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0-29 19:0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科学入门
试卷共4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一个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拿到别一个地方使用,那么( )
A、不需要重新调节,就可以直接使用 B、只要桌面水平就可以
C、需要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方可使用 D、只要小心移动,不必重新调整
2、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的是(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
C、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甩一甩
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比较温度计和体温计,相同的是( )
A.量程 B.准确程度 C.构造 D.原理
4、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炮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8.4℃ B、37.1℃和38.4℃
C、37.1℃和37.4℃ D、37.3℃和37.4℃
5、下面是用天平称盐水质量的几个步骤,你排出合理的顺序是( )
①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②称出烧杯的质量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④把盐水倒入烧杯中⑤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中减去烧杯的质量就是盐水的质量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③②④①⑤
6、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棉花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所含物质较多
C、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D、无法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
7、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8、由于长期使用,天平的砝码生了铁锈,用这些砝码测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将(  )
A、不受影响 B、偏大 C、偏小 D、无法判断
9、一架天平的砝码已磨损,若用这架天平测物体质量,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将( )
A 偏小 B相同 C偏大 D无法判断
10、在运动会的跳运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侧值将会( )
A .偏小 B. 偏大 C. 不变 D.都有可能
11、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
A、180秒=180秒×1/60=3分 B、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C、1.8米=1.8×1000=1800毫米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12、上海世博会某工作人员为给自己办公桌配一块玻璃台板,测量玻璃长度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A.厘米 B.毫米 C.米 D.分米
13、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14、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15、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16、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制定计划 D、获得事实与证据
17、下列使用仪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C、取放砝码时应用手轻拿轻放
D、用天平称量物体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盘左侧,为调平可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18、某同学测木块长度,读数为23.51cm,则该读数正确值和估计值各为( )
A 23cm和0.51cm B 23cm和0.01cm
C 23.5cm和0.01cm D 23.5cm和0.1cm
19、某同学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 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 )
A.1.8分米 B.18.2厘米 C.182.3毫米 D.182.34毫米
20、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若视线是仰视,则测得体积比液体真实体积要( )
A 更大 B 更小 C 一样大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请在下面空格内补上合适的单位。
七年级学生小明今年13岁,身高150________,早餐他吃了质量为50_______的小蛋糕一个,鸡蛋一只,体积为200_________的鲜牛奶一包,到校后晨检体温36.8________,体育课上1000米成绩为4 15 ,等于 秒。
22、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离实现“嫦娥奔月”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嫦娥二号星体质量2480千克,发射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比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上述材料中2480千克= __________ 吨;54.84米= _________ 毫米。
23、按下图所示,写出下列刻度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别为 、
、 ,所测物体的长度分别是 、 、 。
24、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_____________
25、如下图机械停表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___ 的。秒针转一圈所用时间是___________秒;分针转一大格所用时间是_____________秒;图中所指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 秒。
26、如上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
27、中国刚刚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进入太空,随身带的一个质量为1千克高科技CCD相机也进入太空,_____________ 变了,CCD相机的的质量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8、 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
A.估计被测物液体的温度; B.取出温度计; 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托盘天平是实验室中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下图是天平的结构示意图。
(1) 请写出图中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____ 克。
30、市场上销售的“飘柔”洗发露有两种包装,瓶装:容量为400mL,单价24元/瓶;袋装:容量为5mL,单价0.5元/袋。其中“mL”为 的单位,从价值上讲,通过计算得知, (填“袋装”或“瓶装”)的更为经济。
三、探究题(每空格2分,共14分)
31、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____ ___(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上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____厘米3。
32、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媒体报道后发生了以下行为: 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B.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C.小明脑海中想:“九层塔中的是什么物质” D.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请将小明的行为按科学探究过程顺序排列起来:
___ → ___ → ___ → __。
⑵上文中B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什么步骤。 ____
(3)步骤A采用的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____方法。
(4)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四、分析、计算题(每空格2分,共16分)
33、某同学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砝码和物体左右位置换了,结果称得质量为11.5克,(5克以下是游码)该同学所称的真实质量是多少
34、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5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18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多少?
