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1)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0-29 16: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整式的加减
费城中学 王晶晶
教学目标:
掌握同类项的定义。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
体会分类思想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定义。
难点: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什么叫单项式?什么叫多项式?什么叫整式?
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口答,注意纠正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数与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那么整式可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自主探究一:
课件出示一下问题:
1 .看看下列每小题中的两项,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可以给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项起个名字吗?
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的答案可能不符合我的要求,但是要引导他们寻找我想要的结论。
2.归纳总结:1、所含 相同,并且 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 也是同类项。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够全面,也不是很规范,教师要注意进行订正,强调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3.快乐抢答:
判断:
在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之后显示这个问题,学生感觉比较简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谁会谁答的方式,都会可以都站起来回答。
4.乘胜追击:
(1)任意写出 的一个同类项
(2)如果 是同类项,那么m= ,n= 。
第一题的答案不唯一,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同类项与系数无关,只要保证两个相同就可以了。这两个题目有些难度,教师要注意让好的学生讲解得出答案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二:
1:请你用简便方法完成下列计算。
(1)100×2+252×2= =
(2)100×(—2)+252×(—2)=
解后反思:乘法分配律:
教学是学生可能直接把最后答案写出,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析关键的是中间的过程,明确是逆用分配律。
2:请你类比数的运算,完成下面的运算,并完成解后反思:
(1)100t+252t = t = t
(2)3x2+2x2= x2 = x2
(3)3ab2-4ab2= ab2 = ab2
解后反思:
(1)每个等式左边的两项是 ,最后合并成了 项。
(2)合并后的项的系数,是合并前的各项的系数的 ,字母及字母的指数 。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类比思想的运用,初步接触数学思想。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也可以结合课本进行。
3:探究收获:
(1).把多项式中的 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 ,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 。
教师明确数学语言,规范学生的语言描述,同时告诉学生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可以简单描述为: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
三、尝试应用:
同步学习47页自我尝试第1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口答订正答案。
四、挑战自我
合并下列式子的同类项:
解后反思:1.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① 找 ② 换 ③ 合 。
让学生板演完成,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解题步骤归纳总结。
2.思考:不是同类项的能不能合并?
五、超越自我
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六、我思我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
七:补偿提高
作为备用题目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9班可以完成,10班没有时间
八:作业
课本66页 练习1、2、3
选做 同步学习46页拓展性学习
教学反思:
同类项的概念处理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在处理合并同类项时时间不够充分,部分题目没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另外在合并同类项时,进行换位置时容易有部分同学出现符合问题的错误,应进一步强调谁的符号谁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