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烃 课件(3课时,48+50+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烃 课件(3课时,48+50+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23 11:31:13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烃(3)
高二年级
化学
芳香烃
萘(C10H8)
苯乙烯(C8H8)
乙苯(C8H10)
苯(C6H6)
甲苯(C7H8)
对二甲苯(C8H10)
芳香烃的来源
十九世纪初,由于冶金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焦炭,生产焦炭的主要方法是煤的干馏,即对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煤的干馏除得到焦炭外还能获得有用的煤气,但同时却生成一种黑糊糊、粘乎乎有特殊臭味的油状液体!人们把它称作煤焦油。
当时,煤焦油被当作废物扔掉,污染环境,造成公害。随着炼焦工业的发展,煤焦油的堆积也愈来愈严重,煤焦油的利用就成为当时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芳香烃的来源
后来,以法拉第为代表的科学家对煤焦油产生了兴趣,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了以芳香烃为主的多种重要芳香族化合物,又以这些芳香族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多种染料、药品、香料、炸药等有机产品。到十九世纪中叶,形成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工业。
自从1845年人们从煤焦油内发现苯及其他芳香烃,很长时间里煤是一切芳香烃的主要来源。但是,从1吨煤中仅可以提取1千克苯和2.5千克其他芳香烃。由于芳香烃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仅从煤中提炼芳香烃远不能满足化学工业生产的需要。
芳香烃的来源
大约到了1930年,由煤生产苯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大吨位工业。1940年以来,通过石油催化重整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烃裂解制乙烯时,裂解汽油副产物中含芳香烃达40—48%,因此石油也成为芳香烃的重要来源。
芳香烃的来源——
煤的干馏
石油的催化重整和裂解
一、认识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称为苯的同系物。
十二烷基苯
乙苯(C8H10)
苯(C6H6)
甲苯(C7H8)
对二甲苯(C8H10)
丙苯(C9H12)






下列物质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
苯乙烯

硝基苯
对乙基甲苯
二苯甲烷
应用?实践
一、认识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得到的有机化合
物称为苯的同系物。
乙苯
对二甲苯
甲苯
苯的同系物:
只含有一个苯环,含有一个或多个烷基。
一、认识苯的同系物
苯的
同系物










2.关系
一、认识苯的同系物
甲苯
乙苯
3.命名
一、认识苯的同系物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1,2-二甲苯
1,4-二甲苯
1,3-二甲苯
3.命名
1
2
1
2
3
4
2
1
3
二、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苯:1.无色、有毒的液体
苯的同系物:甲苯、乙苯等在溶解性上与苯相似,
毒性比苯的稍小。
2.沸点为80℃,熔点为5.5℃
3.密度比水的小
4.不溶于水
5.能溶解许多物质,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资料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角度出发,预测苯及其同系物(以甲苯为例)的化学性质。
交流?研讨
认识有机化合物
结构的角度
反应活性部位
预测性质
加成反应
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

H2
反应
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键的饱和性
氧化反应
认识有机化合物
结构的角度
反应活性部位
预测性质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
与卤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键的极性
1.
加成反应
实验证明,苯及其同系物都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Br2/CCl4

Br2/CCl4
甲苯
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
反映
决定

H2
发生加成反应
甲基环己烷
环己烷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难加成
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
决定
反映
1.
加成反应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2.
氧化反应
苯及其同系物都能燃烧,火焰明亮、有大量黑烟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证明,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
酸性
KMnO4
溶液
反映
决定
2.
氧化反应
交流?研讨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的同系物(以甲苯为例)能否被氧化?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视频】
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
苯及其同系物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苯
对二
甲苯

甲苯
对二甲苯

甲苯
对二
甲苯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记录】
苯或其同系物


检出主要生成物
紫红色不褪去
紫红色褪去
——
苯或其同系物


检出主要生成物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记录】
紫红色褪去
紫红色褪去
苯或其同系物


