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洞穴艺术 课件(岳麓版选修五)

文档属性

名称 4.13 洞穴艺术 课件(岳麓版选修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9 15: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杰作
●地下美术画廊
●艺术家之谜
《受伤的野牛》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这是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最著名的美术作品之一。画中野牛四肢蜷缩在一起,头深深埋下,背则高高隆起,显示出因受伤而痛苦不堪的样子。造型基本写实,并带点夸张,显示出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它是1875年由一个名叫索图奥拉的西班牙工程师偶然发现的。这个洞穴长约270米,壁画集 中在入口处长18米、宽 9米的地方。上面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15头野牛、3只野猪、3只鹿、2匹马 和1只狼。这里所见的被人称为“受伤的野牛”,位于主洞的顶部。长185厘米。从现在的画迹来看 ,这些壁画是先勾线后涂色,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可能是用动 物的脂护和血调合,所用的绘画工具,可能是利用当时的一些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这些壁画距今约有二、三万年的历史。
“艺术”是何时、如何开始的?这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问题。距今约1.7—1.4万 年前的法国拉斯科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中的那些野马和野牛的壁画被认为是人类艺术的开端.
究竟这些史前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是谁?在生产力水平如此落后的当时,这些史前艺术家又是如何创造出这些艺术作品的?而它们。那么人类是突然就具有了这一技艺,还是在缓慢的演化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呢?
导入
第13课 洞穴艺术
导入
阿尔塔米拉杰作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的杰作
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坎塔布利亚自治区的桑蒂利亚纳·德耳马尔附近。这些岩洞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已有人居住,一直延续至欧洲旧石器文化时期。1985年该洞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史前人类活动遗址。旧石器时代的奥瑞纳期、梭鲁推期和马德格林期先后有人类生活聚居在此。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和侧洞,绘画大多分布在侧洞,即有 名的“公牛大厅”。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密布着18头野牛、3头母鹿、两匹马和1只狼。野牛有卧、站、蜷曲、挣扎等各种姿势。最突出的是长达2米的《受伤的野牛》。 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缩,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 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细腻 。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的杰作
阿尔塔米拉洞窟野牛图
《野牛图》—— 西班牙阿尔塔米啦山洞岩画,此洞的岩画是一种狩猎生存所需的巫术活动,其局部巧妙的构思反映出克鲁马农人的审美意图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的杰作
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洞顶上,布满了野牛、野马、野山羊和鹿的动物绘画以及一些远古人的手形和一些至今未能破译的符号。这些岩画大多为彩色,主色调是赭红和黑色,也有些许黄色和紫色,色彩艳丽,动物形象逼真。一头站立的野牛,比例真实,肌肉丰满,尾巴翘起像在甩动,脸上表现出狂野不羁的神态。一匹野马, 线条流畅,身体显得挺拔、矫健。这些原始艺术的创作者使用的颜料取自天然矿物,艳丽的色彩经久不褪。 许多壁画巧妙利用洞顶岩石凹凸不平的自然形状画就,更显动物的自然本色。这个洞顶共有岩画30多幅,风格基本相同。由于岩画都绘制在宽大的洞顶上,人们送给阿尔塔米拉洞窟“大顶窟”的名字。洞顶上 的岩画称为“多彩窟”。
阿尔塔米拉洞窟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的杰作
洞窟中除了一些非常写实的动物作品之外,还有许多抽象的图形。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的杰作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外景》
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窟崖壁画最显著的特点是:
①写实的大型动物形象;
②形象之间无相互联系;
③各种抽象的符号。
这些特征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的杰作
《野牛》 阿尔塔米拉洞窟窟顶壁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艺术特色:
阿尔塔米拉洞穴所绘壁画的题材以野牛为主,绘画线条简练有力,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无论是静立的还是奔跑的,全都栩栩如生,跃然壁上,显示出史前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法。为人们研究史前人类活动和艺术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的杰作
1880年,索图奥拉在《桑坦德省史前遗物简介》中发表了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他认为这些壁画属于旧石器时代。遗憾的是,当他向学术界宣布这一具有历史性的发现,并阐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时,不但遭到法国史前考古学家埃米勒·卡尔达伊拉的否定,也遭到了学术界普遍的拒绝和质疑。1888年,索图奥拉在无奈中离开了人间。
