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师单位
教师姓名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教材版本 青岛版 课时说明
教师电话 教师邮箱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当小厨师》信息窗一的内容。这个信息窗创设了小厨师分餐的情境,借助问题引发学生对“一半”进行符号创造,从而进入“二分之一”的学习,感知分数的产生。
再借助不同的情景和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探究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意义。
引出分数,并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万以内的整数,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法上已经掌握用对折的方法平分物品;学习上能够友好地、有效地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认识分数的起始课,为第二学段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及其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了解它们发展演变的历史,形成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
3.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数感及抽象、推理能力,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4.通过双气泡图,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环境、媒体、资源及学生要求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可增加或减少环节数量)
引入 (3分钟) 创设情境,以旧带新。
情景1:学校举行中秋分享会 4个面包2瓶果汁1块月饼分给两个同学。
问题1:怎样分才能公平呢?
预设回答:平均分
问题2:姐弟各分得几个柚子?几瓶果汁?
问题3:他们各自分得几块月饼呢?
预设1:不知道 预设2:0.5
预设3: 预设4:……
板书:
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 读法
(1分钟) 设疑:“”这个数,我们以前没有学过。怎么读?
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认识 (10分钟) 过渡:一个月饼的一半用来表示,另一半呢?
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月饼)的。
学生齐读上面板书内容2次。理解关键词语。
教师操作1:把一张报纸平均分成2份,撕开。
问题1:一张报纸的一半,用什么来表示?
预设:
教师操作2:把一条彩带对折后剪开
问题2:一条彩带的一半呢?
预设:
归纳:一个物体的一半,我们都用来表示。
认识几分之一 (13分钟) 情景二:把一个烧饼平局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问题1:这样的一份蛋糕,还能用来表示吗?为什么?
预设:不能。因为不是每一份不再是蛋糕的一半。
教师关注学生的回答中的关键词语:蛋糕的
问题2: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为什么?
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表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它(蛋糕)的四
分之一。(先个别表述,然后全班齐读。)
学生操作:折一折、画一画,用老师提供的教具表示分数。
教师组织汇报。
利用双气泡图对比和,加深理解几分之一的意思。
迁移运用:、……
问题3:为什么刚才变化的都是下面的这个数,而上面的“1”都没有变化呢?
预设1:回答不上 (引导再观察,并提示重点观察什么?)
预设2:因为只是平均分得的份数在变化,所以下面的数在变化。每次都是只取其中的一份,所以上面的数都是1。
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分钟) 教师结合分数的意义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师边介绍,边板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其意义。
认识几分之几 (5分钟) 过渡:刚才认识的分数都是表示平均分一个物体以后,其中的一份。其中的2份、3份……,又应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涂色其中的3份。
问题1:请你用一个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预设:
问题2:谁能结合这个圆,完整地说一说表示什么呢?
预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3份就是它的八分之三。
问题3:5份、7份……
巩固练习 (4分钟) 用分数表示出下列物体的圈出部分。
涂一涂,使涂色部分能用对应的分数表示。
下列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圈起来。
想一想,哪条纸条长?
看成语猜分数。
全课小结 (3分钟) 用双气泡图对比分数和整数。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