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能力提升卷
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H:1
Cl:35.5
Cu:64
一、选择题
1.
下列现象只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将加压和降温,变成雪花状固体
D.倒入装有阶梯式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边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边的后熄灭
2.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3.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温室肥料”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B.因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以用固体二氧化碳储藏食品
C.因为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所以二氧化碳可以做温室肥料
D.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做还原剂来冶炼金属
5.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变红,③不变红
6.
200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7.能证明某无色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红
8.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9.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燃烧
B.是CO2呈现的一种状态
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
D.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
10.下列关于CO2性质或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中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11.
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12.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二、填空题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姐妹,这是因为(????)(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填序号);
A.闻气味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点燃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4)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________.
2.在实验室通常用: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溶液等实验用品来区别不同的气体。为区别下列三组气体,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中。
(1)区别氧气和氮气选________。
(2)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选________。
(3)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选________。
3.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请回答:
(1)图Ⅰ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图Ⅱ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O2能使石蕊变红 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B装置的现象是___________;验证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
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九年级(3)班的几个同学利用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B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烧杯中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处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学校实验活动开放日,小岑、小茜和小施与其他同学一起来到实验室,进行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探究.小岑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的现象,是哪一种物质使石蕊变红呢?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岑的猜想: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
小茜的猜想: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________使石蕊变红.
【实验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
【实验现象】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得出________(填“小岑”或“小茜”)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小施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紫色石蕊溶液是由石蕊、水等物质组成的,他提出,结合小岑做的实验,上述探究实验其实不用做也可以.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D烧杯中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0.74
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