……很快,旧石器时代洞穴艺术的存在得到证实,人们接二连三 发现带有雕刻、绘画、浅浮雕或泥塑作品的洞穴和石棚。在法国,人们发现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意义的洞穴艺术。1901年,发现了丰特·德戈梅洞穴;1906年 发现尼阿克斯洞穴;1911年发现带有泥塑野牛像的莱图奥杜贝特洞穴;1914年发现莱斯·弗雷勒斯洞穴;1922年发现伯什·梅勒洞穴及著名的斑点马图 板,1923年发现蒙特斯潘洞穴。   当初对索图奥拉的发现提出质疑的法国考古学家埃米勒·卡尔达伊拉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一位怀疑论者的忏悔》,公开承认他先前犯了错误。索图奥拉和他的女儿玛利亚的发现终于得到了肯定。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返回
第13课 洞穴艺术
地下美术画廊
《狮子和犀牛》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拉斯科洞穴群,因分布在韦泽尔河边,故又被称之为韦泽尔峡谷洞穴群。它位于北纬45度、东经1度。在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中,还有四处人工洞穴、三处供居住用的岩洞以及六处化石遗址。
韦泽尔峡谷洞穴是早期人类居住的场所,大约在史前10000年前左右,可鲁马努人利用天然的拉斯科洞穴作为居住场所,进而在天然洞穴附近挖掘了人工洞穴作为补充。拉斯科洞穴中白色的方解石质墙壁上绘有的精美的彩色壁画,是旧石器时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所绘制的,为研究古代文化艺术、人造用具、古化石提供 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韦泽尔峡谷洞穴群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之一。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第13课 洞穴艺术
地下美术画廊
拉斯科的“中国马”
拉斯科洞窟壁画的马中,最令人嘱目的是所谓的“中国马”,其因形体颇似中国的蒙古马种而得名。画中的马正处于怀孕期,这与祈求增殖的观念有关;马的造型轮廓分明,线条流畅,比例造当;制作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高低变化而与雕画结合,尽管是采用单色平涂,却取得了立体效果,有一定的体积感;在色彩的处理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大面积的马身着明亮的黄色,马鬃涂黑色,形成明快的对比。就艺术上的成就而论,把该画列为杰作应是没有异议的;并应想到原始艺术家是在粗笨的打制石器、简陋的油脂燃烧物照明的条件下完成该画的!
第13课 洞穴艺术
地下美术画廊
《野牛·人》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在拉斯科洞里一个井状坑底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画着一著名的人类古老场景:一头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野牛身上则已被一枝矛剌穿,腹下流出大量的肠子,但还在拼命地挣扎,向人冲去。图中的人物很值得注意,其形态被图案化了,长着鸟头或是戴着鸟冠,右手握着顶端呈钩状的工具,可能 是矛棒或标枪,双手各生长着四个指头,脚下还残留着矛棒的断片,和野牛组合在一起,似乎受了伤的样子。
这是该洞绘画中出现的唯一的人物形象。
第13课 洞穴艺术
地下美术画廊
洞穴艺术家们用有色的土和石头研磨成粉末状,然后用水调剂成液态或膏状的颜料,少见地用红色、黄色和更多的黑色点染出鹿群的轮廓。
《 游泳的鹿群》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第13课 洞穴艺术
地下美术画廊
《黑色野牛》 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法国 拉斯科洞窟——被誉为“史前的卢佛宫”
●拉斯科洞窟崖壁画给人的印象是线条粗犷、气势磅礴、动态强烈。画面已经初显构图意识。
●拉斯科洞窟崖壁画还曾使法国的现代画家亨利·马蒂斯赞不绝口,庆幸自己的所作与原始人的画迹有相通之处。
拉斯科洞穴岩画
第13课 洞穴艺术
阿尔塔米拉洞穴与拉斯科洞穴的艺术比较
洞穴 所处国家 主要绘画题材 后世评价 共同艺术特色
阿尔塔米
拉洞穴
拉斯科
洞穴
西班牙
法国
野牛、野马
野山羊、远
古手形、未
破译的符号
马、鹿、
野牛等
“史前的西斯
廷教堂”
“史前的
卢佛宫”
①写实的大型动物
形象;
②形象之间无相互
联系;
③各种抽象的符号
返回
第13课 洞穴艺术
艺术家之谜
阿尔塔米拉洞窟窟顶崖壁画,观赏者必须躺倒仰视,从艺术的角度来考察,
阿尔塔米拉洞窟很有代表性。西方人称它为“史前的西斯廷教堂”
《受伤的野牛2》 《野牛1》 《野牛2》
第13课 洞穴艺术
艺术家之谜
拉斯科印象
拉斯科岩洞被发现后不久,我首次去那里参观,所见令我目瞪口呆:史前艺术家们的技艺和洞壁上的形象之精美使我为之倾倒。一位同伴张着嘴巴,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图像,脱口而出:它们一定是赝品。显而易见,一个石器时代的部落,怎么能够创作出如此美妙绝伦的作品呢?当然,她错了,自从拉斯科面世以来,人们在半个世纪里已经对它进行了许多研究。我们现在知道:这些引人瞩目的绘画是千真万确的史前时代真品。我的同伴的质疑是对其高超绘画技巧的一种冲动反应。画中蕴涵着神秘性以及无与伦比的魅力。
——英国考古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
第13课 洞穴艺术
亨利·步日耶——“史前史的教皇”
亨利·步日耶(1877-1961)从小就具有描绘动物的天才。当洞穴艺术被证实后,他首先在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借助烛光,平躺在麻垫上临摹洞顶画。他采用非常原始的方法,把画纸铺在洞壁上,用蜡笔或铅笔直接描出纸下的线条,类似中国人在书法练习中所做的“描红”。步日耶的工作万分艰辛,他通常让一个小男孩举着烛台,蜡珠不断滴在他的衣服上,但他仍能专心摹画,有时甚至持续数小时。他为临摹壁画,总共在洞穴里度过了700多天。由于认真扎实的治学态度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步日耶成为20世纪上半叶欧洲史前艺术领域的灯塔式人物,被誉为“史前史的教皇”。
知识链接
第13课 洞穴艺术
材料一
据说玛丽娅因对父亲的工作不感兴趣而独立爬进了一个小洞口,因为洞内黑暗,她点亮了一支蜡烛。这时候,她突然看见一头公牛,眼睛直瞪瞪着望着她,她顿时被吓得大哭起来。索图奥拉爬进去看时,只见洞壁上的公牛和其它动物栩栩如生,为禁惊异万分。
材料二
据玛丽娅后来写道,当她父亲正在岩洞地面上挖掘的时候,自己“在洞穴里跑来跑去,四处玩耍……突然间,我辨认出洞顶的形状和图像”,她惊叫道:“快看!爸爸,公牛!”
