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2 22:39: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二道大题,总分100分。





总分
核分人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夏启
B.商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建立了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贏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故选D。
2.(2019山东潍坊中考)“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设置丞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题干史料“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指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选A。
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它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一夏
B.商王盘庚迁殷,国家相对稳定
C.齐恒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征战,成就霸业
D.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材料中的“六合”“请候”寓意六国,“尽西来”指的是六国臣服于西边的秦国,反映的是秦王赢政灭六国统全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一历史事件,故选D。
4.(2019山东济宁中考)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下列成就或措施与秦始皇有关的是


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②采用“皇帝”称号③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④实行三省六部制⑤统一文字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辦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赢政(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一一秦朝;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选C。
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下列关于这次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戍边遇雨误期②在巨鹿之战中,陈胜、吴广起义军大败秦军主力③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④陈胜、吴广为争夺帝位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的是项羽,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②④可排除,故选B。
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3年,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请你判断这其中的“双方”指的是(

A.陈胜、吴广
B.陈胜
刘邦
C.陈胜、项羽
D.项羽、刘邦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楚”“汉”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故选D。
7.一部人物评书中提到:斩蛇起义、约法三章、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这部评书说的应是(

A.嬴政
B.刘邦
C.陈胜
D.韩信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斩蛇起义、约法三章、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可知,这部评书说的是有关刘邦推翻暴秦统治,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的史实。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选B。
8.“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这和文帝、景帝推行的下列哪些措施有关(

①注重农业生产
②提倡节俭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统一文字、货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9.(2018年海南中考)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

A.半两钱
B.五铢钱
C.蚁鼻钱
D.铲形币
【答案】B
【解析】汉武帝统治时期,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下令废半两钱,统一铸造五铢钱。
10.(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到汉武帝时,是如何对待诸子百家学说的


A.百家争鸣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文字狱
【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现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故选C。
11.(2018辽宁沈阳中考)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表明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董仲舒、司马迁、张骞、卫青等人才,故B符合题意。树立皇帝权威、削弱贵族势力、推崇儒家思想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2019广西玉林中考)“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東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
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尊儒术以约束官吏”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儒家思想;“效法家而严惩贪官”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法家思想。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故选B。
1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

A.时局动荡不安
B.地主兼并土地
C.宦官把持朝政
D.外威势力膨胀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窦太后”“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威的势力膨胀,故选D。
14.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领导人是张角
C.经过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
D.因起义军头黄巾而得名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年,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时提出的。故选A。
15.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保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张骞
B.汉武帝
C.霍去病
D.班超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链接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答案选A项。
16.“波斯老贾度流沙,夜所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与该诗句相关的是(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卫青北击匈奴
D.霍去病反击匈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波斯”“度流沙”“驼铃”等信息可知,题干诗句描述的是波斯商人穿过浩瀚的沙漠来中国做生意,与此相关的是陆上丝绸之路,故A项符合题意。
17.在“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之际,2019年6月21日至23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览开幕式、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以及丝绸之路博物馆策展人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在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的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境内)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故选B。
18.(2019北京中考)“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促成这一变化的是东汉的蔡伦,他改进了造纸术,故选B。
19.屠呦呦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由此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由题干材料可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故选B。
20.以下示意图中①的时代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C
【解析】从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夏商周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之间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所以选择C。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纵观中华上下五年的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ー“秦王扫六合,虎視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的”秦王”是推?该诗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
(2)依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是采用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思想主张来建立这一制度的?(4分)?
(3)材料三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为现固统一采取的什么重要措施?(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思想大一统的?西汉弘扬“六艺之科、孔子之术”在当时有什么进步作用?(4分)
(5)秦始皇对待儒学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而汉武帝却弘扬“孔子之术”。有人说:“尽管汉武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其为什么这样说?(4分)
【答案】(1)秦始皇(嬴政);秦灭六国。(2)中央集权制度;法家。(3)图1:统一文字;图2:统一货币;图3:统一度量衡。(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使汉朝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5)汉武帝尊儒和秦始皇坑儒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
【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秦始皇(赢政);该诗所述的是秦灭六国。(2)仔细观察材料二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是采用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来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1反映了秦朝统一文字;材料三图2反映了秦朝统一货币;材料三图3反映了秦朝统一度量衡。(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使汉朝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尊儒和秦始皇坑儒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
学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后,七年级(2)班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16分)
【史书记史】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称博望候,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材料一中的“然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2分)
【看图说史】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4分)
【材料析史】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城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4分)
(4)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置了什么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这一职位的设置说明了什么?(4分)
【今人鉴史】
材料四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5)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2)A:长安;E:大秦。(3)重要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说明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5)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的识图、识记及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张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因此“然骞凿空”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第(2)问,观察材料二中图片可知,图中“A”“E”所代表的地点分别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和终点大秦。第(3)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即可。第(4)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5)问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2分)
【科技篇一一世界领先】
材料一美国作家哈特写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书中将世界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蔡伦被排在第七位。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被排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前列的理由。(4分)
材料二
造纸术外传时间表
时间
4世纪
7世纪
8世纪
12世纪
16世纪
19世纪
国家或地区
朝鲜
日本
阿拉伯国家
欧洲、非洲
美洲
大洋洲
(2)根据材料二,指出4一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了哪些国家或地区。(4分)
【医学篇一一独树一帜】
材料三
(3)“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也还有哪些成就?(4分)
(4)“医圣柯”是纪念谁的?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史学篇一一成就巨大】
材料四
1958年,史学家、诗人郭沫若参观我国西汉一位著名文学家故里时,留下这样的诗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5)这首诗称赞的人物是谁?此人被后人誉为“文史祖宗”,他获得这一美誉的理由是什么?(4分)
【宗教篇一影响深远】
材料五
图1白马寺
图2青城山
(6)材料五图1、图2中的建筑物分别与哪种宗教有关?说出这两种宗教的起源。(2分)
【答案】(1)伦改进造纸术,扩大原料来源,提高纸的产量和质量。造纸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2)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3)华佗。成就:擅长外科手术,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数”(4)张仲景。原因:①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②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5)司马迁。司马迁的巨著《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6)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道教兴起于我国东汉时期。
【解析】第(1)问从蔡伦改进造纸术和造纸术对人类的贡献两方面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可以看出,4-8世纪,造纸术传播到了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的贡献,他的另一项贡献是发明了“麻沸散”,据此回答第(3)问。东汉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术精滋,医德高尚,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据此回答第(4)问。第(5)问第ー小问由材料四中“西汉"”“史学家”“千秋太史公”可知,郭沫若称费的是司马迁;第二小结合所学回答即可。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青城山是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据此回答第(6)问。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E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二道大题,总分100分。





