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2 20: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级:
姓名: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
撰写人:
审稿人:
序号:8
日期:9.20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并会对回声的相关问题进行计算。
(2)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入人耳的。
(3)理解骨传导的概念,知道人能够感知声音。
重点、难点:回声的产生的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三易点:对回声和原声的理解。
学习方法指导:正确理解回声产生的条件,人能够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时间间隔是要大于0.1s.
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停止,发声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

不能传声。
3.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340m/s,同时随温度的升高而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v液
v气。
预习检查:在一根很长实心铁管中,一个同学在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个同学在另一端听到到几声?(

A.1
B.2
C.3
D.4
学习过程
一、回声
自主与互助思考,扔一块石子到水里,水波传向远处,当遇到以细细的芦苇,水波会怎样?当遇到一大块石头,水波又会怎样?
再想:(1)为什么我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呢?
(2)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到回声呢?
(3)为什么教室说话声音比狂野里响亮很多?
精讲点拨
1.一般而言,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反应时间为0.1s左右。
2.一般而言,人与障碍物至少相距
m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巩固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
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自主学习
阅读30页科学世界,完成人耳听声的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以及其他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人就听到了声音。




小结:外界声音
鼓膜振动
听觉神经
大脑(声音)
三、骨传导
自主与互助
阅读课本31页
(1)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2)先用牙齿咬住笔,用一只手轻轻的弹,再把牙齿松开,用同样的力度弹笔,听到的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精讲点拨:(1)声音通过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2)骨传导的效果比空气传导的效果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只有鼓膜损坏,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B.如果只有听小骨损坏,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C.如果只有听觉神经损坏,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课后反思:这一节,你对声音的知识了解了多少呢?
当堂达标
1.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
,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2.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
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

A.用左手拿住时
B.用牙齿咬住时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