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专 题 布 局
1. 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瓦解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沃土
2. 理性和真理的意识觉醒年代。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时代:
特征:
代表人物:
BC6世纪和BC5世纪
教学原则
(1)关键点:对课标及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
(2)把握原则:关注思想家的生平和时代
从文明史观着眼
深入浅出,适可而止
注重比较,求同存异
(3)如何对待:
史论结合、辩证取舍
一分为二,把握主流
既言当时, 更看今朝(发展)
专题导航
东西方先哲
略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
背景、目的、思想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开创儒家思想
教育的对象、目标、方法 、内容
教育思想
影响
对古代政治、对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对古代教育、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
斯塔吉拉少年、求学生涯、阿塔尔尼亚的美好日子、教师生涯
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著作、哲学、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伦理学领域
思想和学
术成就
吕克昂学园、 “散步的哲学家”(逍遥学派)、中庸之道
生平
影响
生平
教育方面
略
他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一已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
基本
要求 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发展要求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说明 教学时应与必修Ⅲ“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课中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a.礼
1.含义(等级规范制度)
2.实践的方法:克己复礼
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评价
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
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1.孔子儒家思想
问题探究:
材料一: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 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材料二:礼之用,和为贵。
材料三:不学礼,无以立。
材料四:克己复礼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周礼有那些规定?
1.孔子儒家思想
b.仁者爱人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
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表现
统治阶级:为政以德
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入则孝,出则悌)
[结合课文,解决问题]
子曰:仁者,爱人。
——《学而》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注:等],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中庸》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
讨论: (1)你如何理解“仁”。
(2)礼与仁有什么关系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c.中庸之道
1、中庸的含义:
将仁和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当好处。
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1.孔子儒家思想
3、实践的方法:和而不同
材料一: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2章)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时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合作共赢
2.孔子与教育
(1).教育对象:
(2).教育目的:
(3).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有教无类
“成人”、成“君子”
因材施教
四经(六经)
3.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联系必修Ⅲ相关史实:孟子、荀子、汉武帝等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授 课 方 案
学术超女于丹点评《论语》,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2500多年前的孔子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对我们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2004年全球联合祭孔,各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纪念孔子,孔子成为当年的文化焦点,孔子成为超级男生了?
1.生平篇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授 课 方 案
纥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尼山降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
孔子周游列国图
探究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2.孔子曾非常自信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他周游列国是否达到目的
3.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思想篇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3、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不讲原则吗?抑或明哲保身?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例子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关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05年12月29日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强迫命令。
----2006年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省部
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认识与结论2: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
认识与结论1: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尊老爱幼,敬贤尊师的思想;言必信的社会公德等,其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汲取的营养。
瑞典成立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
全球联合祭礼
2005年,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成立,瑞典也成为欧洲第一个成立孔子学院的国家。同年“孔子”下西洋—肯尼亚孔子学院在内罗毕大学揭牌 ,而在中国也发起了全球联合祭礼活动。
对于现在孔子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解读·文化
3.影响篇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材料二 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拄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
材料三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回答:
(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
(2)从材料二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
(3)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
题一:(2004年上海高考)2004年4
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
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
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
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
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典例·诠解
题二: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个人修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其原因
题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其原因
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2、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
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 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袁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孔子
理想追求
开创儒家思想
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
内容
礼
仁
中庸
影响——奠定……,成为……,产生……
教育成就
开创私学
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
后世影响(略)
礼与仁的关系
礼
仁
中庸
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