材料三
英国洞穴艺术研究学者巴斯认为,考古学带有“文学的偏颇”,它往往和生动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因此,当小玛丽娅发现大型野牛图时,她并没有叫喊“公牛!公牛!”假如她说了什么的话,她也会喊:“爸爸,你看,牛!”
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为什么关于玛丽娅发现野牛图这一事实在后来会产生不同的描述?如何理解巴思所说的考古学带有“文学的偏颇”的观点?
解析与探究
第13课 洞穴艺术
1.阿尔塔米拉洞穴和拉斯科壁画是如何发现的?其洞穴艺术具有哪些特点?
2.你认为史前洞穴艺术作品究竟是如何创作的?
自我测评
第13课 洞穴艺术
《受伤的野牛》
1、与右图有关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是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之一
B.是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
C.其绘画线条简练有力,动物形象生动逼真
D.反映的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艺术
A
B
C
D
2、从发掘地点出发,与其它三幅不同的作品是哪一幅?
第13课 洞穴艺术
3.索图奥拉在发现阿尔塔米拉洞顶画之后,将这些壁画的摹本交给里斯本的一个国际学术组织,遭到当时国际学术界的质疑.有人指责他为了名誉和金钱竟然雇佣画家制造伪作。甚至有人指责说:“一个拙劣的画匠开的一个庸俗的玩笑。”此材料所体现的信息不能说明:
A. 人们难以相信30000年前原始人能创作出如此造型准确、线条生动流畅、动物栩栩如生,十分逼真的作品
B.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表明,原始人类的艺术成就是十分低下的,大多是线条呆板,比例不当,显得既幼稚又朴拙
C.人们对这些岩画在艺术上的高度成熟表示疑惑不解
D.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的发现感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
第13课 洞穴艺术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尔塔米拉洞穴)大约七八十平方米的洞顶上,布满了动物绘画——野牛、野马、野山羊和鹿,还有一些远古人的手形和一些至今没能破译的符号。这些岩画大多为彩色,主色调是赭 红和黑色,也有些许黄色和紫色,色彩艳丽,动物形象逼真。……洞窟的主人使用的颜料取自天然矿物,艳丽的色彩经久不褪。 许多画巧妙利用洞顶岩石凹凸不平的自然形状画就,更显动物的自然本色。
材料二 拉斯科洞穴位于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远古时期人类用木炭和动物脂肪等做为颜料,在这个洞穴中的岩壁上绘制了大量马、鹿、野牛等动物形象。…………但自上世纪40年代初被偶然发现以来,由于湿度增大、空调设施使用不当和旅游开发过度等原因,洞穴内两次出现大规模的真菌侵蚀。……来自南非、西班牙、美国、日本和捷克等国的文物保护专家于2009年2月2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研讨会,为抢救遭受真菌侵蚀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出谋划策。研讨会组织者让·克洛泰则表达了对拉斯科洞穴的担忧。他说,洞内的生态环境极为复杂,大约有一百多种微生物在此共生并彼此影响,一些细微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一部分专家认为,先前安装的空调系统破坏了洞内生态平衡;也有专家认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灯光照射导致真菌孳生;还有人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阿尔塔米拉与拉斯科原始洞穴壁画共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英国权威冰河时期艺术专家保罗·巴恩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中表示,他对洞穴的状态极为担忧。“情况令人发指,而且还在不断恶化。”……“如果壁画最终消亡,将是法国政府犯下的不可原谅的大错,也是法国国际形象中不可磨灭的污点。” 结合材料二分析“情况令人发指,而且不断恶化”的含义是什么?并据材料总结此情况发生的原因。对此,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