35、一位同学粗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他先走了10步, 测出距离为6米, 于是他就以这样的步幅, 从家到学校共走了520步。那么, 他家离学校多远?
导语:
本试卷易错知识点(学习难点):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刻度尺和量筒的使用方法;量筒读数时仰视或俯视造成的结果;单位换算;最小刻度值的确定。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物体和砝码放颠倒的结果;
时间的测量:停表的读数。
易错原因:
读数时不注意最小刻度值,不加单位;
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好;
对各种情况下,测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不理解,而是死记硬背。
答题建议:
仔细审题,明晰工具使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
托盘天平在使用前一定要调节平衡,即使原来已经调节好的,因为在移动过程中会使天平发生偏转。
【易错分析】
认为在移动过程中天平不会发生偏转,选B或D的错误选项。
2、B
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而弯曲的玻璃管,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易错分析】
容易把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混淆。
3、D
温度计和体温计在测量范围、构造、准确程度、使用方法和用途方面都有区别,只有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易错分析】
对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比较模糊。
4、A
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而弯曲的玻璃管,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炮就去测量,则只能准确测出比小明温度高的小刚的温度38.4℃,比他温度低的小英的温度是不准确的还等于37.3℃。
【易错分析】
对体温计和温度计的区别不了解,不知道体温计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炮就去测量低的温度测不出这一知识点。
5、D
先调节天平平衡,再从总质量中减去烧杯的质量即为盐水的质量。
【易错分析】
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方法掌握不好。
6、C
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质量相等都是1kg,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故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易错分析】
棉花和铁块的密度不同,很多同学会错误地认为密度大的铁块比密度小的棉花所含的物质多。
7、D
这是一道考查概念的题目, 是否真正理解了“误差”和“错误”这两个概念, 弄清它们本质的区别, 知道产生“误差”和“错误”的原因,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果你对解本题把握不大, 就请你先回头复习“关于误差”部分的知识, 再来解答本题。
【易错分析】
“误差”和“错误”这两个概念混淆。
8、C
砝码生了铁锈意味着砝码的质量比原来大了,原来是5克可能现在是6克了,而我们仍然认为它是5克,这样我们在测物体质量时,12克的物体只要2个砝码,我们认为该物体是10克,所以结果偏小。
【易错分析】
砝码于物体的质量考虑不清楚。
9、C
砝码磨损表示砝码的质量比原来小了,与 相反,故在测物体质量时,结果偏大。
【易错分析】
砝码于物体的质量考虑不清楚。
10、A
11、D
单位换算时,前面的数不加单位,后面的数带单位,故A、B、C错误。
【易错分析】
单位换算时什么时候加单位弄不清楚。
12、A
本题考察的是刻度尺的选择,配玻璃台板不需要很精确,只要最小刻度是厘米就行了。
【易错分析】
生活常识太少,把握不好最小刻度的选择。
13、B
使用刻度尺时,要从零刻度或某一整刻度开始,刻度尺要放正,故A、D排除。刻度尺有厚度时要将刻度尺紧靠物体测量,减小误差。
【易错分析】
经常错选做C。
14、B
此题是用组合法:用2个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A、C中小的三角尺放法不正确。D中大的三角尺没有从零刻度开始。
【易错分析】
没有考虑零刻度线,错选了D。
15、C
称量物体前,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称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调节平衡。指针向左偏,说明左边物体重,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易错分析】
不知道什么时候调节平衡螺母;什么时候加减砝码。错选A。
16、D
这是一道关于科学探究的题目,要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
【易错分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的不好。
17、B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不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使用量筒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而不是拿在手上。取放砝码时应用镊子不能用手。用天平称量物体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了。
【易错分析】
对于体温计、温度计、量筒、托盘天平等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好。