检出主要生成物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记录】
紫红色不褪去
紫红色褪去
——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1)与苯不同,某些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苯的同系物中,不管侧链多长,只要侧链中直接与苯环相连的
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就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且每个侧
链最终被氧化为一个“-COOH”。
(3)苯的同系物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才能被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实验结论】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结论解释】
甲苯与苯在氧化反应上的差异:
事实:
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
与酸性
KMnO4
溶液不反应
?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结论解释】
甲苯与苯在氧化反应上的差异:
事实:
?
与酸性
KMnO4
溶液不反应
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结论解释】
甲苯与苯在氧化反应上的差异:
事实:
苯环侧链烃基能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这是苯环对烃基影响的结果。
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
与酸性
KMnO4
溶液不反应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3.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
在铁粉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
溴苯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3.取代反应
(2)硝化反应:
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
硝基苯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3.取代反应
(3)磺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很难发生反应,但加热时苯环上的氢原
子可被磺酸基(-SO3H)取代,生成苯磺酸。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苯磺酸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交流?研讨
苯在浓硫酸作用下能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那么,苯的同系物(以甲苯为例)能否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硝化反应:
结合以上资料,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与苯相比,甲苯较易发生取代反应,这是甲基对苯环影响的结果。
硝化反应: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思考】若继续升高温度,甲苯中与甲基处于邻、对位的氢原子都可以被硝基取代,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6-三硝基甲苯
硝化反应:
2,4,6-三硝基甲苯
不溶于水的淡黄色晶体,烈性炸药。
(俗称:TNT)
苯的同系物与苯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易取代
难氧化
难加成
苯环与烷基相互影响
更易取代
能氧化
难加成


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
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发生反应的活性部位
共价键
饱和性
极性
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反应类型(共50张PPT)
烃(2)
高二年级
化学
二、烯烃和炔烃及其性质
自然界里存在许多烯烃,如番茄中的番茄红素、鲨鱼油中的角鲨烯都是烯烃。
乙炔是常见的炔烃。
番茄中存在番茄红素
交流·研讨
根据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推导烯烃和炔烃的组成通式并完成下表。
类别
分子中只有一个
碳碳双键的烯烃
分子中只有一个
碳碳三键的炔烃
组成通式
交流·研讨
根据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推导烯烃和炔烃的组成通式并完成下表。
类别
分子中只有一个
碳碳双键的烯烃
分子中只有一个
碳碳三键的炔烃
组成通式
CnH2n
(n≥2)
交流·研讨
根据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推导烯烃和炔烃的组成通式并完成下表。
类别
分子中只有一个
碳碳双键的烯烃
分子中只有一个
碳碳三键的炔烃
组成通式
CnH2n
(n≥2)
CnH2n-2
(n≥2)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CH3
CH2
CH
CH2
CH3
CH2
CH2
知识回顾:烷烃的命名
CH3
1
2
3
4
5
6
3-乙基己烷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CH3
CH2
C
CH2
CH2
CH3
CH
CH3
选主链,应选择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的碳链。
定编号,要从靠近双键或三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位置,把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最小编号写在主链
名称之前,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数目。
CH3
CH2
C
CH2
CH2
CH3
CH
CH3
3
4
5
6
2
1
3-乙基-2-己烯
取代基
位置
双键
位置
主链
名称
取代基
名称
CH3
CH
C
CH
CH
CH3
CH2
CH3
1
2
3
4
5
6
3-乙基-2,4-己二烯
双键
位置
双键
数目
选主链,应选择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的碳链。
定编号,要从靠近双键或三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位置,把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最小编号写在主链
名称之前,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数目。
CH
C
CH
CH3
CH3
3-甲基-1-丁炔
取代基
位置
三键
位置
主链
名称
1
2
3
4
选主链,应选择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的碳链。
定编号,要从靠近双键或三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位置,把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最小编号写在主链
名称之前,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数目。
1.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名称
沸点/℃
相对密度
乙炔
-82
丙炔
-23
1-丁炔
8
1-戊炔
40
0.695
1-己炔
71
0.719
1-庚炔
100
0.733
根据表中数据归纳炔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
分子中碳
原子数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密度比水的小
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1.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2.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燃烧通式:
CxHy
+
O2
xCO2
+
H2O
2
y
4
y
(
x+

