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7(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7(人教版选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9 15: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走近 秦始皇
走近秦始皇
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
关于秦王嬴政(秦始皇)
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
走近秦始皇
秦始皇,一提起这三个字,大家脑海中就会想起一连串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走近秦始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民族精英,可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独夫和暴君,对于这样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他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近秦始皇。
赢政小传
秦始皇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嬴政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子楚便觉得他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能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
六年后,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仅一年多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还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还召集许多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一书。
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他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成为太后的情人。
这样,在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公元前239年,嬴政满二十一岁,再过一年就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嬴政不动声色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嬴政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走近秦始皇
忆一忆: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立混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老百姓,你最希望出现什么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一、秦灭六国
你认为哪国哪国最有可能肩负起统一的重任?
一、秦灭六国
假如你就是秦王嬴政,你会采用什么策略来结束混战实现统一?并请说说你的理由。
走近秦始皇
1、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

◆阅读与思考: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 盈城”
           -----贾谊《过秦论》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书解》
★你从两则材料中得到哪些有关秦统一六国的历
史信息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一、秦统一六国
1、过程:
10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远交近攻”
史实之一
1、方针
2、特点
3、顺序
咸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3、秦统一六国有何历史意义?
……
3、秦军为什么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4、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1、政治制度的创新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 施 影 响
政治
军事
文化
经济
交通
1、政治制度的创新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1)皇帝制度
皇权神圣: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
皇位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1)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1)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九 卿
(2)三公九卿制
三公的职责
职位名称 职权范围 任用标准 历史意义

公 丞相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贤”
“能”




命 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
御史大夫 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 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皇 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地方建立郡县制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秦王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假如你们是他们中的其中一员,你们如何说服秦王同意你们的主张?
1、王绾主张实行?
分封制
2、李斯主张实行?
郡县制
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4、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不同:①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分封制的
诸侯是终身、世袭的;②郡县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而分封制地方有一定的独立性。
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
人 民
管治权
税 收
领 土
诸 侯
中 央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 施 影 响
政治
军事
文化
经济
交通
故事: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

统一度量衡


史实辨析: 在一部以秦朝为背景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人物描述: 公元前222年,咸阳城内的一家小酒店来了位赵国壮士,此人身高八尺,向店主买了10斤卤牛肉、10升好酒津津有味地吃着。后来壮士愉快的付了钱,并说下次再来吃
上述描写是否真实?
2、经济制度的创新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2、经济制度的创新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1)废除旧制,统一货币、度量衡
原因:秦统一前,各国货币、计量单位不一致,不便于商品交换和赋税征收。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韩赵魏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衡:重量单位
统一度量衡
(1)统一货币、度量衡
作用: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促进了商品生产
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措施: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统一文字
作用:
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措施: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军事上(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筑长城;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
辽东
临洮
全长一万多华里
措施: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军事上:(2)南征岭南,修灵渠,设四郡;
桂林郡
南海郡
象 郡
东海
长城
咸阳

南海和越南北部
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开通灵渠
措施: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交通上。
作用: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疆域。
措施: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交通上
修驰道直道、统一车轨
措施: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
成文法、法家思想的体现
2、刑罚严酷
四、秦始皇的暴行
3、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1、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修筑长城
秦长城
阿房宫复原图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秦始皇陵
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
暴 政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民心丧失,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因暴政而亡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千秋功过 你我评说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认识:
材料一: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
材料二:“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
材料三: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何兹全 秦始皇焚书,是当时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斗争的结果,它所体现的是在政治上代表进步的人对代表反动的人的打击。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
毛泽东 肯定他反对“以古非今”的决心和魄力,肯定其“厚今薄古”的真知灼见,但不肯定他在“焚书坑儒”事件中野蛮粗暴的做法。

(1)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严刑酷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大兴土木,徭役、兵役和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 东汉 · 王粲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 清 · 杨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点击高考
★(04江苏)观察下列三幅地图,回答问题。(12分)
图2
图1
图3
(1)三幅地图分别反映哪三个时期?(3分)
(2)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7分)
(3)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
趋势。(2分)
春秋;战国;秦朝。
春秋: 诸侯争霸;奴隶制瓦解。
战国: 兼并战争; 各国变法运动开展; 封建制逐步确立。
秦朝: 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①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
②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
1.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
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
D
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D
3. 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B
4. 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D
5. 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C
6.在今天的这些城市中,不在古代秦帝国的疆域版图之内的是:( )
A.广州 B.三亚 C.北京 D.深圳
7.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写的是: ( )
A.秦孝公 B.李世民
C.嬴 政 D.成吉思汗
C
B
8.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