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年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三、熔化和凝固培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20年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三、熔化和凝固培优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2 19: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江苏省2020年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三、熔化和凝固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那么它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可能不变
3.在下图所示图象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5.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质量减少了
B.冰的质量没变化
C.冰的质量增大了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7.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
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8.在很冷的地区,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而使用酒精温度计,是由于(  )
A.酒精比水银的熔点高
B.酒精比水银的凝固点高
C.酒精比水银的凝固点低
D.酒精比水银的沸点低
9.在寒冷的冬天,气温达,湖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则冰的上、下表面温度分别是(  )
A.、
B.、
C.、
D.、
10.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
11.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加热方法称为“水浴法”,优点是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其熔点为80℃
12.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二、填空题
13.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险情真实事件改编。飞机机身结冰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飞机的防冰与除冰是保障飞机安全的重要功能,常用方法是将防冻液喷洒到飞机结冰表面进行防冻和除冰,防冻液是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选填“高”或“低”)的化学液体,它们使已形成的冰层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夏日吃冰棍能解暑,是因为冰棍熔化时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冰棍,撕开包装纸后,冰棍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此时用舌头去舔冰棍,可能会被“粘”住,这是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15.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融合后得到的.下表所列出的几种金属中,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16.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里,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地加热.则烧杯中的冰块温度达到熔点0
℃后,还_____(填“能”或“不能”)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冰_____(填“能”或“不能”)熔化.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会_____,试管中的冰在温度达到熔点0
℃后,就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冰______(填“能”或“不能”)熔化.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例不当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如图打开水箱盖时,上方冒出的“白气”,这是什么现象______?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
A.30%
B.40%
C.60%
D.90%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

18.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都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理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大小成正比吗?
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D.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吗?
E.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请根据“冬天市政交通管理部门要在冰雪路面上洒盐”的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
(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___).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___).
(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___).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___).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____)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____)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____)
参考答案
1.D2.D3.A4.D5.A6.C7.B8.C9.A10.B11.A12.C
13.凝固

吸收
14.吸收
液化
凝固
15.钨
钨的熔点要比其它三种金属的沸点都要高
16.


保持不变
不能
不能
17.液化
D
B
升高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18.BCD
冰水撒盐会降低冰的熔点吗?
19.(1)√;(2)√;(3)×;(4)×;(5)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