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3 10: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梳理探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探求古代文化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了解古代文化所体现的和谐美与人情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立足现代社会,探求古代文化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通过简约的古代汉语,透过古典文学作品穿越千年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生活。课前我们已经分组探究了课文中的文化常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样的文化现象(图片)属于这次我们研究的哪个文化类别 (小组的研究范畴)?
1.(图片)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她的名字叫“沈阳”,那是因何得名?
2.(图片)历史剧《康熙王朝》中出现BUG: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独白台词中出现“我孝庄……”索额图奏章中“……圣祖皇帝……”
3.(葛优躺)《我爱我家》葛优葛大爷饰演的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纪春生的标志性动作“葛优躺”,其动作要领是保持从椅子上将溜下未溜下的状态,配合一脸生无可恋的放空表情。“葛优躺”让古人看来就是“坐没坐相”。
4.(猴票)集邮市场上,有一张“猴赛雷”的生肖邮票,由价值8分钱,至今已涨到1.2万一枚,全张80枚猴票更是从当时的6.4元暴升至如今的100多万元,身价已翻了15万倍。邮票上写着“庚申年”,请问这是哪一年发行?
这些问题我们先留一会,看看各组探究梳理的知识内容能不能帮助解决?(二)合作交流与探究

天文学是古代一门相当成熟且普及的科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人的作息时间表画在天上,可谓“人人皆知天文”。当然,古代天文学系统地学习很是不易,但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我们以后阅读古文大有裨益。
现在由第一组为我们展示“天文地理”知识梳理成果。(出示课件2)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苏轼《赤壁赋》)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
之墟。(王勃《滕王阁序》) 扪参.历井.
仰胁息,以手拊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王勃《滕王阁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
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星。(杜牧《秋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马嵬》)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 谓项王曰:“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项羽之死》) 江表..
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淮左..
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说明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的位置。
角、亢、氐(d ī)、房、心、尾、箕(j ī)、
牛、斗、女、虚、危、室、壁、
奎、娄、胃、昴(m ǎo )、毕、觜(z ī)、参、
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将每一方“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称之为“四象”, 这和外国古代把某些星座想象成为某些动物的形象(如大熊、狮子、天蝎等)类似。很多星宿都伴着动人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沿用的典故,例如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史记》中说“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古代地名中有些习惯性称呼,很多与现代所指不大相同。对古代地名的理解,我们要因文而异。

(1)古代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宗教迷信与占星术相联系的,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如文曲星:旧时迷信,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座,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华盖星: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2)我国是世界上很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
2.纪年纪时
古人的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对于这流逝的时间,古人是如何记载的呢?下面请第二组为我们展示“纪年纪时”知识梳理成果。

壬戌
..。(苏轼《赤壁赋》)
..之秋,七月既望
阳嘉
..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张衡传》)
永和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九年,岁在癸丑
羲之《兰亭集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
..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鸡鸣
..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
奄奄黄昏
..初。(《孔雀东南飞》)
..后,寂寂人定
日暮
..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夜阑
..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辉。(孟郊《游子吟》)
有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
朝菌不知晦朔
..。(庄子《逍遥游》)
..,蟪蛄不知春秋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历61年。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乞巧(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古人纪时既有生活情趣,也有文化内涵。

3.姓名字号
之前我们提到了康熙,这是年号,那他的姓名是什么?
(爱新觉罗·玄烨,这是少数民族的姓氏)
作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来源复杂的民族,汉族的姓氏众多,故而有“百姓”之称。其他人口少、发展落后的民族,姓的种类和名目就少得多了。这也能反映姓氏与一个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

(李陵)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至和
....,安上纯父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
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韩愈《师说》)
《水浒传》中李逵外号“黑旋风”
..
.....,鲁智深外号“花和尚
...”,时迁外号“鼓上蚤.”等。
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出示课件9)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但也有特殊的时候。古人名与字是有关联的,有些名与字之间是协同关系,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有些名与字多出自我们学过的古诗文。

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
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的精神。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变得可笑或者可恶了,如同钱良臣之子闹出的笑话一样。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名字的避讳也还是我们遵循的一条道德习惯,但也不能走极端,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该称名的时候就要称名。
历史学家建议我们,应该从当时人,当时社会的角度出发,多考虑那些当时社会的现象中合理性的一面,而不应以一种“现代人的傲慢”,率意批评否定。
4.礼仪制度
避称名讳既属于姓名文化又体现了尚礼精神。请第四组展示“礼仪制度”知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府吏长跪告(《孔雀东南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诸侯恐惧,会盟
..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氓》)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项王、项伯东向坐
...;张...;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
良西向侍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相如)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于
是赵王乃斋戒
..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相如)乃谓秦王曰:“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
..
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始终,每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时间段都有相应的礼仪活动,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仪制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解疑释惑(课前疑问)
1.唐辽称沈洲,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
2.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十三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她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病逝,康熙给祖母上尊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是这位太后死后的谥号,谥号是死者的哀荣,也是对她一生的评价,孝庄太后自己不可
能用谥号来自称。)
3.坐: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
跪:两膝着地,股不着脚跟
忌:跪而挺腰耸身
4.计算天干:年减去3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字就是干
计算地支:年减去3再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字就是支
四、课堂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今天我们一起在古代文化常识的大观园中由初探到仔细赏玩,领略了她的无穷魅力。愿同学们今后能带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将祖国文化发扬光大!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测试题(评测资源)
附:板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
(一)天文地理(二)纪年纪时
(三)姓名字号(四)礼仪制度
1 /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