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件1(人教版选修4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件1(人教版选修4 )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9 15: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十二街如种菜畦, 千百家似围棋书”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步辇图
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
家家楼上如花人,千枝万枝红艳新。
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职贡图
   历史尽头的回眸   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   伴着丝绸古路悠扬驼铃
  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   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   镌刻出的辉煌画卷   那是武功赫赫   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
  及那位安世济民的
  唐太宗……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618—907年)
衰落
兴起
发展
鼎盛
灭亡
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绩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唐末起义 藩镇灭唐
李世民(599—649),唐高
祖李渊次子。隋末,随父在晋阳
(今山西太原西南)。617年起兵
反隋。618年,李渊即帝位,国
号唐。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
被封为秦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
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先
后打败薛举、刘武周、窦建德
等,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
出降,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
史实之一
一、玄武门之变626年(自主阅读)
1.背景
①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与父反隋建唐; 统一全国,功高盖世; 设文学馆……
②太子设法除患
与齐王结盟; 多次谋害不成; 调离李世民智囊
③李世民先发制人
收买太子心腹; 设计剪除兄弟祸害
立功沙场
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战,屡
立功勋。其间几次身陷重围,居然毫发无损,为
此高祖特加号“天策上将”于他。他亲身经历主要
六大战役,《六骏图》反映的就是这一业绩。
《秦王破阵图》
2、玄武门之变概况
在唐朝的建立特别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
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
的威胁。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
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
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
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
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
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时,伏兵突然杀出,李建
成、李元吉中箭而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玄
武门之变 ” 。
玄武门之变
626年7月2日,
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
玄武门,射杀太子李
建成、齐王李元吉,
后又逼李渊退位,自
己登基称帝。
3.评价
结合教材P9学思之窗:
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门之变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
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
这种残酷性,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
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二、贞观之治(627年—649年)
史实之二
1.含义(时间、原因、特点)
唐太宗时期,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
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促
成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
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原因
①主观:唐太宗个人作用,雄才大略
政治方面:
A、善于用人:房谋杜断
兼听纳谏: 魏征直言
B、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休养生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统治思想:民惟邦本
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唐律)
法律方面:
经济方面: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
文化方面:
用人与纳谏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善于断案和
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
家大事,所以用为宰
相,用其所长,避其
所短。而戴胄则相
反,他不通经史,但
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
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
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
宗赏识。
杜如晦
房玄龄
魏 征
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夏人。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




秦叔宝






房玄龄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魏征
用人不问出身
用人扬长避短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用人原则 德才兼备
②客观:
隋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的发展创造条件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开明的民族政策)
1.唐初概况 边境不稳
2.策略和措施
①策略: 战而后和"
②方式:
东 突 厥: 武力征服、设羁縻府州、册封
西 突 厥: 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西域)、册封
吐 蕃: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等
史实之三
3.唐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
①唐作为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为开展大规模的民族交
往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地区的
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
①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并复信答礼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表现2.)
史实之四
A、外来宗教传入
B、玄奘取经(成就)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
史实之四
(2)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
对朝鲜、
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化改新)
文化采取“兼收并蓄”方针,产生的影响(辨证分析)
(1)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唐文 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博采众长
五、晚年的反省(自主阅读)
史实之五
1.过失
①纳谏渐少 ②滥用民力
2.反省
撰写《帝范》
3.自我评价
其功大,益多损少
J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
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
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
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
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六、总结与升华
1、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思路引领:唐太宗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使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起到了什么作用?其统治思想对后世统治者有何意义?
2.思考:(从文景之治,到光武中兴,到贞观之
治)为什么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大多出现在王
朝统治初年?
①经过长期战乱后,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程度破坏,
统治秩序并不稳固,因此客观条件要求统治者调
整统治政策。
②统治者吸收前朝灭亡教训,看到人民群众力量,
主观上迫使他对生产关系进行部分的调整,以
适应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如轻徭薄赋,重视
农业生产等。)
3.自我测评: 2003年广东高考问答题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
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
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请从“时会” 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
“贞观之治”的原因。
参考答案:(13分)
①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
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
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分)
②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
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