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第2、3课时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同步测试(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第2、3课时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同步测试(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23 15:4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3课时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一、选择
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
B.周期表中的第五列是VA族
C.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D.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最多的族是ⅢB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质量数
C.元素周期表有十六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
D.在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的10个纵列中,所有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3.“嫦娥一号”的四大科学目标之一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在月球上的含量和分布:K、Th(钍)、U(铀)、O、Si、Mg、Al、Ca、Fe、Ti(钛)、Na、Mn、Cr(铬)、Gd(钆),其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 )
A.5种 B.7种 C.8种 D.9种
4.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5.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改为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R?O?
B.第17列元素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
C.第11列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D.在18列元素中,第3列的元素种类最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周期的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
B.同周期的第ⅡA族元素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
C.第一周期、0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原子序数为奇数,族序数一定为奇数
7.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C.该元素位于ⅢA族
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8.2016年IUPAC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5号(Mc)提名为化学新元素,Mc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是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c的原子核外有115个电子
B.Mc与N元素属于同一主族
C.Mc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
D.中子数为173的Mc核素符号是falseMc
9.第ⅡA族某元素原子序数为n,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不可能为( )
A.ⅣA族 B.ⅣB族 C.ⅢB族 D.Ⅷ族
10.我国的纳米技术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例如曾作为我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就是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第三周期VA族 B.第四周期ⅢA族
C.第五周期ⅢA族 D.第四周期VA族
11.短周期中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C.b的氢化物很稳定
D.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12.短周期元素A和B,其中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Ⅱ,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B?A? B.AB? C.A?B? D.BA?
13.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和Z可以组成一种Y和Z的质量比为7:8的化合物
B.X、Y、Z可以组成一种盐
C.X和Z可以组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常温下呈液态的两种化合物
D.由X、Y、Z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组成的10电子微粒有2种
14.某同学设计如下元素周期表,已知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空格中均有对应的元素填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X、Y、Z元素分别为N、P、O
B.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
C.原子半径:Z>X>Y
D.X、Y、Z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X的氢化物
15.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
A.元素周期表中第1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B.??O、??P、???SN
C.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Al、??F、??C
16.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发现一颗奇特天体,它的锂元素含量约是同类天体的3000倍,绝对锂丰度高达4.51,是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的恒星。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锂是较轻的金属
B.LiOH的碱性比NaOH弱
C.锂的金属性比钠强
D.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O
17.对于可能存在的第119号元素,有人称之为“类钫”。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判断下列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类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八周期,在化合物中显+1价
B.“类钫”元素的非金属性极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C.“类钫”单质遇水剧烈反应,可能发生爆炸
D.“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钫单质,且大于1g/cm?
18.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单质均为银白色,密度均小于水
B.碱金属单质从Li到Cs,熔点依次升高
C.氢氧化铯碱性强于氢氧化钠
D.碱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从Li?到Cs?氧化性依次增强
19.下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还原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熔点 D.原子半径
20.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钾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21.下列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的事实是( )
A.HClO?酸性强于HBrO?
B.HBr的分解温度低于HCl
C.BrCl中氯为-1价
D.FeBr?溶液中滴少量氯水,溶液变黄
22.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由“Cl?+H?O=HCl+HClO”反应可推出“F?+H?O=HF+HFO”反应也能发生
B.HCl的水溶液酸性很强,推出HF的水溶液酸性也很强
C.由“2Fe+3Cl?=2FeCl?”反应可推出“2Fe+3I?=2FeI?”反应也能发生
D.Na、K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
23.下列组合中关于卤素的叙述全部正确的是( )
①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②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降低
③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④随核电荷数增加,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⑤易形成-1价离子
⑥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⑦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A.①③⑤ B.①⑤⑦ C.②⑥⑦ D.①②④
24.以下关于碱金属元素(钫除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
③与O?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
④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
⑤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⑥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⑤
25.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可以类推,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N?O?,故Li在空气中燃烧也会生成Li?O?
