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课一练12.4升华与凝华(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课一练12.4升华与凝华(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3 22: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以下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夏天,室外的衣服变干
B.
冬天,室外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
C.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D.
霜的形成
2.
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河水表面结冰
B.
草叶上形成露珠
C.
山间形成白雾
D.
草叶上结形成霜
3.
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
A.
熔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汽化现象
4.
把“固体清新剂”放在房间里,不久就闻到它的芳香,这说明“固体清新剂”
?
A.
熔化了
B.
汽化了
C.
升华了
D.
凝华了
5.
物质
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
固、液、气
B.
气、液、固
C.
气、固、液
D.
液、固、气
6.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
“雾”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D.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7.
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雾凇的形成
B.
河水成冰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露珠的形成
8.
关于下列几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雪消融是熔化形成的,熔化需要放热
B.
草叶上形成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
C.
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汽化需要放热
D.
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华形成的,凝华需要吸热
9.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0.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A.
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
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
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11.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液化
B.
液化
汽化
C.
熔化
液化
D.
汽化
液化
12.
下列热现象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结成冰
B.
清晨,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
C.
冬季,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形成冰花
D.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
13.
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长时间放置的卫生球会“变小”
B.
寒冷冬天室内玻璃内表面形成的“冰花”
C.
盛夏冰镇饮料瓶外表面形成的“水珠”
D.
寒冷冬天壶口瀑布的浪花形成的“冰挂”
14.
2010年初春之际,我国西南等许多地区发生几十年少有的旱情,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点降落到地上。下面哪个物态变化名称没有出现在上述过程中
?
A.
熔化
B.
凝固
C.
升华
D.
凝华
15.
如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露珠的形成
B.
”雾凇“的形成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河水结冰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
16.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
,在物体上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白色结晶,这个过程水蒸气要
?。
17.
如图所示是一个“碘锤”,下部有少量的碘晶粒,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会看到“碘锤”内出现
?,而碘晶粒将
?(选填‘‘逐渐增加’’“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少”)。这个过程中,碘晶粒的状态是由
?
态直接变为
?
态。
18.
如图所示,晓梅将气球套在盛有适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试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变小,而气球膨胀,且管内无液体产生,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
?(选填“升华”或“凝华”),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得周围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
19.
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
?
侧,是由大量水蒸气
?
而成。
20.
云、雨、露、雾、雪、冰雹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雾是由水蒸气
?
形成的,霜是由水蒸气
?
形成的,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到一定程度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
?
成水珠,这就是雨.(以上三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1.
如图所示,甲、乙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为
、乙容器底面积为
,甲中盛有深度为
的水,乙中盛有深度为
的酒精,为了使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应
?(选填“向容器中加入”或“从容器中抽出”)深度均为
?的水和酒精。()
三、简答题(共1小题;共10分)
22.
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棍,发现包装袋内侧附有一些小冰晶,这些小冰晶是怎样形成的?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D
3.
C
4.
C
【解析】由题目中的固体清新剂可知,物质原来是固态。使房间空气变得清新,不久就闻到它的芳香,说明现在是气态。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5.
C
【解析】由图知,甲物态
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
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
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丙物态
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
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
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所以丙物态为液态。
6.
A
7.
C
【解析】A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
、河水成冰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C
、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D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8.
B
【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是熔化,需要吸热,故A错误;
“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正确;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需要放热,故D错误。
9.
C
10.
C
【解析】向地上洒水,水蒸发为气态,蒸发要吸热,所以感到凉快;
在饮料中加冰块,冰块熔化为液态时,要从饮料中吸热,饮料就变得冰凉;
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要吸热,可以降低食物的温度,防止食物变质;
游泳后,人身上有水分,水分蒸发要吸热,所以人感到冷。
11.
D
【解析】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12.
C
13.
A
14.
B
【解析】人工降雨经过了三次物态变化,分别是干冰变为气体的升华过程,空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变为小冰粒的凝华过程,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变为小雨滴的熔化过程。
15.
C
【解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正确;
河水结冰,是液体水变成固态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第二部分
16.
凝华;放热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而形成的,属于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17.
紫色的碘蒸气;逐渐减少;固;气
18.
升华;吸热;降低
【解析】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
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
19.
内;凝华
【解析】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户玻璃凝结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上,这是凝华现象,冰晶在窗内侧。
20.
液化;凝华;熔化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在空气中土壤、灰尘颗粒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在下降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小水珠形成雨.
21.
向容器中加入;
【解析】由
可得甲容器内水的质量

乙容器内水的质量

为使两容器内的液体的质量相等,若从容器中抽出相同深度
的液体,则甲中剩余水的质量为
乙中剩余酒精的质量为




整理得
故不可行。
若向容器中加入相同深度
的液体,则甲中水的质量为
乙中酒精的质量为




整理得
第三部分
22.
在放入冰箱前包装袋内存有一些水蒸气,当将有包装袋的冰棍放入冰箱后,包装袋内的水蒸气在冰箱冷冻室内低温环境下,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
第1页(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