点燃
①与氧气的反应
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烧现象对比
分子式
CH4
C2H4
C2H2
0.75
0.86
0.92
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
2.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交流·研讨
以乙烯的化学性质为依据,结合烯烃的结构特征,研讨烯烃的化学性质并完成下面的框图。
乙烯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结构特征
烯烃的化学性质
有碳碳双键
有碳氢单键
在空气中能燃烧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能发生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
预测
结构
性质
发生加成反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官能团
碳碳双键
1.键的饱和性
预测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不饱和键,在加成反应中反应活性较强。
2.键的极性
极性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活性部位。
化学键
乙烯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结构特征
烯烃的化学性质
预测
有碳碳双键
有碳氢单键
在空气中能燃烧
能发生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在空气中能燃烧
能发生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预测乙炔的化学性质
H
C
C
H
结构
性质
发生加成反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官能团
碳碳三键
1.键的饱和性
预测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不饱和键,在加成反应中反应活性较强。
2.键的极性
化学键
H
C
C
H
极性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活性部位。
结构特征
预测性质
不饱和碳原子
(类似乙烯)
能发生加成反应
或加聚反应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氧化
预测乙炔的化学性质:
有碳碳三键
设计实验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乙炔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通入
通入
实验1
实验2
H
C
C
H
观察·思考
实验1:将净化后的乙炔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2:将净化后的乙炔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实验2
乙炔的性质实验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实验1
通入乙炔
实验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通入乙炔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溶液褪色
乙炔能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
实验2
溶液褪色
乙炔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1:将净化后的乙炔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2:将净化后的乙炔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1)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
2.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
Br2
H
C
C
H
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
+
Br2
H
C
C
H
H
C
C
H
Br
Br
1,2-二溴乙烯
+
2Br2
H
C
C
H
Br
Br
Br
Br
H
C
C
H
1,1,2,2-四溴乙烷
+
Br2
CH3
CH
CH2
CH3
CH
CH2
Br
Br
1,2-二溴丙烷
(1)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
应用
烯烃与烷烃、炔烃与烷烃
烯烃、炔烃
卤代烃
制备
鉴别
2.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1)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
(2)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
2H2
CH3CH3
催化剂
+
H2
乙炔
乙烯
乙炔
乙烷
调控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
催化剂
H
C
C
H
CH2
CH2
H
C
C
H
应用
工业上可以将植物油催化氢化,获得固态的人造黄油。
石油加工中对汽油进行加氢处理,可提高汽油的质量。
通过测定被吸收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所研究的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从而为确定其结构提供依据。
+
H2
CH3CH2CH3
催化剂
CH3
CH
CH2
(3)与氢卤酸的加成反应
+
HCl
H
C
C
H
催化剂
CH2
CH
Cl
氯乙烯
分析:
丙烯与溴化氢的反应
分析:
丙烯与溴化氢的反应
2-溴丙烷
HBr
CH2
CH
CH3
1
2
3
Br
CH3
CH
CH3
1
2
3
HBr
CH2
CH
CH3
1
2
3
Br
CH2
CH2
CH3
1
2
3
1-溴丙烷
催化剂/
催化剂/
2-溴丙烷
Br
CH2
CH2
CH3
CH2
CH
CH3
Br
CH3
CH
CH3
+
HBr

