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3 08:13: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能力提优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二道大题,总分100分。




总分
核分人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9吉林中考)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019江苏州中考)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18山东青岛中考)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4.(2019山东烟台中考)“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回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2019广西桂林中考)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

A.促进艺术繁荣
B.推动教育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跃
6.(2018广东中考)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7.(2018湖南郴州中考改编)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盐铁官营、专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以下可分别对应东汉“兴”“衰”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C.王莽篡权;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豪强并起
9.“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10.(2019江苏盐城中考)“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11.(2019陕西中考)“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整顿吏治,严惩外成宦官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D.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1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西域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鉴真
13.(2019山东泰安中考)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14.(2018山东德州中考)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A.蒙恬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15.(2017年广东中考)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16.(2019
山东济宁中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
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A.黄帝——汉武帝
B.黄帝——汉高祖
C.西汉——东汉
D.战国——五代
17.(2018山东临沂中考)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18.(2018
江苏连云港中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9.(2017
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A.老子
B.庄子
C.张陵
D.汉明帝
20.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各级专家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并重,尽早应用中药疗法,有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司马迁
D.扁鹊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0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列出了几个问题,邀请你参加一起完成。(18分)
材料一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侯得推思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1)秦朝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是在废除了西周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分
(2)材料二中主父偃的话说明汉朝遇到了什么问題?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汉武帝为加强统治,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4分)
(4)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是什么?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货币又是什么?(4分)
(5)你认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措施有什么作用?(2分)
22.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式帝派张赛出使西域。他还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贸易紧跟在胜利的汉朝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
材料二
随着丝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之路”“西南陆上丝期之路”“海上丝之路”
学者2
丝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丝绸之路中“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徒交融这三大功能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赛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北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归纳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关系。材料二中学者1所概括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分别在哪里?(4分)
(3)依据学者2的观点回答,当时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主要是哪两类人?他们的目的有何不同?(6分)
(4)用史实分别说明学者3所说的丝绸之路的“商业功能”和“文化功能”。(4分)
24.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根据材料,探究问题。(22分)
【兴盛篇】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教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晨农业生产。他栽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材料一中的刘秀的谥号是什么?“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2分)
【衰落篇】
材料二
东汉和帝及其以后各帝的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1岁
13岁
11岁
12岁
8岁
15岁
12岁
14岁
9岁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4分)
材料三
“父子低首,奴事富人。
——《政论》
(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教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罪不容)也。
——《太平经》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四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江建忠《话说中国·漫漫中兴路: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
(5)材料四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利用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6分)
(6)分析材料二和材料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能力提优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二道大题,总分100分。




总分
核分人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9吉林中考)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故选A。
2.(2019江苏州中考)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故选A项。
3.(2018山东青岛中考)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根据所学分析可知、空白处的政权应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4.(2019山东烟台中考)“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回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解答的是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以此辨析备选项,AC两项与汉武帝无关,排除:;B项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但是与“精神”无关,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接受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故选D项。
5.(2019广西桂林中考)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

A.促进艺术繁荣
B.推动教育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跃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术”,把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故选C。
6.(2018广东中考)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其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
7.(2018湖南郴州中考改编)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盐铁官营、专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武帝现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实施“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黑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盐铁官营、专卖,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等。修筑驰道,统一车轨是秦始皇现统一的措施。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D。
8.以下可分别对应东汉“兴”“衰”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C.王莽篡权;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豪强并起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东汉后期爆发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故选B。
9.“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外”“独揽朝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外戚专权。故选D。
10.(2019江苏盐城中考)“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选D。
11.(2019陕西中考)“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整顿吏治,严惩外成宦官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D.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统治者减轻赋税和徭役,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有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故选B项。
1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西域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鉴真
【答案】A
【解析】自从张赛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故选A。
13.(2019山东泰安中考)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据材料“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可知,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故选C。
14.(2018山东德州中考)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A.蒙恬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历史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张赛。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通道,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莫定了基础。故选B。
15.(2017年广东中考)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答案】D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故D项正确。公元前138年,张赛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倒奴,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因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织品而得名,但“只运输丝织品”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丝绸之路的最大成果是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
16.(2019
山东济宁中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
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A.黄帝——汉武帝
B.黄帝——汉高祖
C.西汉——东汉
D.战国——五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A。
17.(2018山东临沂中考)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是东汉名医,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编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故答案选D项。
18.(2018
江苏连云港中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张骞通西城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故B项符合题意。
19.(2017
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A.老子
B.庄子
C.张陵
D.汉明帝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道教在民间兴起,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故选C。
20.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各级专家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并重,尽早应用中药疗法,有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司马迁
D.扁鹊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故选A。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0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列出了几个问题,邀请你参加一起完成。(18分)
材料一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侯得推思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1)秦朝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是在废除了西周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分
(2)材料二中主父偃的话说明汉朝遇到了什么问題?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汉武帝为加强统治,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4分)
(4)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是什么?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货币又是什么?(4分)
(5)你认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措施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1)郡县制。分封制。(2)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一方,威胁朝廷统治。(意思相近即可)实施“推恩令”。(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圆形方孔半两钱。五铢钱。(5)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解析】(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一制度是在废除了自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由材料二可知,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威胁朝廷统治。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汉武帝为加强统治,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罢端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五铢钱。(5)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2.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式帝派张赛出使西域。他还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贸易紧跟在胜利的汉朝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
材料二
随着丝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之路”“西南陆上丝期之路”“海上丝之路”
学者2
丝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丝绸之路中“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徒交融这三大功能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赛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北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归纳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关系。材料二中学者1所概括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分别在哪里?(4分)
(3)依据学者2的观点回答,当时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主要是哪两类人?他们的目的有何不同?(6分)
(4)用史实分别说明学者3所说的丝绸之路的“商业功能”和“文化功能”。(4分)
【答案】(1)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甸奴。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关系: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莫定了基础。长安;东南沿海港口。(3)商人和僧侣。商人的目的是获利;僧侣的目的是传播宗教。(4)商业功能:在丝绸之路上,商人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文化功能: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略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材料二中学者1所概括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3)依据学者2的观点可知,当时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主要两类人是商人和僧侣。商人的目的是获利:僧侣的目的是传播宗教。(4)结合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24.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根据材料,探究问题。(22分)
【兴盛篇】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教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晨农业生产。他栽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材料一中的刘秀的谥号是什么?“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2分)
【衰落篇】
材料二
东汉和帝及其以后各帝的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1岁
13岁
11岁
12岁
8岁
15岁
12岁
14岁
9岁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4分)
材料三
“父子低首,奴事富人。
——《政论》
(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教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罪不容)也。
——《太平经》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四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江建忠《话说中国·漫漫中兴路: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
(5)材料四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利用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6分)
(6)分析材料二和材料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
【答案】(1)光武光武中兴。(2)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郡县,精简官员;等。(3)东汉后期皇常继位时年都较小。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说明东汉后期,农民世代受到残酷剥削;统治阶级不顾民众死活。(5)黄巾起义。太平道(道教);有组织、有准备。(6)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导致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最终导致黄巾起义的爆发。(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以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从释放奴婢、发展生产、精简官员等方面回答。第(3)同由:材料二可知东汉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据此并结合所学回答。第(4)问通过材料三可知东汉后期农民世代受到残酷剥削;统治阶级不顾民众死活。第(5)问根据材料四中的“张角”“18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与中国历史上的黄巾起义有关;黄巾起义是利用太平道(道教)发动的;黄巾起义的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第(6)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并联系所学分析材料二和材料四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