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多边形和圆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正多边形和圆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0-29 15:4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正多边形和圆》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三节。
我说课的流程主要分为五大步: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首先,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多边形和圆的概念,以及圆的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正多边形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对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的探索
3、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等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归纳等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第三学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感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思维活跃、富于创造力。但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持久,对枯燥的数学问题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进步,正确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
首先,说教法
本节课结合第三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实践入手,采用“提问”“猜测”“探索”“归纳”等教学手段,总结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有关概念,以及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这极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便于将课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二)说学法
课堂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学会”转变成“会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此,我的教学过程具体安排如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二)师生互动 共同探究 (三)启发诱导 实际运用 (四)反馈矫正 注重参与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首先,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把教学内容转变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处于猜想,进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的过程。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正多边形的概念,于是我出示下列图形,让学生判断下列图形是正多边形吗?并说出为什么。这道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已经潜意识的回顾了正多边形的概念。即: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回顾了正多边形的概念后,我问学生“菱形是正多边形吗?矩形是正多边形吗?”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们知道菱形和矩形都不是正多边形,因为菱形的各角不一定全相等,而矩形是因为矩形的各边不一定全相等。由此,让学生明确:各边相等,各角相等必须同时成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利于保持而且利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节,我将出示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具有正多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堂来源于生活。仔细观察图形会发现这些图形有的由正多边形组成,有的由正多边形和圆组成。这时,我趁机指出:正多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自然进入到下一环节:师生互动 共同探究。
我们知道以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对角线长度的一半作圆,可以发现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都在圆上,并且这四个顶点把圆分成了四段相等的弧。反过来,如果我们把圆分成四段相等的弧,并依次连接各等分点,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吗?经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会发现:由弧相等、弦相等及弧相等、圆周角相等,可以得到圆的内接正方形。那么将圆五等分、六等分、n等分可以得到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n边形吗?这时我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广泛交流各自的想法,在学生统一认识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只要把圆n等分,就可以得到一个正n边形。这里我以把圆五等分顺次连接各等分点得到的五边形为例证明。结合图形会发现,由弧相等、弦相等可以得到多边形各边相等,由弧相等、圆周角相等可以得到多边形各角相等,根据正多边形的概念可以得出这个五边形就是正五边形。又因为这个正五边形ABCDE的五个顶点都在圆上,所以证明得出正五边形ABCDE是圆O的内接正五边形,而圆O是这个正五边形的外接圆。由此可以看出,正多边形和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多边形和圆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吗?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正多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围绕这一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出:正多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特别的,当正多边形的边数为偶数时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下面我将介绍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等概念,并画出其他一些正多边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为下面正多边形的计算打下基础。
启发诱导 实际运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以上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给出学生书本上的一道例题,求解亭子地基的面积和周长。结合图形让学生明确:哪一部分是亭子的地基?我们所要求的是哪一部分?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类题,可能会无从下手,这时我们把地基抽象出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正六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多少?中心角呢?”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正六边形的中心角等于60°。我趁机提问:“正六边形的边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经过思考,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证明OBC是等边三角形,这样就可以证明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半径。由此,很容易求出正六边形的周长等于六倍的半径。可是,我们该如何求得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呢?由上述分析得到启发,学生可能会想到把这个正六边形划分成六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这样就把解决正六边形的问题转化为解决三角形的问题,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底高由此我们作OBC的高OP而这里的OP正是正六边形的边心距,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P的长度,这样就可以求出OBC的面积,进而可以得出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等于六倍的OBC的面积。具体解题步骤如下。通过这道题让学生明确:在解决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时,通过做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就可以完成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
反馈矫正 注重参与
为了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在巩固中有所提高,我给出学生一道练习题,求解正三角形的边长、边心距和面积,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充分运用刚才所学知识,通过作正三角形的半径和边心距,再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完成解题。具体解题步骤如下。
到此本节课已接近尾声,我采用先让学生归纳总结,我再补充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我这样启发引导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新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使学生在回顾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巩固,在巩固中升华。
回顾了本节知识点后,我给出学生两类作业题,一类必做题,一类选做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所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最后板书设计
清晰明朗的板书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我认识到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