总分
核分人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夏启
B.商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
2.(2019山东潍坊中考)“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设置丞相
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它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一夏
B.商王盘庚迁殷,国家相对稳定
C.齐恒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征战,成就霸业
D.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4.(2019山东济宁中考)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下列成就或措施与秦始皇有关的是


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②采用“皇帝”称号③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④实行三省六部制⑤统一文字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下列关于这次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戍边遇雨误期②在巨鹿之战中,陈胜、吴广起义军大败秦军主力③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④陈胜、吴广为争夺帝位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
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3年,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请你判断这其中的“双方”指的是(

A.陈胜、吴广
B.陈胜
刘邦
C.陈胜、项羽
D.项羽、刘邦
7.一部人物评书中提到:斩蛇起义、约法三章、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这部评书说的应是(

A.嬴政
B.刘邦
C.陈胜
D.韩信
8.“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这和文帝、景帝推行的下列哪些措施有关(

①注重农业生产
②提倡节俭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统一文字、货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8年海南中考)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

A.半两钱
B.五铢钱
C.蚁鼻钱
D.铲形币
10.(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到汉武帝时,是如何对待诸子百家学说的


A.百家争鸣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文字狱
11.(2018辽宁沈阳中考)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12.(2019广西玉林中考)“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東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
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1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

A.时局动荡不安
B.地主兼并土地
C.宦官把持朝政
D.外威势力膨胀
14.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领导人是张角
C.经过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
D.因起义军头黄巾而得名
15.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保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张骞
B.汉武帝
C.霍去病
D.班超
16.“波斯老贾度流沙,夜所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与该诗句相关的是(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卫青北击匈奴
D.霍去病反击匈奴
17.在“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之际,2019年6月21日至23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览开幕式、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以及丝绸之路博物馆策展人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在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的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18.(2019北京中考)“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
19.屠呦呦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由此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20.以下示意图中①的时代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纵观中华上下五年的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ー“秦王扫六合,虎視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的”秦王”是推?该诗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
(2)依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是采用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思想主张来建立这一制度的?(4分)?
(3)材料三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为现固统一采取的什么重要措施?(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思想大一统的?西汉弘扬“六艺之科、孔子之术”在当时有什么进步作用?(4分)
(5)秦始皇对待儒学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而汉武帝却弘扬“孔子之术”。有人说:“尽管汉武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其为什么这样说?(4分)
学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后,七年级(2)班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16分)
【史书记史】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称博望候,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材料一中的“然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2分)
【看图说史】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4分)
【材料析史】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城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4分)
(4)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置了什么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这一职位的设置说明了什么?(4分)
【今人鉴史】
材料四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5)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2分)
【科技篇一一世界领先】
材料一美国作家哈特写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书中将世界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蔡伦被排在第七位。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被排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前列的理由。(4分)
材料二
造纸术外传时间表
时间
4世纪
7世纪
8世纪
12世纪
16世纪
19世纪
国家或地区
朝鲜
日本
阿拉伯国家
欧洲、非洲
美洲
大洋洲
(2)根据材料二,指出4一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了哪些国家或地区。(4分)
【医学篇一一独树一帜】
材料三
(3)“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也还有哪些成就?(4分)
(4)“医圣柯”是纪念谁的?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史学篇一一成就巨大】
材料四
1958年,史学家、诗人郭沫若参观我国西汉一位著名文学家故里时,留下这样的诗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5)这首诗称赞的人物是谁?此人被后人誉为“文史祖宗”,他获得这一美誉的理由是什么?(4分)
【宗教篇一影响深远】
材料五
图1白马寺
图2青城山
(6)材料五图1、图2中的建筑物分别与哪种宗教有关?说出这两种宗教的起源。(2分)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E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