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3 08: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
光的折射内容
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想
本设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
1.基本思路:以多媒体图片展示一些美丽奇妙的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得出有关的光的折射初步规律,并运用折射初步规律对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进行了解性作图分析和练习巩固。
2.辅助:在实验改进基础上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1.光的折射初步规律在光学教学中是一个基本知识点,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基础。
2.根据《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只要求定性讨论,不涉及折射定律的完整表述。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之前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对于光的传播及作图都有了初步认识;在光的折射规律学习过程中可与光的反射定律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
2.
可能遇到的困难:(1)坐在后排的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效果欠佳
(2)如何让学生切实理解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3)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是不同的
(4)能够运用折射初步规律简单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和光的反射定律进行对比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各种光的折射现象分析感受光的折射初步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欣赏各种光学现象时,感受光现象的魅力,领略蓬莱仙境的奇幻之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
(2)
经历对比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的不同,感悟观察对比的科学方法。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
难点:运用光的折射初步规律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
+
学生活动
+体验型实验实物投影
+
自制投影片
+
学习单的交互式教学。
2.教学策略:(1)先由学生小实验(一笔三折,筷子弯折)激发求知,再由教师演示学生实验中光线传播过程中发生偏折的现象,引入折射概念。
(2)实验全部采用实物投影,以保证学生观察质量,结合学习单,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3)用“铁丝弯折程度比较
+
自制投影片”说明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4)现象分析中用简单动画作图,先由教师示范分析,然后由学生分析
(5)用光的折射flash进行实验回顾,促使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形成系统性
认识。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并具备基本作图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熟悉课程要求,明确知识点,收集制作相关动画,教学需求设计并准备实验及教学设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配窗帘的教室,学生4人一组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学生活动用具:每人一根直铁丝、每人一张学习单、每组一个装满水的烧杯、每组一块厚玻璃砖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光学演示器(光具盘)、光学演示器(水箱)、激光笔、灯泡、学生电源、投影胶片、厚玻璃砖、铅笔、铁丝
八、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
美丽的光现象图片欣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蓬莱蜃景,彩虹)
提问:这些图片展示的分别是哪种光现象?
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希望通过介绍山东蓬莱仙岛的奇幻美景,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两个学生小实验
交待实验注意点实验现象简单解释,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概念
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1.
一笔三折2.将筷子斜插入水中
引出光的折射概念(注:对“斜射”的强调放在实验数据整理的时候,和垂直射入比较后再强调,理解上比较合理)
3.
线与角的介绍
线与角的介绍(动画展示)与反射定律作比较
自由回答
与反射定律作比较可加深印象,有助区别记忆,动画展示,简洁明了
4.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实验[一]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实验[二]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光从水中进入空气
实物投影,演示实验在与垂直射入的情况对比下,强调光的折射要求“斜射”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实验现象记录,并完成学习单对照着光的折射初步规律观察
感受光的折射出不规律对照折射规律观察验证,加深印象
5.学生活动+自制投影片
思考:不同介质对光的射本领是否相同?自制投影片展示比较相同情况下玻璃和水的折射程度哪个大?
活动:弯折铁丝并同桌比较弯折程度大小
体会什么是折射程度强弱利用惯性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6.光的折射现象分析
示范分析:水中筷子弯折光路分析
1.渔夫捕鱼图片分析,鱼在哪里?2.海市蜃楼现象分析
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7.内容小结
光的折射flash演示回顾
促使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形成系统性认识
8.习题巩固
回答习题
9.思考:
水中的鱼在云里游泳,云和鱼的成像有什么不同?
前后知识结合
九、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γ小于入射角α。
(2)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随之减小;反之,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3)当入射角α=0°(光垂直射入界面)时,折射角γ
=0°,光线不发生偏折。
3.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相同的入射角,玻璃对光的折射程度比水大。
4.光的折射现象分析
十、作业设计
思考题
+
一课一练
自评:
首先,本节课是以体验型实验为主,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安排了2个学生小实验和1个学生活动,分别用来引入课题和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偏折程度大小。
其次,由于光学实验现象清晰度欠佳,故采用实物投影的方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现象。此外,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清晰,本设计对实验器材及实验布置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例如:用激光笔代替光具盘上的原有光线,水箱中采用大功率的灯,以加强光线强度;在水箱中用记号笔划上法线,方便学生比较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和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再次,用“铁丝弯折程度比较+
自制投影片”来说明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本设计是从生活入手,通过学生对铁丝弯折程度大小的感知,借用惯性思维,先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光线偏折程度大小,然后再通过自制投影片对光从空气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进入水和玻璃时的情况加以比较,使现象更直观,从而帮助学生克服了理解上的一个盲点。
最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手段更趋多样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但是,由于教学设计中涉及的器材较多,各种教学手段也是参插使用,所以在课前必须对每项器材,包括多媒体软件的正常播放都要细心检查、熟练操作,才能保证上课的真正效率!
点评:
媒体图片
设问思考
线角关系
比较归纳
观察与描述
光的折射初步规律
分析归纳
小实验
不同介质折射本领不同
小实验
现象观察
现象分析
媒体展示
练习巩固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