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
2.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3.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4.正确认识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一篇章
据险伏击碎“神话”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遗址
嘉奖
八路军首战告捷,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致盼。
蒋 中 正
平型关大捷
背景
时间
指挥
意义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淞沪会战…
…山西
…太原
林彪
1937年9月
第一次…
粉碎了…
第二篇章
抗日战场建敌后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
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2、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1)军事上: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①骨干: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
②基础:广大群众
③战法:
地道战
夜袭战
麻雀战
地雷战
(2)政治上:
(3)经济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笠原幸雄中将……指出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党、政、军、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
——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
3、有什么意义?
(1)是游击战长期坚持最后胜利的基地。
(2)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抗战整体。
思考:
材料中“立足于党、政、军、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指的是什么?
日军在华北进行“治安肃正”采取了什么政策?
成果展示:
抗战组织指抗日根据地;
日军采取了囚笼政策。
第三篇章
主动出击破“囚笼”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背景
时间
目的
地域
指挥
目标
意义
1940年
华北
彭德怀
日军实行“囚笼政策”
粉碎“扫荡” ;振奋士气
破袭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打击了;提高了;振奋了
“百团大战战果是巨大的……但是,胜利之中也有比较大的欠缺和问题……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攻打我们……报复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军民伤亡巨大……”
——《剑桥中华民国史》
延安窑洞里的朱德、毛泽东,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百团大战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他的军事意义。
——《薛岳将军的秘书——郑兴国 陈锦瑛回忆录》
合作探究:你如何看待百团大战?
淞沪、太原会战
徐州、武汉会战……
课堂小结:全民族抗战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坚持
坚决
相互
配合
构成
整体
抗战胜利
1、中国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A
当堂反馈
2、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打土豪,分田地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A
当堂反馈
3、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B
当堂反馈
4、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
当堂反馈
C
5、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D
当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