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教案+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秋天》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教案+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9 17:53:48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14课 秋天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执教者 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 朱丹
何其芳
何其芳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吟 秋
秋天
何其芳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丁丁 乌桕叶
肥硕 青鳊鱼
寥阔 清洌
梦寐 背篓
栖息 枯涸
芦篷 蟋蟀
读准下列字音
(zhēng)
(jiù)
(shuò)
(biān)
(liáo)
(liè)
(mèi)
(qī)
(lǒu)
(hé)
(péng)
(xī)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何其芳
品 秋
品 秋
品 秋



美 在
美 在
美 在
绘 秋
绘 秋
绘 秋
请发挥联想与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对诗歌画面加以描绘。
请发挥联想与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对诗歌画面加以描绘。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
何其芳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清晨,江面雾霭袅袅,树影婆娑,一片宁静、朦胧。晨起的渔人,划着小船,向江面撒下了圆圆的网,抛出一个个优美的弧线,多么娴熟!大大小小的鱼儿,欢蹦乱跳,打鱼的人们,哼着欢快的小曲,嬉戏在渔船上。这哪是在打鱼,分明是在创作秋天的艺术品,享受这美丽的秋天啊!
赏 秋
赏 秋
赏 秋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作业:
1、试写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课外作业:
1、试写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秋天》教学设计
成都市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 朱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吟读,感知诗歌音韵之美,并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2、通过品读,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习阅读诗歌;
3、通过赏读,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联想想象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 秋
以优美的语言引入秋天
(二)吟 秋
1、 听教师范读,把握字音、节奏、感情基调,感知诗歌音韵之美;
2 、学生自读、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3、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三)品 秋
品读诗歌,读出诗中的美词佳句,并试着用“我读出——美,美在——”的形式进行交流。
(四)绘 秋
1、听诗歌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象,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选择自己想象最好、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进行交流。
2、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清晨归渔图”
(五)赏 秋
赏读马致远的《秋思》,并与课文相比较,看看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
(六)布置作业:
1、试写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秋天》说课稿
成都市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 朱丹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诵读品味的能力。《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写的一首诗歌,诗不长,仅三节,语言精粹,但容量大,画面感很强。诗歌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和品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和本课特点,通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吟读,感知诗歌音韵之美,并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2、通过品读,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通过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习阅读诗歌;
3、通过赏读,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诗歌,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从小学进入初中,正处于过度、衔接的时期,语文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比较弱,从诗歌阅读来讲,对语言和意境的品读都还较为困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品味鉴赏法、联想想象法。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吟秋——品秋——绘秋——赏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和 “绘秋”环节,并在“绘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引 秋
以优美的语言引入秋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吟 秋 (课件展示 “吟秋”二字)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感知诗歌音韵之美,并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1、 听教师范读,把握字音、节奏、感情基调,感知诗歌音韵之美;
2 、学生自读、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3、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感知诗歌音韵之美,并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 秋(课件展示 “品秋”二字)
品读诗歌,读出诗中的美词佳句,并试着用“我读出——美,美在——”的形式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品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四)绘 秋 ( 课件展示 “绘秋”二字)
1、听诗歌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象,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选择自己想象最好、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进行交流。
2、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清晨归渔图”
设计意图: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学习品味诗歌的意境之美,以突破教学难点。
(五)赏 秋 (课件展示 “赏秋”二字)
赏读马致远的《秋思》,并与课文相比较,看看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对课文情感的理解,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六)布置作业:
1、试写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写作和背诵能力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