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3 15: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光的色散的产生条件及其相关知识。虽然“光的色散”知识在光学知识体系中不是重点内容,知识点要求为“知道”级,但是对“光的色散”本质的学习是很好的科学探究选题,而且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学习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美丽的光现象产生的原因。
本节课以较多的学生活动为主,身为教师的我们很清楚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尽量实现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探究中来。学生多多动手操作,实现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多多动脑设计总结,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科学的探究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初步学会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和三原色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过程;
(2)在经历“不同色光合成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感受其中涉及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色散的各种事实,体会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经历探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装有水的烧杯、玻璃砖、三棱镜、光具盘上的红色激光笔、白纸、手电筒、三色陀螺。
2、演示实验器材:绿色激光笔、三棱镜、白纸、光的三原色合成器、大的白色光屏、微型显微镜、一体计算机、希沃白板、门口学习网、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小实验、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色散的原因。再通过“探究光的三原色混合”等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光的三原色”概念的过程。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结合实验现象和多媒体课件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翻转课堂,课前学生先完成一部分知识的自学,课堂上再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光带,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通过实验和播放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白色区域发出的光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再用光的三原色合成器观察红、绿、蓝三色光的合成。最后,通过感受三色陀螺(颜色比例可不同)旋转时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光的组合应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色散原因的理解。方法是:先利用学生课前对公众号内容的自学和学生课堂上的实验,一方面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另一方面体验这个过程,接着利用“同种介质对红光和绿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两幅光路图作为铺垫,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色散现象的原理分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以解决初中物理知识中没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困难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要1课时。
6、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之前学生预习过的公众号里推送的图片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探寻光与色的奥秘。
(二)新课
1.白光的色散
(1)问题一
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教师: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老师给大家提供了玻璃砖、三棱镜、手电筒等请同学们尝试一下)
(2)学生实验1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找出类似彩虹的七彩光带。
(3)小组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
(老师:通过实验,同学们找到了七彩光带。)
(老师:其实早在1666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发现了这个神奇的现象,你们相当于做了一回小牛顿。学生描述实验过程,然后找一位学生到前边,使用希沃白板里的课堂活动,对彩色条纹正确排序顺序。)
结论:像这种白光通过三棱镜分散成许多不同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结合希沃白板上的图进行讲解。)
(4)问题二
白光经三棱镜能发生色散现象,那色散出来的色光是否也会发生色散呢?
(教师:白光能够发生色散现象,那色散出来的色光是否也会发生色散现象呢?以红光为例,观察能否发生色散。)
(5)学生实验2
用红光照射三棱镜,观察能否发生色散。
结论:把不能发生色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色光叫做复色光。
(6)问题三
白光为什么会发生色散?
(教师:白光为什么会发生色散?请观察这两幅图)
(7)讨论分析
结合两幅图片中光线的动态结合,引导观察两色光入射角的关系和两个折射角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到白光色散的原因。
(8)应用
根据所学白光的色散知识,解释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结论:太阳光照到像三棱镜一样的水滴上发生色散现象。
2.三原色光
(1)问题四
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脑显示屏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演示实验2
(老师使用手机观察电脑屏幕,拍照后分享在屏幕上,观察主要的颜色)
结论:白色区域发出的光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组合成。我们把这三种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3)问题五
三原色光又是怎样组合成其他各种色光的呢?
(4)演示实验3
用红、绿、蓝三原色光学仪器演示红、绿、蓝三色光的合成。
结论:这三种颜色按不同比例组合,会引起眼睛感觉不同的颜色。
(5)学生实验3
先观察陀螺不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然后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重复进行实验。
结论:通过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使其旋转时得到不同颜色。
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组合,能混合出各种颜色。电脑显示屏和彩电的荧光屏上有成千上万个密集的红、绿、蓝小色点,它们亮度比例不同时,荧光屏上该部位发出的颜色也不同。
(三)小结与巩固
课堂练习
1.电视机屏幕上有成千上万个密集的小色点组成,它们的亮度比例不同,就形成了各种颜色,我们将它们称为光的三原色光。光的“三原色”是


A.红、黄、蓝
B.绿、黄、蓝
C.黄、红、绿
D.绿、红、蓝
2.如图1所示,最右侧为光屏。一束太阳光从三棱镜的一边入射,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呈现出七色光谱,光谱中最上边的颜色为

)?
A.红光?????????????B.白光?
C.黄光?????????????D.蓝光?
3.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四)作业布置
1、用喷水壶人工拟制彩虹。
2、课后练习。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