事实:丙烯与溴化氢的反应
CH2
CH
CH3
+
HBr

1-溴丙烷
可以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得到不同产物
催化剂
催化剂
(4)烯烃、炔烃分子间的反应
n
聚乙烯
聚丙烯
一定条件
一定条件
CH2
CH2
CH3
CH
CH2
n
CH2
CH2
n
CH
CH2
n
CH3
聚乙炔在掺杂状态下具有较高的导电率。
一定条件
H
C
C
H
n
CH
CH
n
聚乙炔
巩固练习
一定条件
HCl
催化剂/
聚氯乙烯
CH2
CH
Cl
n
乙炔
H
C
C
H
氯乙烯
CH2
CH
Cl
+
HCl
氯乙烯
H
C
C
H
催化剂
CH2
CH
Cl
一定条件
CH2
CH
Cl
n
聚氯乙烯
CH2
CH
Cl
n
共轭二烯烃及其加成反应
分子中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只相隔一个单键的
烯烃叫作共轭二烯烃。
拓展视野
1,3-丁二烯
1,3-戊二烯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
CH3
思考
1,3-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它的结构简式为
,该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化学性质?
CH2
CH
CH
CH2
结构
化学键
性质
发生加成反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官能团
碳碳双键
1.键的饱和性
预测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不饱和键,在加成反应中反应活性较强。
2.键的极性
极性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活性部位。
+
Cl2
CH2
CH
CH
CH2
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
+
Cl2
1,2-加成
CH2
CH
CH
CH2
1
2
3
4
CH2
CH
CH
CH2
Cl
Cl
1
2
3
4
1,3-丁二烯和氯气1:1发生加成反应
+
Cl2
1,2-加成
1,3-丁二烯的1,2-加成和1,4-加成是竞争反应,到底哪一种加成占优势,取决于反应条件。
CH2
CH
CH
CH2
1
2
3
4
CH2
CH
CH
CH2
Cl
Cl
+
Cl2
1,4-加成
CH2
CH
CH
CH2
1
2
3
4
CH2
CH
CH
CH2
Cl
Cl
1
2
3
4
1
2
3
4
1,3-丁二烯和氯气1:1发生加成反应
1,3-丁二烯和足量的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
2
Cl2
1,2,3,4-四氯丁烷
CH2
CH
CH
CH2
Cl
Cl
Cl
Cl
CH2
CH
CH
CH2
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
烯烃被氧化的部分
氧化产物
CH2
RCH
C
OH
O
HO
CO2
H2O
C
OH
O
R
C
R’
O
R
C
R
R’
资料卡片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可以缩短碳链。
丙烯在一定条件下的取代反应
+
Cl2
光照
CH3
CH
CH2
CH2
CH
CH2
Cl
+
HCl
3-氯丙烯
结构
特点
物质
性质
预测
官能团
化学键
有机
化合物
关注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
设计实验
验证
现在有六种有机化合物:①甲烷、②乙烯、③聚乙烯、

2-丁炔、⑤环己烷、⑥环己烯。其中,既能使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出发,说明所选有机化合物具有上述
性质的原因:
②④⑥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应用·实践(共48张PPT)
烃(1)
高二年级
化学
性质
用途
决定
联想·质疑
塑料水杯
汽车轮胎
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链烃
环烃
有机化合物分类
烷烃
烯烃
炔烃
一、烷烃及其性质
苹果表面的蜡状物质中有二十七烷
圆白菜叶子表层中有二十九烷
烷烃是一种饱和链烃,属于脂肪烃。烷烃广泛存在
于自然界中。
烷烃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变化曲线
1.烷烃的物理性质
1.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相对密度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变化曲线
1.烷烃的物理性质
分子中碳
原子数
熔点
沸点
通常状态
密度
溶解性
密度比水的小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烷烃的化学性质
交流·研讨
以甲烷的化学性质为依据,结合烷烃的结构特征,研讨烷烃的化学性质并完成下面的框图。
甲烷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结构特征
烷烃的化学性质
预测
甲烷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结构特征
烷烃的化学性质
通常条件下稳定
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
取代反应
在空气中能燃烧
预测
甲烷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结构特征
烷烃的化学性质
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成碳链
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
预测
通常条件下稳定
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
取代反应
在空气中能燃烧
结构
性质
预测
1.键的饱和性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不饱和键,在加成反应中反应活性较强。
2.键的极性
极性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活性部位。
化学键
方法?导引
结构
性质
预测
碳原子饱和
化学键
烷烃性质的预测:
极性较强的碳氢键是反应的活性部位
1.键的饱和性
2.键的极性
甲烷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结构特征
烷烃的化学性质
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成碳链
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
通常条件下稳定
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在空气中能燃烧
预测
通常条件下稳定
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
取代反应
在空气中能燃烧
1.请写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与卤素单质的反应
一、
烷烃的取代反应
+
Cl—Cl
光照
+
HCl
1.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取代反应
H
H


C

H

H
Cl
H


C

H

H
+
Cl—Cl
光照
+
HCl
取代反应
Cl
H


C

H

H
Cl
H


C

H

Cl
+
Cl—Cl
光照
+
HCl
取代反应
Cl
H


C

H

Cl
Cl
Cl


C

H

Cl
+
Cl—Cl
光照
+
HCl
取代反应
Cl
Cl


C

H

Cl
Cl
Cl


C

Cl

Cl
2.请写出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
Cl2
光照
C
H


C

H

H

H
H


H
C
H


C

H

H

Cl
H


H
+
HCl
2.请写出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3.请写出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式。
CH3CH2CH3+
Cl2
光照
3.请写出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丙烷与氯气生成一氯代物的反应
H
1
2
3
C
H