B.浓硫酸可以干燥HCl气体,故也可用浓硫酸干燥HI气体
C.硅是半导体材料,故同族的锗也是半导体材料
D.卤素单质随核电荷数增加熔点升高,故碱金属单质熔点也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升高
26.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Cl?、H?、HCl、HBr中的一种气体,若A、D两瓶中的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则C瓶装的气体是( )
A.HBr B.HCl C.Cl? D.H?
二、填空
1.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I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__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铯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______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溶液显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___________(填“弱”或“强”)。
三、综合题
1.A、B、C、D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下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
(1)写出A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B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族。
(3)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4)D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在图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2)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__,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___;g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i元素位于第周期第__________族。
(3)元素f是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元素,请在下边方框中按氦元素的式样写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3.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2018年中国化学会制作了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硅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上述周期表相应的空格中。
(3)在上述周期表中,用实线画出周期表的上方边界。
(4)第118号元素为Og(中文名“氨”,à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Og是第七周期0族元素
b.Og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c.Og在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
d.中子数为179的Og核素符号是falseOg
4.观察下列A、B、C、D、E五种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性质最稳定的原子是(填写编号,在本小题中下同)________,最容易失去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最容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
(3)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在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内,列举两个与B核外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写出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
5.V??、W??、X??、Y??、Z?是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其中V??、W??、X??均是10电子的微粒,Y??、Z?与Ar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V??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V、W、X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
(3)元素Y、Z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较(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
(4)将Z的单质通入石蕊溶液中发生的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内填写出导致该阶段颜色变化的主要粒子符号。
6.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虚线框内是一个装有未知试剂的广口瓶,该试剂是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字母),实验现象为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A.Na?S溶液B.Na?SO?溶液C.Na?SO?溶液
(4)已知: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高氯酸比硫酸酸性强:③S??比Cl?易被氧化;④HCl比H?S稳定;⑤铜与盐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反应;⑥铁与氯气加热生成三氯化铁,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亚铁。可说明氯比硫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_______;
A.全部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除①以外
(5)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目的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在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且生成物中ClO?和ClOfalse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D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其余为长周期,A错误;周期表中的第五列是VB族,第15列是VA族,B错误;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除8、9、10三列为第Ⅷ族,其余每列为一族,共有16个族,C错误;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含有镧系和锕系(各含有15种元素),第ⅢB族元素的种类最多,D正确。
2.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A、B错误;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十六个族,C错误;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属于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正确。
3.A K、Th(钍)、U(铀)、O、Si、Mg、AJ、Ca、Fe、Ti(钛)、Na、Mn、Cr(铬)、Gd(钆)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O、Si、Mg、Al、Na5种。
4.D根据稀有气体2号、10号元素应在周期表的最右端排除A、B、C三项.
5.A第15列为第VA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应为R?O?,A项不正确;第17列元素为卤族元素,自上而下其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项正确;第11列为过渡元素,无非金属元素,C项正确;第3列包含镧系和锕系,元素种类最多,D项正确。
