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课件+教学实践报告):11《台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课件+教学实践报告):11《台阶》(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9 17:52:51

文档简介

(共7张PPT)
台 阶 李森祥
父亲正是如此
找到自己的高度
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
人生是一节一节台阶
自由地朗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1、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统领全篇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2、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准备?
捡 、 存 … … 踏黄泥
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4、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5、小说塑造了父亲这一人物,为什么题目不叫“父亲”而叫“台阶”?
讨论:为造“台阶”,父亲付出了一切,你认为值不值得?
助读材料
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父亲就算有些“可悲”,但他的伟大也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
——特级教师王君
请体会课文中饱含的情感,选择你最喜欢的文字片段,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写写你自己的父亲。通过对你父亲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父亲的性格和你对父亲的情感。(100字左右)。《台阶》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小说符合学生阅读兴趣,所以应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互动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留下创造性思维和联想的余地,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通过对文本的质疑和探究,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将设疑法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小说这一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实践过程
(一)新课导入:(音乐,图片)
预设和营造适宜本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正式上课之前,先放舒缓音乐,亮出一幅与台阶颇为贴切的图片,按字竖排打出一段话:“有人说,人生 / 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 许多人渴望 / 在台阶上找到 / 自己的高度 / 父亲是不是 / 也如此……”事先。
(二)深入研读。(质疑、合作、讨论)
1、整体性阅读,感知课文。
出示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1、2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子?
(2)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准备?
2、突破性阅读,感受父亲。
出示出示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3、4.
(3)新屋造好后,父亲为什么会有失落感?
(4)小说塑造了父亲这一人物,为什么题目不叫“父亲”而叫“台阶”?
3、探究性阅读,探究父亲.
出示出示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5及助读材料
(5)为造“台阶”,父亲付出了一切,你认为值不值得?
助读材料:
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父亲就算有些“可悲”,但他的伟大也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
——特级教师王君
(三)拓展迁移。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
四、课外延伸。
完善“拓展迁移”内容,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文。
二、收获与体会
本堂课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围绕这一原则,因此,教学目标达成较好。
    
三、问题与建议
学生对小说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可能还要再去研读文本,多增加一些助读材料,这样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人物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