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记叙文的文体常识,了解记叙文的考点;
2、熟悉记叙文考察的题型,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技巧;
3、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思想素养;
复习重点:
1、记叙文的基本知识;(注意散文和小说类)
2、记叙文的考点与答题技巧;
3、学生的解答能力与表述能力。
复习难点:
1、阅读中的综合题开放题解答;
2、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思想素养的提高。
复习课型:先做后讲,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8--9课时
复习步骤:
(先将复习讲练稿下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熟悉文本,自主阅读、解答题目。)
一、回顾感知,明确目标:
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年中考所考过的几篇记叙文篇目,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课题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再明确课堂的复习目标及内容。
二、回顾文体知识,加深学生感知:
记叙文知识点回顾结合讲学稿,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具体的范文作体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在备考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更应关注社会生活。如:旨在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情感的文章(散文、小说)。
三、考点归纳:
指名学生朗读讲学稿中的考点归纳,引导学生根据讲学稿中的考点回顾、再现相关考点的各种具体题型及不同的表述。让学生对记叙文的考点及相关题型的认识清晰化。为接下面的答题指导作准备。
1.字词——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3.题目——题目的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0.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11.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四、答题指导:(注意步骤安排,结合具体题目)
1.字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几种常见的照应。①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但可摘取主要的。3)综合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
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
(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10.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11.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五、规律总结:
1、记叙文阅读三步曲: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
(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做答。
2、特别提醒:
近年来,在中考的记叙文阅读试题中,出现了较多的开放型检测题。这类题分值较高,颇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综观各地的语文试卷,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检测类型:一是对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句子含义的理解与品味;二是对词、句、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或对某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三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进行联想想象、自由赏析和迁移创新等。这一类品析与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那就是应根据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谈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见解新颖独到即可。
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要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积累,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六、反馈练习:
(5.3金典为主,参看资料选择)
例1、阅读下列短文,简要答题:
为爱挺直 郭华悦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期)
1、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3分)
2、“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结合选文,请你说说他“不断推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3、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
4、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1、(3分)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意思对即可给分)
2、(3分)为了不让妻子、女儿以及其他人看到母亲的驼背形象。
3、(3分)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
4、(3分)①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选文“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②造成悬念,引领着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3分)
例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18题。(40分)
为我唱首歌吧……
〔 英〕 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哎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是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正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长的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后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在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 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其体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横线在③?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分)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2分)。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2分,“关爱”、“坚强”各1分)
2.(4分)
(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2分,答到“心情迫切”即可)
(2)表现出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2分,“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各1分)
3.(4分)“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2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2分,“失去听力”和“长眠”各1分)
4.(3分)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情。”)(无比痛苦或极为感动1分,结合具体内容2分)
5.(4分)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句子2分,心情2分)
6.(3分)能围绕文本,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即可。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