18、C
刻度尺在读数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读数为23.51cm,正确值是23.5cm,估计值是0.01cm。
【易错分析】
对刻度尺的正确值和估计值不理解。
19、C
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一定能准确到毫米, 毫米以下一位还要估计出来, 所以, 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就可以看这个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是不是最小刻度毫米位。如果是则正确, 不是就为错误。
∵1.8分米的倒数第二位为分米。
18.2厘米的倒数第二位为厘米。
182.34毫米的倒数第二位为毫米以下一位。
∴上面这些数据均不正确。
只有182.3毫米的倒数第二位是毫米, 所以选项C才是正确的。
【易错分析】
对刻度尺的估读及最小刻度值不理解。
20、B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仰视或俯视都是不正确的。最好采用画图的方法,这样便于理解。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易错分析】
死记硬背经常弄错。
二、填空题
21、 厘米 克 毫升 分 秒 255
【易错分析】
缺少生活常识。
22、 2.248 54840
【易错分析】
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单位换算不熟练。
23、1厘米 1毫米 1毫米 1.7厘米(或1.8厘米) 1.78厘米(或1.79厘米) 1.21厘米(或1.22厘米)
第二幅图中所示的刻度尺,每1大格代表1厘米,每1大格分10个小格,因此其最小刻度值0.1厘米,即 1毫米。刻度尺读数时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即读作1.78厘米(或1.79厘米)。其它的两幅图同理可得。
【易错分析】
不了解最小刻度值的含义;刻度尺读数时忘记最后一位是估读。
24、2.13厘米
某同学测得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很显然2.24厘米是错误的,应拿掉。另外三次的数据求平均值:(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3=2.13厘米。
【易错分析】
将错误的那组数据也加在一起求平均值,等于2.15厘米。
25、时间间隔 30 60 102.8
停表的读数:
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易错分析】
停表的读数方法没掌握,弄不清楚有没有过30秒。
26、—12℃
在观察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注意0℃刻度线上下刻度的区别。温度计0℃以上的刻度是自下而上均匀增大的。据图可知液面在0℃刻度线之下,要从零刻度往下数,故温度计的示数是—12℃。
【易错分析】
液面在0℃刻度线之下,表示零下。很多同学没有掌握读数的方法,还是按照温度计0℃以上的刻度是自下而上均匀增大的规律。会读作—28℃。
27、位置 不变
将CCD相机带到太空中时,位置改变了,但质量不改变。因为质量不随着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易错分析】
把物体带到太空中,重力减小了。很多同学就认为质量也减小了。
28、ACDEB
此题是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估计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放入液体中一会儿;读数;取出。
【易错分析】
很多同学错误的原因是把⑤取出温度计认为是从装温度计的盒子里取出。实际上本题考察的是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液体。
29、托盘(或左盘) 平衡螺母 游码 78.6
本题考查的是托盘天平的构造和读数,托盘、平衡螺母、游码、分度盘和指针要熟练掌握。从图中可看到:物体的质量=50克+10克+5克+游码的指示值3.6克=78.6克。
【易错分析】
托盘天平的构造掌握的不好,分不清各个构造的名称。游码的指示值读错,因为没有仔细观察最小刻度值。
30、体积 瓶装
三、探究题
31、(1)甲 (2)甲 (3)30
甲同学先放水,然后再把石块放入,则增加的体积即是石块的体积。而乙同学先放石块,再加水,然后拿出石块后则会带出一些水。
【易错分析】
甲、乙两同学的做法没有考虑清楚。
32、(1)C B A D (2)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3)对比实验 (4)错误
【易错分析】
没有很好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
33、天平的使用方法中规定被称物体应放在左盘,而游码部分的质量应加在右盘,而此题中游码质量不但没加到右盘,反而加在左盘上,故正确读数应为错误的读数减去2次游码质量,所以该卑称物体质量为错误读数减去两倍游码的质量.答案应为:11.5克-2×1.5克=8.5克。
【易错分析】
不理解天平的原理:左盘的总质量=右盘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
34、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即当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为A,当温度为100℃时,水银柱的长度为B,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5厘米。因此,每1厘米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为4℃,当水银柱的长度为23厘米时,液体的温度=(23-5)×4℃=72℃。
【易错分析】
没有弄清楚水银柱和温度之间的等量关系。
35、解:6米/10步×520步=312米
【易错分析】
没有正确求出每步的距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