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3(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4.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3(人教版选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9 15: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如瓜分狂潮),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抗,许多国家开展了民族民主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运动席卷了整个亚洲,被列宁称为“亚洲觉醒”。
亚洲的觉醒
“觉醒”的含义
运动的性质
“亚洲觉醒”的必然性
要求民族独立,但不再是本能的反抗,而是带有鲜明的时代方向——发展资本主义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
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创立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论战;发动黄花岗起义等;推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出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令措施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1924年底北上,发表《北上宣言》,发起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一生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
缔造民主
共和
捍卫民主
共和
第一次
国共合作,促成大革命
任务1:概述兴中会、广州起义、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重大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或意义。
任务2:孙中山并未领导武昌起义,为何却能当选临时大总统?
任务3: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匆匆过客”吗?
一、缔造民主共和国的斗争
三民主义的内涵
指导思想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平分土地
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统治。
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前提
核心
发展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
1、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国际——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 原则?
2、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 思想?
3、为何要加入第四十五和五十三条内容?
4、第五条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为限制袁世凯权力
确立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的重要意义
任务4: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说:“今满清退位,民族民权两主义具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试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分析评述这一观点。
二、捍卫民主共和国的斗争
任务5:孙中山 “让位于袁”、“倾心实业”说明了什么?
任务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又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任务7:置身于历史的情境中,如果你是当时的孙中山,该何去何从?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但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材料1: 1924年11月,孙中山经上海取道日本北上。他在日本神户接见记者时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2 :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材料3: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认为中国不能统一的原因是什么?实现统一的条件是什么?
任务8:从对列强抱有幻想到明确提出反帝,孙中山为何能老而弥坚,“牛气冲天”,走向其人生辉煌的顶点?
任务9: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斗争有何特点?(可从革命纲领、依靠力量、斗争方式等方面考虑)
三、国共合作,促成大革命
特点:
1、纲领:新三民主义(由软弱妥协到彻底反帝反封)
2、力量:依靠军阀到“三大政策”;
3、方式:创办军校,创建军队
原因 :
1、 孙中山坚持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个人
的伟大转变)
2、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3、十月革命的影响
4、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力量的突显
5、中共的帮助
6、共产国际的促成
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1922年8月,孙中山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地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孙中山曾先后3次抵达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1912年5月,他对赴台湾组织光复起义的同盟会员罗福星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要决心收复”;1925年2月11日,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台湾归还中国。
连战率团拜谒中山陵
连战访大陆
任务10:纵览孙中山一生的奋斗历程,对于先生的品格魅力你有何感受?(归纳“孙中山精神”)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
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
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的民族精神。
③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④勇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
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他高举 大旗,领导了 ,推翻了 制度,建立了 ,颁布了 ,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展开了一系列不妥协的斗争,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促成了 ,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任务11:请以史实为依托,评价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
在北京签名吊唁者74万多人,参加送殡者30余万人。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南京中山陵
广州中山纪念堂
台北国父纪念馆
神户孙中山纪念馆
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建立民主
共和国
维护民主
共和
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创立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论战;发动黄花岗起义;推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出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一系列法令措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1924年底北上,发表《北上宣言》,发起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一生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中国孙中山
印度甘地
土耳其凯末尔
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
(3)努力的结果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三权分立。中国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是《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3分)
(2)孙中山的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3分,到其中任三点即满分)
华盛顿的努力:创立总统否决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2分)
(3)孙中山的努力失败,华盛顿的努力成功。中国的社会性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当发展、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