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9.被压缩的小电影--影片剪辑元件的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9.被压缩的小电影--影片剪辑元件的应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1-23 21:4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课被压缩的小电影—影片剪辑元件
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来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从内容结构上看,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如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使教学显得空洞,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下降。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性和操作性。
本节课,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考中发展自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影片剪辑元件在制作动画中的意义;
(2)掌握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过程;
(3)能根据设计需要灵活调用影片剪辑元件。
2.过程与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会动画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增强创新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将引导线动画制成影片剪辑元件。
(2)插入新图层,重复调用影片剪辑元件。
难点:
将引导线动画制成影片剪辑元件。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大部分在小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动画素材,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动画的制作,对动画的制作很有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多种动画资料,微机室操作。
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了解了一片竹叶随风飘落的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地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通过小组合作及分层完成任务,解决学生间的水平差异。
5.充分利用积极性因素,从而促进学习。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应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片竹叶随风飘落
提问:与上一节课学习的动画有何不同? 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新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引导线动画制成影片剪辑元件”
出示课件,题目,教学目标。
带着教学目标迅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本课从几部分介绍的知识。
一、将引导线动画制成影片剪辑元件
提问:和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何不同?比较方式,优缺点。
二、调用影片剪辑元件
阅读教材,关键问题是什么?
1、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演示操作步骤,请学生演示。
2、提问:如何利用影片剪辑元件制作片片竹叶随风飘落?
请同学自己阅读教材,以自主学习的方式练习并操作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加以指导和纠正。
完成好的同学可以做书上的学以致用1、2题。
更好的同学可以思考如何制作专题“太阳、地球与月亮”。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两大部分:
一是一片竹叶随风飘落
二是片片竹叶随风飘落
学生分组学习。
学生演示操作步骤
动手实践,看谁第一个做出来
请此学生演示操作方法,把自己学习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会利用书本进行自主学习,
学会归纳整理
重点介绍将引导线动画制成影片剪辑元件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强调重点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利用书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层教学
4
10
18
小结 讨论这节课的收获,学到了什么?学习目标完成了没有?
你学会了影片剪辑这个元件后还可以做什么? 总结归纳 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为将来的终身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