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并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七大洲、四大洋的形成及大洋的面积变化等地理现象。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影响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观点。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兴趣。
2.通过讲解魏格纳的故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六大板块的分布。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世界著名山系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观察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海陆变迁相关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地表形态变化的证据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地表形态变化》视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承转:从小视频中可以看出,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无论是浩瀚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广袤的平原,还是雄伟的高原,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海陆变迁。
讲授新课
地表形态变化
活动探究: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课件展示图片,推测地表形态是怎么变化的。
考古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是全世界最高的山峰,那么在这里怎么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呢?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在一亿年后是否会变成海洋呢?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问题。
教师评价总结: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察觉,有的地表形态变化是在短时间内或瞬间发生的,比如,火山、地震。除了自然界自己的变化之外,我们人类活动也在改变着自然。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念教育,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
大陆漂移假说
教师提问: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出示课件:
这个问题在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属于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当时,有一位科学家在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时,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如此吻合?”后来,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自主学习:读教材41页正文部分,结合教材图2-53,完成填空,时间规定为2分钟。
教师出示课件:“大陆漂移假说”相关填空题。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教材41页内容及图2-53,学习魏格纳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精神,完成课件上填空题,并展示答案,教师评价。
教师进一步提问:魏格纳发现问题后,有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呢?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图回答,教师总结: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依据有3点,分别是大陆轮廓的吻合性、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似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魏格纳的科学探索精神。】
板块构造学说
承转:地质学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42-43页,结合图2-55,图2-56
完成填空,规定时间为5分钟。
教师出示课件:“板块构造学说”相关填空题。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教材P42-43页内容、图2-55和图2-56
完成填空,并展示答案,教师评价。
教师补充总结: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全是海洋。印度洋板块上除了有澳大利亚大陆,还有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读图能力。】
学生活动:记忆六大板块的名称及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六大板块为本节课重点内容,重点内容当堂掌握。】
承转:六大板块之间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方式分为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教师出示课件:板块运动动画。
合作探究:结合小动画,解释下列现象,时间规定为3分钟。
①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逐渐增高)
②地中海逐渐缩小,最终将消亡
③请对照六大板块图,解释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教师出示课件:六大板块示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评价总结:
①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逐渐增高: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运动。
②地中海逐渐缩小,最终将消亡: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运动
③阿尔卑斯山脉:由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落基山脉:由于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安第斯山脉:由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读图析图能力。】
火山与地震
教师出示课件: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较多和较少的地区图。
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火山、地震较多和较少的地区,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吗?火山、地震为什么会分布在这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教师出示课件: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
质疑拓展:分析下列国家或地区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时间规定为3分钟。
①中国四川汶川
②日本
③印度尼西亚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川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因此,它们多发生火山地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并掌握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地震实例。
学生观看地震图片。
教师总结: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每当地震来临,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对抗灾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心、自豪感。】
拓展延伸:地震前征兆、地震中紧急防护措施。
学生活动: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向学生传授有关地震突发时需要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方面的知识,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意识。】
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内容,完成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1.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新疆沙漠广布
2.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序是(
)
A.a→b→c
B.a→c→b
C.c→a→b
D.c→b→a
3.关于今天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的原因,正确的是(
)
A.天生如此
B.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零散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块大陆,经过缓慢漂移,逐渐形成的
C.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的一块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后,缓慢漂移,逐渐形成的
D.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4.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
)
A.勒皮顺
B.麦肯齐
C、摩根
D.魏格纳
5、在全球板块的分布图上,基本上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
(
)
A、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6、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为
(
)
A、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带
B、火山地震多发地带
C、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
D、平原和山地交界地带
7、下列地区多地震的是
(
)
A、印度洋周围
B、南极洲大陆
C、北冰洋周围
D、太平洋周围
8、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C
4.D
5.D
6.B
7.D
8.①欧亚板块
②非洲板块
③美洲板块
④南极洲板块
⑤太平洋板块
⑥印度洋板块
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1.海洋变陆地
2.陆地变海洋
3.人类活动:围海造陆
二、大陆漂移假说:德国
魏格纳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3.证据:喜马拉雅山脉的增长、地中海面积缩小
四、火山与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共39张PPT)
海陆变迁
Land
and
Ocean
Changes
学习目标
①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一、地表形态变化
地表形态变化:①
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地表形态变化:②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在一亿年后是否会变成海洋呢?
地表形态变化:③
地表形态变化:④
地
震
火
山
地表形态变化:⑤
荷兰海堤
日本大阪关西机场
澳门国际机场
为什么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如此吻合?
非 洲
南 美 洲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二、大陆漂移假说
【自主先学】阅读教材P41页,结合图2-53,完成填空,2分钟
1.提出者:______国的__________(人名)。
2.观点
①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陆地叫________,
被________所包围。
②大约______年前,泛大陆开始________。
③距今约
________年前,形成了现在的基本轮廓。
德
泛大陆
破裂
两三百万
两亿
泛大洋
魏格纳
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拼合图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三、板块构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_________拼合而成的。
2.
全
球
主
要
有
六
大
板
块,分
别
是:
A
;
B
;
C
;
D
;
E
;
F
。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__________,板块与板块
交界的
地
带
,
有
的
__________
,
有
的
__________
,
地
壳
比
较__________。
四、火山与地震
1
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一是:
;
二是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
。
板
块
美洲板块
稳定
张裂拉伸
碰撞挤压
活跃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2-43页,结合图2-55,图2-56
完成填空,5分钟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欧亚板块
太平洋板块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海洋或裂谷
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高山
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请结合刚才实验,解释下列现象: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逐渐增高)
地中海逐渐缩小,最终将消亡
请对照六大板块图,解释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四、火山与地震
标示火山、地震较少的区域
标示世界多火山、地震的地区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中国四川汶川
②日本
③印度尼西亚
【质疑拓展】分析下列国家或地区为什么多火山地震,3分钟
四川
日本
印度尼西亚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发生8.0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
日本发生9.0级地震
2004年12月26日
印尼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数十万人死亡
02
01
03
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其他
异常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生物异常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观察下图,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A
B
C
D
E
F
G
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家里,下列哪些做法不正确(
)
CD
A
B
C
如果遇到大地震,你被压在废墟下不能自行脱险时,你应(
)
AB
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1.海洋变陆地
2.陆地变海洋
3.人类活动:围海造陆
二、大陆漂移假说:德国
魏格纳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3.证据:喜马拉雅山脉的增长、地中海面积缩小
四、火山与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新疆沙漠广布
2.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序是(
)
A
C
A.a→b→c
B.a→c→b
C.c→a→b
D.c→b→a
3.关于今天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的原因,正确的是(
)
A.天生如此
B.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零散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块大陆,经过缓慢漂移,逐渐形成的
C.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的一块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后,缓慢漂移,逐渐形成的
D.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C
4.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
)
A.勒皮顺
B.麦肯齐
C、摩根
D.魏格纳
D
5.在全球板块的分布图上,基本上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
(
)
A、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6.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为
(
)
A、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带
B、火山地震多发地带
C、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
D、平原和山地交界地带
7.下列地区多地震的是
(
)
A、印度洋周围
B、南极洲大陆
C、北冰洋周围
D、太平洋周围
D
B
D
8、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
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THANKS!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