6.C由于相邻周期所容纳的元素数目不一定相同,因此相邻周期的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同周期的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相差1、11或25,B项错误;第Ⅷ族中的原子序数有奇数也有偶数,D项错误。
7.C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8,所以114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A正确、C错误;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B正确;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则中子数=298-114=184.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4,D正确。
8.D 118号元素是第七周期的0族元素.Mc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是5,故Mc位于第七周期第VA族,A、B正确;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所以Mc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C正确;中子数为173的Mc的质量数=115+173=288,该核素的符号为false,D错误。
9. D 位于短周期时,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位于第ⅣA族,A项正确;位于四和五周期时,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位于第ⅣB族,B项正确;位于六和七周期时,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位于第ⅢB族,C项正确;从第二周期到第七周期元素中,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不可能位于第Ⅷ族,D项错误。
10. B R元素在化合物RN中的化合价决定于N元素,因R??中R元素硅正价,N元素在RN中显-3价,故R??应为R??,则R原子含31个电子,其质子数为31.核外电子排布为,所以应位于第四周期ⅢA族,故选B。
11.C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断a为氦元素,b为氟元素,c为硫元素。A项,氦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错误;B项,硫酸为强酸,错误;C项,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它的氢化物很稳定,正确;D项,氟元素没有正价,错误。
12.D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L层电子数为8,所以A+b=8.则A元素原子有2个电子层,故b=2,a=8-b=8-2=6,则A为氧元素;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6-2=4.故B为硅元素,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BA?。
13.D 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是氧元素;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且原子序数小于Z,所以X是氢元素;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且Y原子序数小于Z,则Y为碳元素或氮元素。如Y为N,因Z为氧元素,则可组成NO?N和O的质量比为7:8,A正确;X、Y、Z可以组成一种盐,该盐是NH?NO?,B正确;x和Z可以组成原子个数之比分别为1:1和2:1常温下为液态的两种化合物H?O?和H?O,C正确;由X、Y、Z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组成的具有10电子的微粒有H?O、H?O?、NH?、NHfalse等,D错误。
14.A A项,根据该同学设计的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和表中元素位置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7,Z的原子序数为8,Y的原子序数为15.因此X为N,Z为O,Y为P,故A正确;B项,白格中的稀有气体He、Ne、Ar不属于主族元素.故B错误;C项,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O,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P>N,因此原子半径:P>N>0,故C错误;D项,非金属性:O>N>P,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最稳定的是H?O.故D错误。
15.C A项,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He元素的原子中,?He的质子数、中子数都是偶数,不能产生NMR现象;B项,??O质子数、中子数都是偶数,不能产生NMR现象;C项,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都是奇数,故均可产生NMR现象D项,??C的质子数、中子数都是偶数,不能产生NMR现象。
16.C 锂比钠的活泼性弱,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Li?O,LiOH的碱性比NaOH弱,锂的金属性比钠弱,C项错误。
17.B由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可知,“类钫”在化合物中显+1价.A正确;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B错误;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类钫”的活泼性比钫还强,单质遇水剧烈反应,可能发生爆炸,C正确;碱金属从上到下,单质的密度呈增大趋势,“类钫”的密度应是碱金属中最大的,D正确。
18.C Rb、Cs的密度大于水,Cs略带金色光泽,A错误;碱金属单质从Li到Cs,熔点依次降低,还原性依次增强,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依次增强,C正确,B、D错误。
19.C 由题图可知,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的趋势。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B、D项正确;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减小,C项与图不符。
20.B锂的活泼性比钠的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故A正确;还原性:K>Na>Li,但K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而是先与H?O反应,故B错误;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熔、沸点:Li>Na>K>Rh>Cs.故C正确;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21.D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即HClO?酸性强于HBrO?,A正确;HBr的分解温度低于HCl,说明HBr较不稳定,B正确;BrCl中Br为+1价、Cl为-1价,可说明CI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较强,C正确;还原性Fe??>Br?.FeBr?溶液中滴少量氯水,亚铁离子先被氧化,溶液变黄色,不能证明氯气一定置换了溴,也就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D错误。
22.D F?与H?O反应生成HF和O?:2F?+2H?O=4HF+O?,A错误;HF是弱酸.B错误;Fe与I?反应生成FeI?,C错误;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K常温下与水反应比Na常温下与水反应更剧烈,D正确。
23.B ①卤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极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卤素单质性质很活泼,极易和其他物质反应,因此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正确;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卤素单质由气态一液态一固态,单质的熔、沸点升高,错误;③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错误;④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因此与氢原子结合能力逐渐减弱,故随核电荷数增加,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错误;⑤卤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极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易形成-1价离子,正确;⑥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力逐渐减弱,因此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错误;⑦由于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正确。
