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中南海
石头胡同
北京南站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
936年,辽取得幽云十六州,后改幽州(今北京)为幽都府,升为“五京”中的南京(又称燕京)。
南京
因俗而治的南北面官制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
——《辽史·营卫志》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思考:能否将南京(今北京)称作全国政治中心?为什么?
迁徙中的行营(捺钵):
国家政治中心
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大夏,定都兴庆府。
夏的一套官制、两种语音称谓。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1153年,迁都燕京,改为中都(今北京)
思考:
金为何要迁都中都?
正隆二年(1157),“命会宁府毁旧宫殿、诸大族第宅及储庆寺,仍夷其址而耕种之。”
——《金史·海陵纪》
思考:
与辽相比,这样的处理旧都行为说明了什么?
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之临潢,……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
——《金史·梁襄传》
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善骑……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中都:北中国政治中心
汉地本位→猛安谋克南迁→
生活方式、尚武精神的转变
大定之治时金世宗捍卫女真传统风尚的努力未果
1206年,蒙古部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并定都大都
1279年,元完成统一
大都(汗八里):全国政治中心
左祖
右社
后市
前朝
“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急递铺系统
立足于收夺地方权力的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分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的元代行省制度。
北庭都元帅府
宣政院辖地
澎湖巡检司
“因其俗而柔其人”的边疆管理机构
后世概括的差别对待措施——“四等人制”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中南海
石头胡同
北京南站
北京的变化还有哪些?这些变化背后折射出什么?
小组讨论
冲突、碰撞、交融
多元一体的中国
·夏:多与宋同
国号
国号渊源
秦
春秋战国封国——秦国
汉
刘邦曾被封于汉中郡,称汉王
唐
李渊家族世代爵位为唐国公,古国名
宋
赵匡胤原先担任后周归德节度使,治所宋州
辽
契丹族原先活动于辽水流域
夏
党项族原先割据于夏州,历史上曾为十六国夏国国都
金
女真族发祥地安出虎水盛产砂金
元
《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课后思考:
1、这些王朝的得名方式有何规律?
2、你怎么看待元的得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