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月光曲》 课件+教案(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月光曲》 课件+教案(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4 08:16:32

文档简介

《月光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谱、莱、茵、盲、纯;掌握相关重点词语,谱写、莱茵河、入场券、盲姑娘
2.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生字,掌握相关重点词语
2.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难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3、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欣赏钢琴曲《月光曲》,听完如此美妙的音乐,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
出示语文园地七和音乐有关的成语: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齐读成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名字也叫作《月光曲》,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边读边了解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谱写的?
(1)出示第一自然段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2)介绍贝多芬
(3)学习本段生字、词语:谱写、谱成;解释“传说”
2.
默读2-7段,把三次人物对话做上不同的记号,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指生朗读三次对话
①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生字及词语“莱茵河、断断续续”
②出示对话一(哥哥和妹妹)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指生读)
学习词语:入场券
问题:通过兄妹俩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指生答)
分组分角色读对话一
③出示第三自然段(指生读)
④出示对话二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指生读)
思考: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推门而入为陌生的盲姑娘弹奏曲子呢?
相机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让生联系名言及上文回答问题)
⑤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得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指生读)
学习词语“盲姑娘”
⑥出示对话三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您爱听吗?那我再给您弹一曲吧!(指生读)
思考:盲姑娘为什么这么激动?
解释“纯熟、感情多深哪”
指导朗读:两个“您”应该怎么读?(师范读,指生读)
思考: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脉络,品读了三次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和热爱穷苦人民的高尚情怀,也感受到了盲姑娘和穷鞋匠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
五、课堂练习:
1、在红色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乐曲(yuè
lè)
入场券(quàn
juàn)
微弱(rù
ruò)
纯熟(shú
shóu)
恬静(tián
qià)
飞奔(bēn
bèn)
2、选词填空
美丽
美好
美妙
1.兄妹俩被(
)的琴声陶醉了。
2.妈妈在我心中是全世界最(
)的女人。
3.(
)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六、板书设计
22.月光曲
贝多芬
穷鞋匠
盲姑娘(共31张PPT)
22
月光曲
学习目标:
学会生字,掌握相关重点词语
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边读边了解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
请根据《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初读课文
第1段
2-7段
8-9段
第10段
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传说
为穷兄妹俩演奏钢琴曲
即兴创作《月光曲》
奔回客店记录《月光曲》
你能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初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___________同情____________,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_______________的传奇故事。
品读课文
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谱写的?
品读课文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28岁时,贝多芬听力开始减弱,50岁时双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贝多芬
品读课文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品读课文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传说: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品读课文
默读2-7段,把三次人物对话做上不同的记号,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弹得不是很熟练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
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品读课文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品读课文
对话一
通过兄妹俩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兄妹俩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兄妹俩很贫穷,被生活所迫;
妹妹只是听过这曲目,所以弹奏不好;
妹妹渴望听一次贝多芬弹奏乐曲;
品读课文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品读课文
对话一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了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品读课文
对话二
思考: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推门而入为陌生的盲姑娘弹奏曲子呢?
品读课文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①盲姑娘作为穷苦大众中的一员,家庭贫困,这让贝多芬心生同情;②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③贝多芬被穷鞋匠兄妹俩之间的手足情深感动了。
思考: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推门而入为陌生的盲姑娘弹奏曲子呢?
品读课文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得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
您爱听吗?那我再给您弹一曲吧!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品读课文
对话三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的激动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思考:盲姑娘为什么这么激动?
品读课文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哇!”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弹奏技巧的高超。
“感情多深哪!”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情感表现得充分。
品读课文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第一个:表示猜想,语调可以稍延长一些;
第二个:作出了判断,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思考:这两个“您”应该怎么读?
品读课文
盲姑娘的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这么爱音乐,又这么懂音乐,贝多芬为遇到这样的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再弹一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思考: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
品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脉络,品读了三次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和热爱穷苦人民的高尚情怀,也感受到了盲姑娘和穷鞋匠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
课堂小结
在红色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乐曲(yuè
lè)
入场券(quàn
juàn)
微弱(rù
ruò)
纯熟(shú
shóu)
恬静(tián
qià)
飞奔(bēn
bèn)






美丽
美好
美妙
1.兄妹俩被(
)的琴声陶醉了。
2.妈妈在我心中是全世界最(
)的女人。
3.(
)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