1.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其历史背景,理解先哲们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中还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和必修Ⅲ专题一中的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查阅《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并可组织学习小组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指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3.可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制作孔子、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简表。同时辅以一些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故事和他们的名言、名句,引导学生感受和尊崇他们追求科学的探索精神。
4.最后可总结概括本单元中两位东西方代表性先哲的思想,使学生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并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相同点,寻找各自的特点,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不同思想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教学建议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亚里士多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结束语
[读一读 想一想]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二) 周游列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住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带弟子离开。
▲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鲁哀公六年,孔子63岁,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公七年,孔子64岁,又回到卫国。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他是古希腊思想史的丰碑,他是古希腊文明魅力的焦点,他留下了古代人类思维的梦想与创意,他将真理之光带给了人类的未来。
他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集中古时代知识于一身,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
出生马其顿、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
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
思想科技成就
哲学思想: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
世界不可分割;物质受形式支配
创立逻辑学:三段论
物理学: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后世影响(略)
伦理学:中庸之道
尊师而不盲从;为真理而勇于争辩
生平
对真理追求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基本
要求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发展
要求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说明
前
384
前
367
前
343
前
336
前
335
前
323
前
322
出
生
求学雅典
成为亚历山
大王子老师
马其顿征服
希腊
重返雅典
创立学园
再次离开
雅典
逝
世
“
北方
小驹
”
“
学院
之魂
”
“
博学
家
”
1.生平事迹
2.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中的“中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授 课 方 案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 素:第一个像教授一地著书立说的人
可联系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指出古代希腊成邦曾涌现出一大批非凡智慧和天才灵感的人物。
1.生平篇
授 课 方 案
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请同学阅书归纳亚里士多德的人生经历。
人生经历:出生马其顿、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
学法贴士:时间顺序;阶段事迹顺序
2.成就篇之一
(1)亚里多士德的科学探索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2)那么“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合作共赢
2.成就篇之二
领域 成 就
哲学
生物学
物理学
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令人惊叹,有人称他为“学者中的大师”,有人称他为“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思考:我们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呢?
典例·诠解
题一:
在阿卡德米学院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中道理论vs
题二: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这难道是巧合吗?两者的中道学说有何联系与共同点,又有何区别呢?
作为来知领域的探索者.亚里士多德也犯了许多的错误。比如他认为出生婴儿的性别取决于父亲的强弱……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非常可笑。不过,睿智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料到了这样的场景,他说:“我没有找到任何准备就绪的基础,也没有可供抄袭的模型。我走的是第一步,因而也只是很小的一步。我的读者们将会理解我已取得的成果,并且原谅我所留下来要别人去完成的东西。”哲学家知道自己的现点一定有对也有错,并请后来人原谅他未完成的事业和他犯的错误.
后人是否原谅了他呢 何止是原谅,后人简直将他奉若神明。在他之后的千多年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像皇帝一样统治着欧洲的科学界。两个科学家在争论问题时,只要其中一个说“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另一个科学家立刻就闭上了嘴巴.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树立在许多领城的路途前方,等待着人们去超越,许多条道路他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一些道路他指向了错误的方向,然而后人却言听计从了一千多年.这对科学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题三:
请回答: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位哲学家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历史地位和影响是重点;
联系先哲的生平经历感悟其精神世界;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史实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理解二位先哲饱含哲理的人生格言;
比较东西方先哲在个人经历、基本观点和地位影响等方面的异同,都是命题的重要角度。
知识综合
1.课标及指导意见解读:
领 域 亚里士多德 孔 子
思想 哲学思想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敬鬼神而远之
政治思想 略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人治
伦理思想 中道理论 中庸理论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
社会环境 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
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2.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一:
2.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二:
(1)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2)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实践。
(3)都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创立学校,广招门徒,著书立说,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二:生平经历
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
教育条件(主导作用)——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
个人因素(主体作用)——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
1.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其历史背景,理解先哲们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中还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和必修Ⅲ专题一中的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查阅《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并可组织学习小组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指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3.可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制作孔子、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简表。同时辅以一些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故事和他们的名言、名句,引导学生感受和尊崇他们追求科学的探索精神。
4.最后可总结概括本单元中两位东西方代表性先哲的思想,使学生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并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相同点,寻找各自的特点,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不同思想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教学建议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亚里士多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