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26+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26+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4 13:32:5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语文精选课件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古诗三首
12
第一课时
走进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一生创作的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主要作品有《冬夜读书示子聿》《游山西村》《秋思》等。
林升
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作品有《长相思》《洞仙歌》等。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末思想家、诗人、文学家。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代表诗作《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写于己亥(清道光十九)年,主要记述了诗人的生平、著述、交友等。





会认的字
nǎi
xūn
hài
shì
sǒu
识字方法:
乃=仍-亻
亥=该-讠
擞=扌+数








会写的字

nǎi
xūn
háng
hài
shì
āi

部首:
结构:
组词:祭坛
祭祀
祭奠
祭扫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上宽下窄。上部横撇与捺要舒展,盖住“示”。
造句:去年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了祭扫烈士陵园的活动。



上下结构
部首:
结构:
组词:熏陶
熏染
熏鸡
利欲熏心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平撇稍短,第二笔横宜长,中间“口”扁宽。
造句: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xūn

上下结构

部首:
结构:
组词:杭州
苏杭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木”捺变点;“木”与“亢”的两横基本持平。
造句: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左右结构
háng

部首:
结构:
组词:亥时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横要长;两撇上长下短,保持平行。
造句:古代的亥时是晚上的9点到11点。

独体字结构
hài
部首:
结构:
组词:悲哀
哀求
哀悼
哀鸿遍野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上横略长;“口”扁而小;下部捺伸展。
造句:经过我的苦苦哀求,妈妈终于同意我去游乐园。

上中下结构
āi
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祭品
乃至
熏肉
杭州
亥时
悲哀
有恃无恐
不拘一格

nǎi
xūn
háng
āi
shì

hài
例:空降(jiàng)在山上的敌军很快被我军包围,最后不得不向我军投降(xiáng)。

xiáng
jiàng
(投降)(宁死不降)
(降落)(降低)
【示儿】
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元】
同“原”,本来。
【万事空】
只是。
什么也没有了。
【九州】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但】
【同】
统一。
【定】
平定。诗中是收复的意思。
【乃翁】
(气味)侵袭。
你们的父亲。
【生气】
活力,生命力。文中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熏】
【万马齐喑】
喑,沉默。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面对山河破碎,诗人陆游悲痛难抑,临终前给儿子写了一首诗,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品读课文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父亲写给儿子的诗
解诗题
心忧国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豁达的生死观
诗眼
诗人临终之“悲”:尽管人死后万事皆空,他唯一放不下的是无法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诗意: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品诗文
盼望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愿
嘱托
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最后仍不忘嘱托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矛盾吗?你怎么看呢?
诗意: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公元1126年,金军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州,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宋徽宗的儿子赵构逃到江南,于1127年在临安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北宋灭亡
背景资料补充
悟诗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
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爱国热情
示儿
叙事
抒情
万事空
不见同
毕生心事
北定中原日
家祭告乃翁
嘱咐盼望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层次梳理
主旨概括
《示儿》是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30张PPT)
语文精选课件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12
第二课时
山河破碎之际,陆游临终仍心系祖国。此时此刻,诗人林升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愤怒之情跃然纸上,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看看吧!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诗题
交代了写诗的地点。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反问,表达愤怒之情
诗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楼阁之外还有楼阁,西湖边上的歌舞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品诗文
本是歌舞升平的美好景象,诗人为什么会感到愤怒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纵情声色
讽刺
诗意:暖洋洋的春风把达官显贵吹得醉醺醺的,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重建的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收复失地,与金人签订屈辱协议,任用奸佞,贿赂公行,迫害抗金派,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南宋偏安
背景资料补充
悟诗情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一派繁华
担忧国家命运
讽刺南宋权贵
山外青山楼外楼
直把杭州作汴州
歌舞升平
纵情声色
苟且偷安
题临安邸
写景
青山
楼阁
歌舞
寻欢作乐
抒情
暖风
游人醉
杭州
作汴州
醉生梦死
极大的愤怒
无尽的担忧
层次梳理
主旨概括
《题临安邸》以讽刺的语言揭露了南宋权贵忘了国难、寻欢作乐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权贵只求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学完了两首古诗,我们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在同一时代背景下写的,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首古诗,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同:作者都是南宋诗人。
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不同:《示儿》是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渴望收复失地、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题临安邸》是借景抒情,表达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辛辣讽刺。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处于一片黑暗之中。诗人龚自珍大声疾呼,呼吁改革,让我们去听听那时清政府腐朽统治下爱国人士的心声吧!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解诗题
交代了写诗的时间。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改革。
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像这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品诗文
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批判现实
人物的一言一行反映了人物的鲜明特点。抓住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从中你能体会到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怎样的人?
清朝统治高压政策
集权中枢
垂直控制
屡兴文字狱
汉族士大夫的政治活动受到压制
当时的社会局面
人物的一言一行反映了人物的鲜明特点。抓住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从中你能体会到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怎样的人?
1840鸦片战争爆发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我劝当朝的统治者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暗指当朝的统治者。
憧憬未来
悟诗情
不拘一格降人材
对现实的不满
爱国热情
万马齐喑究可哀
对未来的憧憬
己亥杂诗
社会现状
热烈期盼
恃风雷
究可哀
重抖擞
降人材
死气沉沉
不拘一格
改革现状
爱国热情
层次梳理
《己亥杂诗》通过揭露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主旨概括
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面对国家的危难,诗人们挺身而出,用手中的笔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不止,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懈奋斗!
课堂小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拓展延伸
关于爱国的诗词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2.课后再搜集一些关于爱国的名言,摘抄在作业本上。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朗读示例:《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答:《示儿》:从题目中我了解到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题临安邸》:题目的意思是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从中我知道了诗人写诗的地点。
《己亥杂诗》:题目的意思是己亥年写的诗,从中我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答:诗意:(1)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2)暖洋洋的春风把达官显贵吹得醉醺醺的,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3)我劝当朝的统治者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情感:(1)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2)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辛辣讽刺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表达了诗人渴望社会变革及杰出人物涌现的急切心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