24.C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钫除外),由于Cs金属性最强,所以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最强,①正确;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单质熔点最低的是铯,②错误:锂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③错误;锂的密度小于煤油,不能保存在煤油中,④错误;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减弱,⑤正确、⑥错误。
25.C Li没有Fla活泼,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Li?O,A错误;浓硫酸可以干燥HCl气体,但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I气体,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HI,B错误;硅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锗也是半导体材料,C正确;卤素单质随核电荷数增加熔点升高,但碱金属单质熔点随核电荷数增加而降低,D错误。
26.B 由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可知两气体分别为Cl?和H?中的一种,由A、B两瓶气体混合有暗红色小液滴可知A、B两瓶中的气体分别为Cl?和HBr中的一种。所以A瓶中的气体为Cl?,B瓶中的气体为HBr,D瓶中的气体为H?,则C瓶中的气体为HCl。
二、
1.答案:(1)6;1;55
(2)无;蓝;2Cs+2H?O=2CsOH+H?↑
(3)强
解析:(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铯原子核外电子分六层排布,分别是2、8、18、18、8、1,原子序数是55,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2)铯与钠同主族,具有极强的金属性,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铯:2Cs+2H?O=2CsOH?H?↑,氢氧化铯是强碱,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三、
1.答案(1)氮
(2)三;ⅥA
(3)
(4Cl?+H?O=HCl+HClO
解析:令B的原子序数为x+8,则A的原子序数为x-1,C的原子序数为x+1,则x-1+x+1=x+8,x=8,故A为N,B为S,C为F,D为Cl。
2.答案:(1)
(2)a、b、e、d、e、f、g;a、h、e、d、e、f;三;0;四;ⅡB
(3)三、ⅥA、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第二、三周期各有8种元素,分列于第1、2、13~18列,第四、五、六、七周期为长周期,包括1~18列。由此可画出周期表的边界。
(2)画出周期表的边界,对照周期表,很容易找出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第三周期第ⅥA族元素为硫,原子序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
3.答案(1)第二周期第ⅣA族
(2)
(3)
(4)cd
解析:(1)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ⅣA族。
(2)Si位于第三周期ⅣA族,据此将其元素符号填写在周期表相应的空格中:
(3)上边界在短周期和0族,且第一周期只有2种元素,据此可画出周期表的上方边界。
(4)第118号元素为Og,为第七周期的O族元素,故a正确;Og为第七周期的0族元素,Og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故b正确;Og为第七周期的0族元素,非金属性很弱,故c错误;中子数为179的Og的质量数为179+118=297,核素符号是falseOg,故d错误。
4.答案(1)B;E
(2)C;D;A
(3)NaCl=Na?+CI?
(4)Na?;Al??(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A是氯原子,B是氧离子,C是氖原子,D是钠原子,E是镁离子。(1)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的是离子。(2)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已达到稳定结构,性质最稳定: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5种
粒子中D为Na,易失去电子、A为Cl,易得到电子。(3)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CI,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I=Na?+CI?。(4)最外层有10个电子的离子有氧离子、氟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等。
5.答案:(1)
(2)O、N、Mg
(3)HCI>H?S
(4)H?;HClO;Cl?
解析:V??、W??、X??、Y??、Z?是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V??、W??.X??均是10电子的微粒,则V为O元素.W为N元素、X为Mg元素:Y??、Z与Ar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Y为S元素、Z为Cl元素。(1)O?的结构示意图为。(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V、W、X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O、N、Mg。(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Y6.答案(1)浓盐酸;MnO?;MnO?+4H?+2Cl?Mn??+Cl?↑+2H?O
(2)饱和食盐水;除去Cl?中混有的HCl
(3)A;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l?+S??=S↓+2Cl?
(4)B
(5)8Cl?+16OH?=10Cl?+5ClO?+ClOfalse+8H?O
解析 根据题意,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理是氯气可以将硫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1)装置A的作用是制取氯气,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浓盐酸,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Mn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l?Mn??+Cl?↑+2H?O。(2)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将其除去。(3)氯气可以将硫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的事实可以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选A;反应的原理是:S??+Cl?=2Cl?+S↓,有淡黄色沉淀生成。(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②正确;S??比Cl?易被氧化,说明单质的氧化性是氯气强于硫.所以氯比硫非金属性强,故③正确;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④正确;单质将同样的金属氧化到的价态越高则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⑥正确。(5)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氯气进行尾气处理,ClO?和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先分别写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lO?和ClO?的方程式:①Cl?+2OH?=Cl?+ClO?+H?O和②3Cl?+6OH?=5Cl?+ClOfalse+3H?O,再按比例写出总反应①×5+②得:8Cl?+16OH?=10Cl+5ClO?+ClO?+8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