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2密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2密度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3 17: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6章第2节《密度》
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
密度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材简析:
密度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会进行简单的密度计算。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密度是初中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慨念,学好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它在本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查密度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特性,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通过物质密度特性的分析,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实验建构过程、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具准备:天平砝码、多个木块、多个铝块、体积相同涂有防护漆的木块和铁块、水、酒精
、两个玻璃瓶、刻度尺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整:
想一想,做一做
1.教师出示两只分别装有少许水、酒精的玻璃瓶,让学生辨别物质。(可从气味辨别)
2.出示两个大小相同且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
(将铁块和木块放在天平上测量,质量大的是铁块,质量小的是木块)
3.出示体积不同的两个铝块,哪一个质量大呢?(答案显而易见)
引导学生初步认知:不同的物质可以通过一定方法鉴别;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并不相同;而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两个铝块,一个铝块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那么它的质量也会是另一个铝块的2倍吗?或者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分:
分1: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成正比。(学生猜想)
怎样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对,实验。大家想一想我们大致的实验思路是什么?
学生分享:找几个不同体积的木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然后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比值一定则成正比,反之不成正比。
非常棒,实验中我们用到了哪些器材?
器材:测量质量我们要用到?(托盘天平)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我们要用到?(刻度尺)测量相关长度并计算出体积。我们选择的物质是?(木块)
仅仅测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得出的结论准确吗?我们还可以选择什么物质?(铝块、铁块。。。)
引导学生知道测量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规律。
为了方便大家实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木块和铝块,它们都是体积相同的正方体。接下来大家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根据我们的实验思路,小组交流讨论一下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学生分享,教师完善,课件展示)
1.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木块的边长,计算一个、两个、三个正方体木块的体积;用天平分别测出一个、两个、三个正方体木块的质量。将数据计入表格,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铝块的边长,计算一个、两个、三个正方体铝块的体积;用天平分别测出一个、两个、三个正方体铝块的质量。将数据计入表格,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根据实验步骤中需要测量的数据,大家能设计一下实验表格吗?(学生展示,老师完善,课件展示)
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测量木块的质量和体积,一组测量铝块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表格与数据(学生展示实验数据)
质量m/g体积v/cm3m/v(g/cm3)1个木块5100.52个木块10200.53个木块15300.51个铝块27102.72个铝块54202.73个铝块81302.7
请大家仔细观察木块的质量和体积,以及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其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接下来我们再来观察和计算一下铝块的相关数据,结论一样吗?
铝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其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现在综合两种物质的实验数据,你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与铝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或者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对于刚才的数据处理,老师感到比较繁琐,大家还有其它的方法处理数据吗?
学生用图像描述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并展示图像: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了什么?
...
反馈练习一:新课堂P107-108考点一探究报告、3.
分2:
密度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质量与体积比值来鉴别不同的物质,也就是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公式:ρ=m/V
3.单位及换算:kg/m3、g/cm3;1g/cm3=103kg/m3。
4.展示密度表,引导学生掌握或关注:
(1)学生回答不同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大致规律.
(3)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如:冰与水;不同物质密度可能相同。如:酒精和煤油,呼应强调结论中“一般不同”中的“一般”两字。
(4)会查密度表鉴别物质
反馈练习二:新课堂P107-108考点一
分3
三、密度的计算与应用
1.求物体的质量
课本P115页例题
2.求物体的体积
例题:已知冰的密度为0.9x103kg/m3,一块体积8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是多大?
反馈练习三:新课堂P108考点二
合: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换算关系;密度的简单运算和应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举例说明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密度不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怎样确定物质的种类?
补:
特性与属性的区别:
1.特性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的性质。通常条件变化时,这种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熔点是晶体的特性,因为熔点与压强有关;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因为密度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2.属性是指事物在任何条件下具有的性质。如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因为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有质量,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测:
完成新课堂达标检测
建议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分3与第一课时复习巩固,结合相关习题为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学生精彩:
再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