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版(2014)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9.信息甄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电子工业版(2014)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9.信息甄别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1-23 14:2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甄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内蒙古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信息甄别》内容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鉴别信息良莠,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起到关键作用。此课为理论知识,对主要是实践操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有一定难度,本课将通过大量案例来提高授课效率。
 ??当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孩子较小就接触到计算机网络,对网络情有独衷,甚是痴迷、盲从,缺乏对信息良莠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再之刚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思想正处于人生中最叛逆的时期,可能对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带来危险。本课的讲授可以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树立网络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让学生掌握信息甄别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让学生形成甄别信息的意识,践行《全国中小学网络文明公约》。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能科学合理的运用甄别信息的方法来评价信息,培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意识。
教学难点
养成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的习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45分钟)
1、导入新课(4分钟)
上课后,教师将之前上课所用的课件打开,向学生展示第一页幻灯片看图猜成语“叶公好龙”,师总结:“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有的信息存在表象”。然后老师切换到第二页“天下第一虎字碑”, 师总结:“这个石碑告诉我们有的信息显隐”。接着老师展示第三张“微信的虚假信息” ,师总结:“信息有真假” ,以此三个事例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信息甄别。
2、讲授新知(33分钟)
这个过程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从回答问题中学会信息甄别。
问题一:信息甄别的重要性(19分钟)
第一部分(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都会给学生造成一些错觉,每一张图片都点名一些学生来进行回答判断是什么,并且说明判断的理由。教师并不需要给出正确答案,但是重点要学生明白结论:眼见不一定为实在当今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再者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播者、传播途径的开放,造成信息良莠不齐,制造病毒产生危害,使得信息甄别更加重要。如果不加以甄别,就会被表象所蒙蔽。
第二部分(小组讨论)(9分钟)说说你们“身边的的欺诈事件”。
?? 这个问题学生可能需要思考的时间,所以给4分钟进行思考,并且分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选2组代表进行阐述,阐述遇到的情况,说说在学习了信息的甄别方法之后你又会怎样去判断和处理?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小组给予肯定加分。(这样的设置可以带动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实践理论的联系强度,对于知识的掌握很有帮助。)
问题二:信息甄别的五个基本方法(10分钟)
第一部分:师:了解了信息甄别的重要性,你有什么方法呢?生:书写归纳,师:巡视,用江西教育云平台手机展台展示有代表作业。(5分钟)
第二部分教师总结。课件中通过故事(案例)展示。(5分钟)
方法一二:不要盲目地相信得到的信息,要向权威机构核实。下面配有一段小故事,也是生活中的实例。故事向学生展示后,要学生回答,故事中主人公是怎么样去甄别信息的,向那些权威机构进行了核实?
方法三: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断。下面同样配有一段小故事。故事向学生展示后,同样要学生回答,故事中信息的来源途径是什么?
方法四:多渠道的获取信息。展示了“盲人摸象“故事图片,提问:要获得正确信息应该怎么做?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方法五:根据原有经验判断。展示了手机短息诈骗的事例。提问学生:故事中那些部分是原有经验?明白积累经验并且运用的重要性。
问题四:怎样文明上网呢?(6分钟)
师:网络的安全、有序,作为网络的参与者的我和你们也有责任,那我们应该怎样文明上网呢?
先由学生自由发挥如何文明上网,让他们畅所欲言,先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在讲网络文明公约时,更容易引起共鸣,得到他们的认同。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先播放一段网络文明公约的视频,然后再以文字的方式,将公约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
课堂事例分析作业:(3分钟)
以收到一条京东优惠劵的短信进行分析,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
3、教学总结(2分钟)
?? 教师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次总结,同时对于刚刚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表扬他们的突出点。鼓励学生多学习,上课主动思考,积极回答。同时能够将所学的信息甄别的方法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并践行“网络文明公约“。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信息甄别的重要性,学会一些常见信息甄别的方法,自主做到文明上网。从教学过程来看,大量案例提升知识的生动性,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学校的积极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