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统计(平均数)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统计(平均数)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2 09: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课 题
平均数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等。这样的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还可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平均个数的基础上,结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这一知识是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继续,为学生学习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做准备。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的认知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曾接触过平均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也学习过小统计,掌握了如何对搜集到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这些都是本节课的认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2、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一般,一部分学生虽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和一定的搜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但在表达思维的过程时常常是断断续续、虎头蛇尾。在探索和发现问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指导,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A类生如:汤笑、杨毅帆、姚名轩等同学数感比较强,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兴趣浓厚,思维较为缜密。B类生如:张乐乐、等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表达还算流畅C类生如:石玉鹏、黄依然等学生可以在同伴帮助和教师辅导下理解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4.经历观察、发现、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目标驱动单
研究目标
关注数学语言表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措施
1、启发式教学策略
当学生在就某一问题进行思考,急于解决但又难以突破时,适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而在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之后,但因思考尚未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比较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策略将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探究式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比赛,搜集加工所需要的信息,使学生获得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达成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成为探究策略的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与相关数据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目标指向
教学活动
评价关注点

















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经历观察、发现、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感知数学的应用性
应用平均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热身:争夺记忆王(将记录表填写完整)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总数
数字的个数
活动一: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小丁丁参与“争夺记忆王”比赛的成绩记录如下: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数字的个数
5
4
7
5
9
师:你最想用那个数据代表小丁丁2秒钟记忆的一般水平?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辨析讨论。
集体归纳总结。(课件演示移多补少法和先总后分法)
揭示:1、初步感知平均数的阈值范围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2、用移多补少或先总后分的方法得到用6来表示小丁丁2秒钟记数的个数最合理,因为它反映了小丁丁2秒钟记数的一般水平。(揭示课题)
活动二: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师:小丁丁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为什么要用6表示?
讨论辨析
活动三:感知平均数是一个敏感的数
师: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你记数的一般水平是几个?和小丁丁比一比谁的水平高些?
师:小丁丁想再加记一次,你同意吗?为什么?
说说第6次记住几个时他的平均水平会提高,几个时会降低?
如果正好是6个会怎么样?
揭示:平均数还是一个敏感的数,它会随着统计数据中的某一个数据的改变而改变。
活动四:在生活实例中理解平均数
儿童乘车免票线“长个”了。
a儿童免票线为什么从120厘米升高至130厘米了。
B升高的依据是什么?
C这样的依据来自于怎样的操作?
2、了解上下班高峰时间东门路和西门路一小时的车流量,老师上班该走那条路?
练一练:
1、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我们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是36岁,那么金老师一定是36岁( )
(2)小明班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小丽班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小明一定比小丽高( )
?2、应用
(1)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小林
12个
11个
??
10个
?(2)小胖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期末考查情况如下:英语比三门学科的平均分低6.5分,而数学比三门学科的平均分高8分。小胖的语文成绩比数学( )(填“高”或“低”)( )分。
学生能否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比较并能用正确的书面语言表达。
源于学生身边真实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促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学生能否讨论得出用不同的方法来找到平均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组内可先让C类生发言,B类生补充,A类生总结)
体会总量已不能解决问题,要求出自己的平均水平才能相比,体会平均数的价值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思考过程,说出判断选择的依据。
课堂小 结
经历观察、发现、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重点归纳总结出自己的收获,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