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
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
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
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
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2.
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这种物态变化属于
?
A.
凝固
B.
升华
C.
液化
D.
凝华
3.
将冰块放进外壁干燥的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可以看到易拉罐外壁出现了白霜。白霜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凝华
C.
液化
D.
升华
4.
如图所示,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运输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
A.
汽化
吸热
B.
熔化
吸热
C.
凝华
放热
D.
升华
吸热
5.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6.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8.
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9.
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
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
万立方米,其中
用于饮用水,解决了
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
A.
汽化
凝固
B.
汽化
液化
C.
液化
凝华
D.
升华
凝华
12.
“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
凝固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13.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冬天衣服冻干
B.
冬天窗上冰花
C.
冬天草上白霜
D.
压缩乙醚成液体
14.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就变成了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滴落在地面上。此过程中正确的物态变化顺序是
?
A.
升华,凝固,液化
B.
升华,凝华,熔化
C.
汽化,凝固,液化
D.
汽化,凝华,熔化
15.
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
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
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
用铁水浇铸工件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24分)
16.
《流浪地球》是
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演的中国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
,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
?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17.
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冰封的河面消融。其中属于吸热的有
?。
18.
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实现快速灭火。
19.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
20.
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三空均填写序号)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21.
为缓解某地区今年持续的旱情,根据天气条件,
月
日统一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并获得成功,某县最大降雨量达
。人工增雨作业时,增雨弹被高炮射向云层中爆炸,固体的干冰很快
?变为气体,并在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中的温度急剧下降,加快水蒸气的液化和凝华,云中的冰晶增多,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如果某容器收集到
的水,其质量为
?
。
三、简答题(共1小题;共16分)
22.
观察电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例如:打开冰箱上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状水珠。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块,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除此之外,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再打开电冰箱下边冷藏室的门,见到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这些水正流到冰箱底部的容器内。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冰箱内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并在表中记录下结果。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D
【解析】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A.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A错误。
B.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故B错误。
C.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C错误。
3.
B
【解析】往冰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
4.
D
5.
C
6.
C
7.
C
【解析】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A错误;
B.地面上水消失是发生了汽化,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二者形成原理不同,故B错误;
C.樟脑变小过程是由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的过程是吸热的过程,故C正确;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下雪不冷化雪冷,故D错误。
故选C。
8.
B
9.
C
10.
C
11.
B
【解析】将海水中的水蒸发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12.
C
13.
A
14.
B
15.
C
【解析】A、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B、西红柿“冒汗”是因为西红柿上有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C、卫生球是固态的,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D、铁水是液态的,工件是固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第二部分
16.
凝华;放
【解析】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冷空气直接变成了固态小冰晶,所以这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
17.
②⑤⑥
【解析】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热;
②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③湖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
⑤秋天,早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⑥冰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18.
升华;吸
19.
凝华;吸收
20.
④;②③⑤;①④⑥
【解析】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②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冰是由水凝固成的,凝固放热;
④放在衣柜里的固态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成了气体,是一种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会熔化,熔化吸热。
21.
升华;吸收;
第三部分
22.
【解析】1、“白气”是小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是鱼、肉中的水凝固成冰的缘故。
3、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是冰升华成水蒸气。
4、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5、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是蔬菜、水果中的水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6、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流出的。
第1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