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忆读书 两课时 课件+素材(32+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忆读书 两课时 课件+素材(32+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5 14:43:59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语文精选课件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快乐
知识
人物
……
开卷有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忆读书
第一课时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代表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橘灯》《寄小读者》,通信集《再寄小读者》等。
走进作者
中国四大名著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吴承恩
《西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施耐庵
《水浒传》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曹雪芹
《红楼梦》
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课文链接




jiù
zhǎn
kǎi

凯旋门
会认的字
加一加:
斩=车+斤
换一换:
葛=喝-口+艹





zhuàn
yàn

传记
鲁智深




shà
kòu
jiǎ
juàn


kān
suǒ



shēn

mǒu












会写的字
jiù
zhǎn
jīn
xiàn
kǎi

shù
jiǎ
shuāi
kān
suǒ


mǒu
部首:
结构:
组词:津贴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
左右结构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横画间距均匀,长度不一。
造句:妹妹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
jīn


部首:
结构:
组词:衰退 衰弱 衰老 兴亡盛衰
上中下结构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口”上加的一横长于“亠”的横;下部撇、捺舒展。
造句:外婆年岁大了,身子也渐渐衰弱了。
shuāi


部首:
结构:
组词:篇章 篇幅 千篇一律 长篇大论
上下结构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上小下大。“扁”下面的“冂”比上面宽。
造句:这是一篇很优秀的文章。

piān

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舅父
津津有味
斩断
无限
凯歌
述说
衰老
书刊
jiù
jīn
zhǎn
xiàn
shù
shuāi
kǎi
kān
烦琐
质朴
某年
suǒ

mǒu

zhuó
zhe
zhāo
例:小丽临时被拉来参加宴会,这才发现自己的着(zhuó)装不够得体,心里非常着(zháo)急,幸好小美有着(zhāo)数,带着(zhe)她去附近的服装店买了一套礼服。
多音字
zháo
(着装)
(拉着)
(着数)
(着急)
例:他把试卷(juàn)卷(juǎn)起来,塞进了书包。

chuán
zhuàn
(流传)
(传记)
例:《白蛇传(zhuàn)》的故事流传(chuán)很广。

juàn
juǎn
(试卷)
(卷曲)
【津津有味】
造句:我津津有味地听爷爷讲革命故事。
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有味的样子。
【一知半解】
造句: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一知半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彻底弄明白。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消遣】
造句:读书是爸爸每周末午后唯一的消遣。
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儿。
【烦琐】
造句:妈妈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烦琐的日常生活也能让她过得有滋有味。
繁杂琐碎。
【栩栩如生】
造句: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索然无味】
造句:这本书的封面很吸引人,可读起来却索然无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枯燥,一点兴趣和意味也没有。
【不能自已】
造句:他听到爷爷过世的消息,哭得不能自已。
已,止。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欣赏——赏识
期待——期盼
烦琐——琐碎
消遣——解闷
厌烦——喜爱
烦琐——简明
浅显——深奥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质朴——浮华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从阅读时间、阅读书目、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个角度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总结梳理信息的方法。
整体感知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好书。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总结全文。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梳理方法指导
①圈画法。用不同的符号圈画作者读书的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
②分条列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把作者的读书经历的相关信息分条列出来,列出的信息要概括、准确。
③图表法。根据具体要求设计表格项目的分类,将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
填一填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七岁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红楼梦》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1980年后
《西游记》
《封神榜》
现代文艺作品
精彩
烦琐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作者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根据梳理的信息,概括出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
读书经历 对这些书的态度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水浒传》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1980年以后 《西游记》 精彩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深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能激发人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耐人寻味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总结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
①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②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③故事耐人寻味。
④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⑤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你使用哪种方法来梳理信息的呢?在梳理的过程中是否有遗漏信息?你使用的这种梳理信息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呢?
我使用的是圈画法,用不同的符号直接在文中圈画,非常方便快捷,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信息散落在文本中,回顾总结时,还要再浏览文本,容易遗漏。
我使用的分条列述法,按照时间顺序,把作者每个年龄段的阅读书目以及感受等分条列出来,条理很清晰,但是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列出来的信息要概括,并且准确。
我使用的是图表法,先根据阅读时间、阅读书目以及感受或评价等设计好表格,再把相应的内容填入表格里,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但是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对表格进行合理设计才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33张PPT)
语文精选课件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忆读书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和好书标准,我们可以用哪些哪些方法梳理文中的信息呢?
品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作者的读书方法。
作者是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
“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因为年龄小,书中有许多字词都无法认全,所以只能一知半解地读。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作者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水浒传》
《荡寇志》
比较读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作者是怎样读《红楼梦》的?
反复读、隔段时间再读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作者是怎样读《西游记》和现代文艺作品的?
总结作者的读书方法
互动课堂
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方法?
我非常喜欢看《鲁滨孙漂流记》,已经反复看过好几遍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我喜欢看科学类的书籍,我会买很多科学类的书籍比较着读。
我读书的时候喜欢边读边做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还会摘抄书里的好词好句。
互动课堂
你认同作者的“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吗?结合自身读书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我赞同这种读书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时候读书只需要把一部分内容看明白,并不一定要求会认书上的所有字。虽然不能全懂,但也可以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我不太赞同冰心奶奶的这种读书方法。因为对于生字较多、意思难懂的书我根本就读不下去,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效果,有时候还可能理解错误,产生不好的影响。
作者在读书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你认为读书的好处还有哪些?
读书可以让我头脑清晰,看待问题更全面。
读书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通过阅读,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很开心。
我喜欢阅读科普类的书籍,知道了很多知识,小伙伴们都称呼我为“万事通”,在跟小伙伴分享这些知识的时候我获得了快乐。
你怎么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开卷有益
博览群书
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全文中心句,总结全文。既是作者对自己读书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忆读书
开门见山,引出话题——读书
读书经历
读书体会:
七岁:读《三国演义》等
收获快乐、懂得道理、增长见识等
读书得法
其乐无穷
层次梳理
十二三岁、中年:读《红楼梦》
1980年后:读现代文艺作品
提出希望——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抒发了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引导我们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主旨概括
课堂小结
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书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会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最后再次把冰心奶奶的话送给大家: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咬文嚼字 学富五车 字斟句酌
倒背如流 韦编三绝 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拓展延伸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译文: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与读书有关的名言
把自己读过的两本类似的书作比较,写一篇小随笔。
与同学交流平时读书的方法。
课后作业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答: ①回忆了七岁时由一知半解地读到越来越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②回忆了读《水浒传》的经历,其间还将《水浒传》和《荡寇志》作了比较;③回忆了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与中年时读此书的不同感受;④回忆了1980年后读现代文艺作品的感受。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答: 这句话说明作者冰心一生喜爱读书,也说明了她一生读了很多书且积累了很多知识。我家里有很多书,无论是科普类的还是文学类的,我都喜欢。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很多知识,同时,我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阅读让我感到充实、快乐。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答:我赞同这种读书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时候读书只需要把一部分内容看明白,并不一定要求会认书上的所有字。虽然不能全懂,但也可以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我不太赞同冰心奶奶的这种读书方法。因为对于生字较多、意思难懂的书我根本就读不下去,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效果,有时候还可能理解错误,产生不好的影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