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及发展概况。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3、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通过对传统道德的简要介绍与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借助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并提供网站课外延伸,使学生加深对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认识,使历史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方法通过影片、图片、材料、辩论、多媒体等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它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第12课。虽然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中国社会越来越黑暗,革命者最初的理想并没有实现,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只有发动新文化运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对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还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因此,将“感知材料—探究”的学习程序应用于本课。而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电脑以及网络操作基础,为课堂网络探究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2、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教师在课堂上内,采用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北京大学的校徽(引导学生分析北大校徽及其含义,引起学生兴趣)教师概述:北大是我们每位同学梦寐以求的中国最高学府。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发源地,民主的堡垒。她引领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学术潮流,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而北大作为中国学术与思想文化的领头羊,就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
二、讲授新课: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如何?教师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进行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新的出路在于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只有发动新文化运动。
2、自学教材P56-57,完成问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答案。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投影展示《青年杂志》、《新青年》,并简单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投影出示陈、李、胡、鲁四位人物。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通过材料让学生得出结论:反对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文学革命。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当堂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抽查。
8、提问: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三提倡三反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为实现民主政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9、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通过材料让学生得出结论。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第二,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10、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新文化运动,体会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感动。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敬仰伟人,不仅因为他们斐然的成就,显著的攻击,更因为他们有着高贵的品质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精神力量。
11、小组交流:如何对待西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小组讨论,代表展示,教师总结:面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2小结:出示表格,同位相互检查,学生回答?。
13、对近代化的探索进行梳理、复习总结,做到前后衔接。
板书设计:
12.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共25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一.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袁世凯1912年3月
就任临时大总统
尊孔复古逆流
袁世凯“祭孔”途中
袁世凯举行登基大典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机。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敬告青年》的发表
兴起时间:
1915年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阵地)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选自《药》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代表:《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形式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吃人的礼教”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旧文化: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其核心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德先生:Democracy
赛先生:Science
民主
科学
2.提倡民主和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指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指西方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有一次,胡适让学生用文言文草拟一份婉拒别人的电报,用字最少的电稿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电文虽简练,但用白话文只要5个字:
干不了,谢谢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3、提倡文学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提倡民主和科学
3.提倡文学革命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反对旧道德、旧文化
“新”在哪里?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
化运动,其核心是民主与科学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群情激愤的北京学生
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列强无理拒绝。5月4日,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群情激愤,举行捍卫国家主权的游行示威。
担任五四运动旗手的傅斯年和罗家伦,都是深受《新青年》影响的北京大学学生,一个是在游行中高举旗帜的总指挥,一个是《五四运动宣扬》的执笔人。
(
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进步性
局限性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小组交流: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两大旗帜
活动阵地
主
要
内
容
前
期
(1)
(2)
(3)
后
期
意义和影响
《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等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主要事件
政治派别
口号
代表人物
主要
影响
第一阶段
(学技术)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自强、求富
奕?、李鸿章、张之洞等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君主立宪
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
孙中山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
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