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复习 课件4(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复习 课件4(人教版选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9 15: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他又是谁
“古代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古希腊人的科学的杰出代表和改革者,古典时代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
“人类的导师”
——黑格尔
“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罗素
选修Ⅳ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复习课
一、感知整体
BC6世纪和BC5世纪是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中国出现社会大变革,而雅典则是民主政治的沃土。此时也是理性和真理的意识觉醒年代。在中国,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希腊,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其思想曾长期影响西方的社会和文化。他们在文明创造与传承方面,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二、突破重点
一、孔子
1、生平
2、主张
3、地位与影响
二、亚里士多德
1、生平
2、成就
3、贡献与影响
孔子个人档案
姓名 _____
英文名 Confucius
民族___________
籍贯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别__________
隶属派别________
生卒______——BC479
主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______
1、孔子生平----苦乐交错礼乐路
BC551
孔丘
仲尼

鲁国
山东曲阜
儒家
儒士 教师 公务员 作家
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礼、仁、中庸
年 龄 阶 段 主 要 活 动 人生状态
0—14 少 年
15—29 青 年
30—50 中 年
51—68 老 年
69—73 晚 年
1.出生 2.接受素质教育
贫苦
1.自学成才 2.底层工作
3.树立理想
刻苦
办私学
辛苦
1.鲁国参政 2.周游列国
劳苦
1.献身文教 2.逝世
凄苦
1、孔子生平----苦乐交错礼乐路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2、承礼启仁道中庸——基本观点与政治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陵长、庶废嫡”等行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
——《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
请回答:(1)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状况?
(2)孔子的态度是什么?他准备怎么做?
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道义
(1)礼: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基本观点与政治主张
子曰:“不知礼,无以立。”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颜渊》
问:孔子的“礼”指什么?你如何认识?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基本观点与政治主张
材料一 仁者亲(爱)亲(亲人)为大 —— 《中庸》
材料二 厩焚(孔子家的马棚失火被焚)。子退朝(上过朝回家,才得知此
事),曰:“伤人乎?”不问马(注:在当时,马车是地位的象征,
是孔子身份的证明物)。 ——《论语·乡党》
材料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为政》
材料四 苛政猛于虎。 —— 《礼记》
材料五 克己复礼为仁。 —— 《论语·颜渊》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仁”的含义。
含义:对别人—— ①爱亲人②爱他人
统治者——仁政、德治
对自己——克己复礼

北方
小驹

“学园
头脑
“博学
科研”
“教师
生涯”
1、亚里士大夫多德生平
前384
17岁
柏拉图死后
前343
前335
前323-前322
北方小驹,出生御医家庭
求学雅典,师从柏拉图
离开阿卡德米,博学科研
重金受聘,开始教师生涯
重返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
再次离开雅典,郁郁而终
领域 成 就
哲学
政治学
生物学
物理学
逻辑学
教育学
伦理学
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著《形而上学》
动植物分类
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三段论
中庸之道
为什么称亚里士多德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法治优于人治
客观世界真实存在,并决定人类的认识;
创立学园,著书立说,创造宽松学术环境
2、亚里士多德主要成就
甲:你有狗吗?
乙:有。
甲:狗有儿子吗?
乙:有。
甲:那么它是爸爸喽?
乙:是的。
甲:它是你的狗吗?
乙:当然。
甲:那么它是你的爸爸了?
——古希腊的逻辑判断
欹器
“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宥坐之器——座右铭
材料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材料一体现了哪位哲人的什么思想?
孔子;中庸。
材料二: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文雅是滑稽和呆板的中庸。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娇柔是坚韧和病态的中庸。
材料二是谁的中庸思想?与孔子的中庸有何联系和区别?
亚里士多德
三、升级能力:
“中庸之道”
相同:均将其看作最高的美德,
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1)亚的“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2)亚认为“中道”核心是一种美德;孔子认为“中道”的核心是“仁”,强调的是一个“度”——过犹不及
材料一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的 思想的核心是“仁”,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材料二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法制应该包括两重含义: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地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本身是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对于社会良好秩序构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分歧在哪里?
三、升级能力:
住在天国的东西方先哲的第一次对话
亚:孔老头,据说人间把你奉为东方的先哲,特来拜会,这是其一。其二,想就“一个国家的治理中,如何使不同阶层、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在一个空间里和睦地相处?”这个问题和你进行一次讨论。
孔:亚小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您这位西方先哲!在中国,先“家”后“国”,统治者是用“仁”和“礼”来治理国家。
亚:何谓“仁”?何谓“礼”?
孔:……
亚:你认为要让大家和睦相处,治国的关键在哪里呢?
孔:统治者应走中庸之道,……。统治者能坚守这种美德,理想的国家就诞生了。
任务:完成对话
住在天国的东西方先哲的第一次对话
亚:统治者的确应该具备美德。但这种来自于道德自律的美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我认为在国家治理中,至上的是公正。源自于法律。依据公正的法律治理国家,意味着按照公民的意志治理国家,而按公民的意志执政胜过按照少数最优秀的人的意志执政。
孔:那在你们那里,公民是如何治理国家,让大家和睦相处的呢?
亚:……
孔:可是,伟大的智者,你的师爷爷苏格拉底岂不死于雅典公民之手?
亚:这的确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污点。而后的两千五百年里,以法治国的西方也的确扮演了不少罪恶的角色啊。但是,在你创造的思想主导之下的中国皇帝几乎没有一个是靠得住的。
孔:哈哈。亚小子,不要看你现在挂着西方先哲的头衔,想当年,你怕雅典人再次冒犯哲学,你逃离了雅典,一年后就搬到天国里住了。
亚:嘿嘿,孔老头,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啊,在人间郁郁不得志。最后还不是把杏坛挪到这里来了。
一阵玩笑后,两人都陷入了沉思……
任务:完成对话
齐声朗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末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美好的生活和善良的行为即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