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3.4典型问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3.4典型问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3 21: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典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典型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单元形式安排的解决问题。本节课中的移多补少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对于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以较好的掌握,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级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过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练习。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
2.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际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愿意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移1差2”的道理。
难点:理解并掌握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学校举行大阅读比赛,老师把一些课外书分给亮亮和红红,亮亮拿到了9本,红红拿到了5本,这样分合理吗?两个同学拿到的书的本数的相差数是几?如果要让两个人的本数相等,亮亮应拿出几本给红红?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找到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亮亮应该拿出几本书给红红?
2.学生可以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先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3.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解答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下面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方法)
(1) 9-5=4(本) 当学生出现这种方法时,先让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辩清为什么4不对,如果亮亮给红红4本,两人能一样多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通过画图的方式得到“给2本”的结果。学生一般会有两种画图方式。一种是用图形代表实物的方法,也就是实物图示法;一种是画线段图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体现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教师都要给予表扬。
通过画图法的直观展示,教师适时追问:这2本书是从哪里移来的?(多出的4本),2又可以说是4的多少?(一半)。引导学生明白:“移1差2”,差的一半就是移动的数量。
(3)(9+5)÷2=7(本),7-5=2(本)(或9-7=2(本))。
当学生出现这种方法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尤其是2得来的两种方法,要让学生充分说明白,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4) (9-5)÷2
=4÷2
=2(本)
答:亮亮应拿出2本书给红红。
当学生出现这种方法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学生阐述自己解题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并鼓励生生互动,让其他同学说说对此方法的理解和感受。进而教师再一次追问:÷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会很快想到“平均分”,但不会很快想到“2”表示两个人,教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良好的引导。
3.师生共同小结。解决补差问题,首先要弄清谁多谁少。求移动数的问题,一般先求相差数,再除以份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同学的相互交流中收获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手套和袜子的价格问题,可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再交流,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
本例是已知两个相关事物的部分和求单一量的问题,这类问题要先求出两个部分相差物品的个数和钱数,再求某一种物品的单价,组织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直观图和例题5的经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巩固深化,应用探索
完成教材33页练一练的1、2、3、4题。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讲的两个类型的题目,(1)同一类型的补差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用两数差÷2,也可以用两数和÷2, 再用结果减去较小数或用大数减去结果。(2)同一类型的已知两个相关事物的不符合,求单一量的问题,先求出两个部分相差物品的个数和钱数,再求某一物品的单价。
今天我们利用补差法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有关问题,让你的同桌来解决吗?学生自己编题,互相做。
[设计意图:本课从生活切入激发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升华,发现思维体验数学;追求生活气息,让数学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