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会用该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动手实践、探索发现、归纳猜想、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活动过程,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成功的喜悦。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发现、验证、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 3厘米、3厘米、6厘米、7厘米、9厘米的小棒,各准备20份
教具: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两副相类似的图片,通过让学生找不同引出对三角形概念等基本知识的回顾,在知晓概念的前提下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学生回答1、2、4不是三角形的理由
生1:必须是三条线段
生2:图片2的线段没有连到一起
实践探究,初步感知
让学生拿出课前分发的吸管,提出要求:一次性折成三段,看谁折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提问:是不是任意给出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可能回答是,也可能回答不是)
将两根新的吸管随机剪成长短不一的六段并用投影展示,再随机让同学挑选任意三根进行摆放(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而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再次提问:不是任意给出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不一定)
引出本节课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明确任务
师:老师给每个桌子上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蓝色3厘米的小棒两根,绿色6厘米的小棒,红色7厘米的小棒,黑色9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和一张表格,要求:任选三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并填完整表格。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从小棒中任选三根,动手操作,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同桌合作,一人操作,一人填写表格,作好记录。
★限时3分钟
3、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4、展示结果
(1)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并针对3厘米、6厘米、9厘米进行重点演示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有的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汇报)
得出:三角形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画出三角形标出边a,边b,边c(长边)
写出式子:a+b>c、a+c>b、c+b>a
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随机挑选三个数字使其能够围成三角形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解答:小明家---邮局---学校
小明家---学校
小明家---商店---学校
中间的路最近,因为: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也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谈收获
课堂小结
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并一起探究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当然三角形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让我们在下节课中再更深入的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