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随堂课后检测AB卷:4.1光的直线传播课后检测B卷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随堂课后检测AB卷:4.1光的直线传播课后检测B卷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2 22: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随堂课后检测AB卷:4.1光的直线传播课后检测B卷
(测试时间:40min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水中“弯折”的筷子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天空的彩虹
D.倒映在水中的山
2.下列四个图片展示了四种与光有关的现象,其中原理相同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3.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项是(  )
A.太阳、镜子、灯笼鱼
B.萤火虫、水母、太阳
C.恒星、钻石、蜡烛
D.火把、萤火虫、月亮
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天空彩虹
B.日食美景
C.耀眼幕墙
D.水中倒影
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木板上的小孔可以是三角形的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6.如图,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右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这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7.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正对太阳光,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50cm且与甲平行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现象记录错误的是(

A.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
B.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C.光斑变成圆形后,其大小不变
D.光斑变成圆形后,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8.以下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属于光源
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有关
C.光年是时间单位
D.发生日食时,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
9.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军微熠熠发光,因为军微是光源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大地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
10.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4分)盛水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较多的白砂糖;第二天,将一束激光射入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
(1)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
(直线/曲线);请你对这种现象作出原因分析:

(2)有人说“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认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
(能/不能)。如果由你作出关于光是否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写出你的表述:

12.(3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个速度.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运动会上赛跑时,计时裁判总是
(选填“看到发令枪冒烟”或“听到枪声”)就计时.
13.(3分)出现金星凌日天象时,人们可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太阳上有一小黑点,如图所示,小黑点即为金星,该天象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太阳、地球和金星三个天体可能分别处在图中a,b,c三个位置的某个位置上,其中金星应处在
位置上,试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例子如

14.(4分)(1)宋朝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请用物理学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画出如图所示人眼在A、B两点不同高度处,任一相同倾斜角度,俯视地面时视野的差别情况。
(2)如图所示,请画出成语“坐井观天”人眼能看到的范围光线。
15.(8分)下面是“梦想组”和“创新组”的同学探究小孔成像实验的过程:
(1)①“创新组”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像更清楚,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他还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
(选填“大”或“小”)。
②请在乙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下表是“梦想组”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
小孔的形状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小孔距地10cm时









小孔距地20cm时









小孔距地40cm时









小孔距地80cm时









小孔距地120cm时









小孔距地200cm时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①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
(选填“一致的”或“不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②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③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毫米,小孔距地80厘米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
(选填“变化”或“不变”),亮度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随堂课后检测AB卷:4.1光的直线传播课后检测B卷答案
(测试时间:40min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水中“弯折”的筷子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天空的彩虹
D.倒映在水中的山
答案:B
2.下列四个图片展示了四种与光有关的现象,其中原理相同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B
3.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项是(  )
A.太阳、镜子、灯笼鱼
B.萤火虫、水母、太阳
C.恒星、钻石、蜡烛
D.火把、萤火虫、月亮
答案:B
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天空彩虹
B.日食美景
C.耀眼幕墙
D.水中倒影
答案:B
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木板上的小孔可以是三角形的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C
6.如图,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右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这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A
7.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正对太阳光,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50cm且与甲平行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现象记录错误的是(

A.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
B.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C.光斑变成圆形后,其大小不变
D.光斑变成圆形后,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答案:B
8.以下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属于光源
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有关
C.光年是时间单位
D.发生日食时,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
答案:D
9.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军微熠熠发光,因为军微是光源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大地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
答案:B
10.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4分)盛水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较多的白砂糖;第二天,将一束激光射入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
(1)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
(直线/曲线);请你对这种现象作出原因分析:

(2)有人说“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认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
(能/不能)。如果由你作出关于光是否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写出你的表述:

答案:(1)曲线;糖水不均匀;(2)不能;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3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个速度.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运动会上赛跑时,计时裁判总是
(选填“看到发令枪冒烟”或“听到枪声”)就计时.
答案:3×108;小于;看到发令枪冒烟。
13.(3分)出现金星凌日天象时,人们可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太阳上有一小黑点,如图所示,小黑点即为金星,该天象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太阳、地球和金星三个天体可能分别处在图中a,b,c三个位置的某个位置上,其中金星应处在
位置上,试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例子如

答案:直线传播;b;激光准直
14.(4分)(1)宋朝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请用物理学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画出如图所示人眼在A、B两点不同高度处,任一相同倾斜角度,俯视地面时视野的差别情况。
答案:
(2)如图所示,请画出成语“坐井观天”人眼能看到的范围光线。
答案:
15.(8分)下面是“梦想组”和“创新组”的同学探究小孔成像实验的过程:
(1)①“创新组”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像更清楚,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他还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
(选填“大”或“小”)。
②请在乙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下表是“梦想组”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
小孔的形状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小孔距地10cm时









小孔距地20cm时









小孔距地40cm时









小孔距地80cm时









小孔距地120cm时









小孔距地200cm时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①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
(选填“一致的”或“不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②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③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毫米,小孔距地80厘米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
(选填“变化”或“不变”),亮度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答案:(1)①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小;②如图;(2)①一致;???②小;???③不变;变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