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质量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沪科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了解测量质量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结构。
二、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及托盘天.平的构造.
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质量知识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换算
【教学难点】
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引入新课
——新课讲解----总结内容———随堂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我有一个大梨和一个小梨你会选择哪个吃呢?
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质量的概念
(一)巧妙设问,直奔重点——学习质量的概念.
展示:课本、课桌、铁锤
提问1:下列物体分别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
生答:课本是由纸,课桌是由木、铁,铁锤是由铁和木组成。
展示: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一盆水、一碗水,篮球中的空气、乒乓球中的空气。
提问2: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答:相同点:所含的物质相同。
不同点:所含的物质的多少不同。
从而得出:一个物体可以由一种物质组成,也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
提问:铁钉、铁锤、有什么区别。
生答:铁钉含有的物质少,铁锤含有的物质多。
结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顺势而导,化难为易——掌握质量的基本属性
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了,所含物质多少
没有变化。
泥团捏成泥人,形状
变化了,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变化
宇航员飞向月球,空间位置变化了,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变化。
我们从市场上买了多少质量的水果,带回家水果的质量有没有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质量的单位
(三)合作探究,再奔重点——学习质量的单位
1.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
思考: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关系?
2.学生自主探究,同伴合作.
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
4.简介国际千克原器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kg
(2)常用单位:
1t
=1000kg
1kg
=1000
g
1g
=1000
mg
5、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6、百姓生活中常用
1千克=1公斤=2
斤
1斤
=10
两
7、感受kg
8、试一试。
9、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10、试一试。
3、测量质量的工具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
2、实验室常用的测质量的工具。
3、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4、请说出托盘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四)、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感受,谁愿意谈谈,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质量的单位.
3.质量的测量工具.
小结
:
大家谈得非常精彩,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是能掌握所学知识、二是能学以致用.
(五)、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质量的单位
3.质量的测量工具
八、教学反思
本次课比较注重学生的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特别是质量的单位与生活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对一只鸡蛋的质量50g的认识来感受单位的大小。
这节课与数学的应用联系比较深,学生对于科学计数法还是不够熟练,教师在讲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引入质量这个概念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让学生充分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学生对天平还是不够熟悉,教师应该展示实物让学生感官认识再说明各个结构以及用法,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