分就是1摄氏度。这种办法可扩充到0℃以下和100℃以上。
3.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 、 和 ,并估计被测物体的大概温度。若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它能测的 ,或低于它能测 的 ,就应当换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就可能 温度计或 。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 或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求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
5.一块冰的温度由-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 。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是 。
6.用来测量体温的医用温度计是______,这个温度计的量程是_____℃,
分度值是______ ℃。
学习过程:
一、 温度:
1、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温度。
2、P76—教材图4、1—1“想想做做”
结论:生活中对温度的感觉是靠不住的,要准确的判断或测量温度,
就要使用____ _____。
二、温度计
〈一〉自制温度计
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用一个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_________;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会发现水柱_________。
问题:为什么水柱上升就可以确认温度上升了
因为物体都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二〉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认识几种常用的温度计(见课本P77)
2、能描述温度计的构造吗?
温度计测温泡玻璃壁很_ __,玻璃管内径很_ __。
3、温度计上面都有℃是什么意思?
〈三〉温度上的字母℃表示它测出的数值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练习:摄氏温度的读法与写法
15℃, 读作: ; —20℃ , 读作: ;
三十摄氏度 记作: ; 负二十八摄氏度 记作: ;
注意:—20℃不能读作“摄氏零下二十度”
读出下页中温度计的示数: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温度计的使用
〈一〉概念: 1、量程: 。
2、分度值: 。
观察三种温度计,完成下表:
量程 分度值
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P77想想议议
注意: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零刻度、量程、分度值!
〈二〉使用: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观察它的_______、 、 。(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超出它测量的最高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低于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将读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____ ___。目的是 。
<三>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方法是什么?请总结一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体温计
同学们请观察: 1、量程:_______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_______
体温计的结构和普通的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便在______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中,因而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但使用前,必须要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五、达标训练
1. 温度计是测量______的仪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 现代家用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约为-24℃,这个温度我们读作_______
或___________。.一杯热水的温度是50摄氏度,记作_____________。.
3.小兰同学因重感冒到医院就诊,医生测出小兰的体温,下列几个温度值哪一个可能为小兰的体温( ) A、63.5℃ B、38.6℃ C、25.2℃ D、50℃
4.给医用体温计消毒,正确的方法是 (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沸水中煮 C、在酒精灯火焰上烤 D、用酒精棉球擦
选做题 一支未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为4cm;插入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4cm;当把温度计插入某种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0cm,则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
A、58.3℃ B、 40℃ C、30 ℃ D、 无法判断
六、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你学到了什么?
。(必须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