C

H

H

C
H


H


H
H

H
1
2
3
C
H


C

H

H

C
H


H


H
H

事实:丙烷与氯气生成一氯代物的反应
2-氯丙烷
1-氯丙烷
+
Cl2
光照
+
HCl

Cl
CH3CH2CH3
CH2CH2CH3
+
Cl2
光照
+
HCl

Cl
CH3CH2CH3
CH3CHCH3
4.
请写出正丁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式。
C
1
2
3
C
H


C

H

H

C
H


H


H
H


H


H
H
4
4.
请写出正丁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式。
C
1
2
3
C
H


C

H

H

C
H


H


H
H


H


H
H
4
+
Cl2
光照
+
HCl

Cl
CH3CH2CH2CH3
CH2CH2CH2CH3
+
Cl2
光照
+
HCl

Cl
CH3CH2CH2CH3
CH3CHCH2CH3
思考·交流
如何判断烷烃与卤素单质反应生成一取代产物的种类?
烷烃分子中有几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取代产物。
追根寻源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Cl2
Cl·
+
Cl·
光照
Cl·
+
CH4
·CH3
+
HCl
自由基是指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CH3
+
Cl
Cl
CH3Cl
+
Cl·

追根寻源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自由基反应)
Cl·
+
Cl·
Cl2
Cl·
+
·CH3
CH3Cl
·CH3
+
·CH3
CH3CH3
自由基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分子,
反应即告终止。
CnH2n+2
+
?
O2
?
CO2
+?
H2O
点燃
燃烧通式:
二、
烷烃与氧气的反应
氢原子守恒
氧原子守恒
CnH2n+2
+
O2
nCO2
+H2O
点燃
CnH2n+2
+
O2
nCO2
+(n+1)H2O
点燃
CnH2n+2
+
O2
nCO2
+(n+1)H2O
2
3n+1
点燃
燃烧通式:
CnH2n+2
+
?
O2
?
CO2
+
?
H2O
点燃
碳原子守恒
燃烧通式:
CxHy
+
O2
xCO2
+
H2O
2
y
4
y
(
x+

烃的燃烧规律
点燃
100g烃
乙烷
乙烯
乙炔
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
0.80
0.86
0.92
完全燃烧
放出热量
5200kJ
5040kJ
5000kJ
根据下表思考,人们倾向于选择哪种烃作为燃料呢?
质量相同的烃,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越低,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烷烃的种类很多,人们倾向于选择哪种烷烃作为燃料呢?
烷烃
甲烷
丙烷
戊烷
庚烷
碳、氢原子个数比
1:4
3:8
5:12
7:16
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
75%
81.8%
83.3%
84%
人们倾向于选用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烷烃
作为燃料。
CnH2n+2
+
O2
nCO2
+(n+1)H2O
2
3n+1
点燃
烷烃的燃烧是十分重要的反应,烷烃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这使烷烃成为重要的能源之一。
性质
用途
决定
野外露营炉中充有的液化石油气在燃烧
二、烷烃与氧气的反应
有机
化合物
典型
代表物
同类
物质
分类
烷烃
小结
甲烷
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发生反应的活性部位
共价键
饱和性
极性
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反应类型
结构
性质
预测
碳原子饱和
化学键
烷烃性质的预测:
极性较强的碳氢键是反应的活性部位
1.键的饱和性
2.键的极性
应用·实践
下列关于2-甲基丁烷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反应
C.
能和氢氧化钠等强碱反应
D.
能和硫酸等强酸反应
B
下列烷烃的一氯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丙烷
B.
正丁烷
C.
异丁烷
D.
新戊烷
应用·实践
思考·交流
如何判断烷烃与卤素单质反应生成一取代产物的种类?
烷烃分子中有几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取代产物。
H
1
2
3
C
H


C

H

H

C
H


H


H
H

丙烷的一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正丁烷的一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
1
2
3
C
H


C

H

H

C
H


H


H
H


H


H
H
4
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H
CH3
CH3
CH3
新戊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C
CH3
CH3
CH3
CH3
下列烷烃的一氯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丙烷
B.
正丁烷
C.
异丁烷
D.
新戊烷
D
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