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1—12题为单选题,13—15为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A.
质量
B.
温度
C.
体积
D.
密度
2、小莉同学在测量物体质量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天平调平,于是她向左盘中放入质量为0.3
g的砂粒,这时天平平衡了。在测量过程中向右盘放入了62
g的砝码,此时天平再次平衡,则此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
62
g
B.
62.3
g
C.
61.7
g
D.
61.3
g
3、地球卫士环保“石头纸”连续四年服务“两会”,2013年“两会”使用的“石头纸”更薄,书写更顺畅。若要测一张“石头纸”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且又正确的是(
)
A.
先测出100张纸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
把一张纸放在一个盘子里,测出其质量,再减去盘子的质量
C.
把一张纸放在托盘天平里仔细称量
D.
把一张纸放在托盘天平里,反复称量,再求平均值
4、甲物质的密度为5
g/cm3,乙物质密度为2
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
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
5∶2
B.
2∶5
C.
5∶4
D.
4∶5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
6、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满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则溢出水最多的是(ρ铜>ρ铁>ρ铝)(
)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铝块的杯子
C.放铁块的杯子
D.三只杯子水面高度相同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8、如图,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9、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下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3.0×103
kg/m3
10
g
B.1.7×103
kg/m3
10
g
C.1.4×103
kg/m3
20
g
D.1.0×103
kg/m3
20
g
10、三个质量相等、外观体积相同的空心球,它们分别由铁、铝、铜制成,那么球中空心部分装满水,已知ρ铝<ρ铁<ρ铜,则它们的总质量(
)
A.
铜球最小
B.铁球最小
C.
铝球最小
D.
三个球都一样大
11、关于公式ρ=m/v,下列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同种物质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密度就越大
D
.
以上答案都不对
12、小玲在娄江河边捡到一块会吸水的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回到家她想测一下整个石头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是60g,再把它放到一个容积是370mL的容器里,然后缓慢地往容器里加水,直到水面刚好到达瓶口,一共加入了0.34
kg的水,最后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将表面的水擦拭干,再测出它此时的质量是70
g,则未吸水时整个小石块的密度是(
)
A.2.0×103
kg/m3
B.1.3×103
kg/m3
C.1.5×103
kg/m3
D.4.0×103
kg/m3
13、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
g
B.4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
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
cm3
1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l7.4
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40
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1.72×l03
kg/m3
15、入冬以来气候干燥,地区多处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的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
A.温度较低,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B.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C.温度较高,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D.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元宵佳节,湖城许多人燃放孔明灯祈福。
孔明灯上升时,灯罩内的气体密度________灯罩外的空气密度。
(2)孔明灯内火焰温度高达300
℃以上,燃烧时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森林、居民区等地,易使可燃物温度达到________而引发火灾。
17、右图A、B分别是从一块厚薄均匀的铜皮上剪下来的两块铜片,其中长方形铜片A的质量为53.4g,椭圆形铜片B的质量为160.2g,A的长和宽分别是20cm、5cm。已知铜的密度为8.9g/cm3。则该铜皮的厚度为____cm,椭圆形铜片B的面积为____
cm2。
18、寒冬,室外装满水的缸容易破裂。因为,通常气温低于
℃时,缸里的水从表面开始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质量
,体积
,从而把水缸胀裂。
19、某空瓶的质量为3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瓶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850g,则瓶的容积为_________m3,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实验题(每空2分,共34分)
20、在“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足量的水、细线、待测小金属块(质地均匀)等。
(1)小鑫同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置于
工作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金属块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横梁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把金属块缓慢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使其浸没在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
(4)经过计算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3,可以换算为
kg/m3。
(5)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金属块与原金属块相比,密度
(选填“不变”或“改变”)。
21、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江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她取了一些江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ρ1),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江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
(3)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4)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5)
。(请你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
(6)用天平测出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则m3=
g。
(7)计算江水的密度,则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2、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3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2)如图14所示,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4g;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3)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若取出的小石块沾水,则测得的密度
。
综合应用题
2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ρ水=1.0×103kg/m3)求:
(1)玻璃瓶的容积;(2)金属颗粒的质量.(3)金属颗粒的密度.
24、一个容积V0
=500
cm3、质量m0
=
0.5
kg
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
若瓶内有质量m1
=0.4
kg的水(
水的密度ρ水=1.0
×103
kg/m3
,石块密度ρ石
=2.6×103
kg/m3
)
,
求:(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
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25、为了判断一个小铁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质量m铁/g
量筒内水的体积V水/mL
量筒内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总/mL
790
200
350
(1)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若将小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整个铁球总质量是多大?(ρ铁=7.9×103
kg/m3)
答案
A
A
A
C
B
B
A
C
D
A
B
C
ACD
ABC
CD
(1)小于
(2)着火点
0.06
300
0
不变
增大
5×10-4
1.1×103
(1)水平;零刻度线;右;(2)54;(3)20;(4)2.7;2.7×103;(5)不变。
(1)右
(5)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的标记A处
(6)47.4
(7)·ρ1
偏大
22、(1)62
(2)31
(3)2×103
偏小
23、(1)300cm3
(2)700g
(3)3.5g/cm3
24、(1)400cm3
(2)100cm3
(3)1160g
25、(1)空心
(2)50cm3
(3)840g
0
1
2
3
4
5
50g
10g
g
图13
在水面处做标记
取出小石块
再加水至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