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不仅有童年的欢乐,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牛和鹅》记叙了“我”对待牛和鹅态度的变化。《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记叙了扮演老虎给“我”带来的困惑。《陀螺》讲述了“我”玩陀螺的烦恼和欢乐。
字词句
◎认识35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43个字,会写46个词语。
◎能正确理解使用8个惯用语。能积累6个八字成语。
阅读
◎能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能梳理、总结批注的方法和意义。
◎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能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口头表达
◎能设身处地地体会被安慰者的心情,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书面表达
◎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
◎能按顺序把游戏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能自己修改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
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对于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不是零起点教学,请对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与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
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能标注自然段的序号。
◎能在难理解的词语旁写出其意思。
◎能勾画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写出自然段的段意。,◎不明确可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不善于针对文章的写法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单元有两个关于批注的语文要素,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这两个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做到两个语文要素要融合,用批注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情。
◎先学习如何给文章作批注,再勾画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对各种心情变化作批注。
◎先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再让学生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内容
牛和鹅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陀螺
口语交际:安慰
习作:记一次游戏
语文园地
总计
课时
2
2
2
1
2
2
11
18 牛和鹅
语文要素
阅读:
1.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2.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人文主题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点
1.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2.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难解词,查字典,写上释义,完成预习卡。
2.结合批注,试着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课时目标
1.认识“谓、拳”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吁”,会写“摸、甚”等15个字。
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牛、鹅图片,启发谈话。
同学们,图上的这两只动物你们认识吗?你觉得哪一只更可爱?为什么?
2.生回答后再次谈话。
实际上在很多熟悉它们的孩子中,都是不怕牛而更怕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任大霖先生的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他在故事中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体会一下作者通过这两种动物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师出示自读要求:
(1)找出生字词拼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在不理解的字词上做记号,和同桌讨论或查字典解决。
(4)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字音:出示课件指名读文中生字词,正音。
(2)字形:“掐”字右半部分下边不要写成“日”。
(3)词语:①无所谓:不在乎。②束缚:捆绑,比喻受到限制。③掐:用手的虎口及手指紧紧握住。④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地。
(4)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5.默读课文以及批注,想想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什么,学生默读思考。
6.指名汇报,说说本文的大致内容。
交流、明确:
欺负牛,害怕鹅——被鹅追赶——改变态度
7.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这样的变化?
梳理课文内容,小结:
(1)由于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做法也不同。
(2)“我们”在回家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3)“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三、聚焦批注,了解作批注的角度
(一)阅读批注,梳理批注角度。
1.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对比5处批注,同桌交流:“学习伙伴”从哪些角度作了批注?
学法指导:
(1)找出各个批注对应的自然段。
(2)默读自然段和批注内容,争取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批注的角度。
2.学生思考、交流、反馈。
3.师生总结:第一处批注是读者根据这件事情提出的疑问。第二处是读者觉得这部分内容写得很好,对文章写法的点评。第三处和第四处,是读者看到鹅被摔产生的想法。所以,第三、四处批注就是读者的体会。最后一次批注是读者读完课文后获得的启示。
(二)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根据下面的记录表作好批注。
学法指导:
(1)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横线画出来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并写出好的理由。
(3)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
(4)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启发?
2.学生学习,展示交流。
预设:
A.出示疑问类批注。
例1:“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我”为什么要如此害怕鹅呢?
例2:“嘎嘎”出现了两次,能删去一次吗?
B.点评、体会类批注。
例1:“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①好在哪里呢?把鹅的嚣张气势写出来了。
②这段话有没有写得好的地方?“啪嗒啪嗒”“嘎嘎”拟声词,删去可以吗?对于文中的“我”来说,“我”后面的还是鹅吗?“赶上、张开、咬住、拉住”这些连贯性的动词,写出了鹅的神气!看出这只鹅欺负“我”一点也没有犹豫、害怕。
例2:“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惊呼”“急急”这些词可以看出孩子们很怕鹅,见到鹅追过来很慌张,撒腿就跑。
例3:“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是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一只小小的鹅会把人吃了吗?会咬死人吗?作者那种大喊大叫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害怕鹅,在他面前这只鹅就像老虎一样,他太害怕了所以他大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C.启发类批注。
例1:我认为从文中第12自然段中金奎叔的话受到的启发是:人也不能像鹅一样仗势欺人,欺负弱小。
例2:我从文中第7、8自然段写老公鹅欺负“我”,但又被金奎叔摔到半空中后又落到池塘里受伤受到的启发是:欺负弱小,有时也会付出代价。
四、布置作业
1.订正预习卡。
2.同桌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课时目标
1.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明确任务
1.出示生字词“无所谓、拳头、捶背、胳膊、酒瓶子、恐怖、欺负、掐住、凭”,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知道了“我”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也像“学习伙伴”一样,一边阅读,一边在有疑问、有体会、写得好、有启发的地方作了批注(板书:有疑问、有体会、写得好、有启发)。批注的方法可以是标画相应的词句,也可以是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作批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
-698550165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生字、课文内容及批注的角度与方法,唤醒学生的已知。明确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生字、课文内容及批注的角度与方法,唤醒学生的已知。明确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
二、画出相关语句,作批注,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1.学生默读第5~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作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全班围绕“我”见到鹅时的相关语句展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词句。
①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②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2)引导思考:你是从什么角度作批注的?(写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预设1:通过“我们”的动作写出了“我们”见到鹅时恐惧的心情。
预设2:第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间接写出了“害怕”。第二句话直接写出了“我们”的害怕。
(3)提问:读读词语,如果把“贴着”换成“挨着”“靠着”,可以吗?模拟“我们”见到鹅时的动作,再次体会“我们”见到鹅时的心情。
(4)指导读第5自然段,读出“我”见到鹅时恐惧的心情。
朗读提示:第2句和第3句要读得轻一些,表现出“我”心里害怕,大气都不敢出的样子。
后面几句要读得声音稍大,表现出鹅的自信。
3.全班围绕“我”被鹅袭击的部分展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引导交流:针对“我”被鹅袭击的部分(第6、7自然段),你们从哪些角度作的批注?作的什么批注?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预设1:我从“写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认为“逃跑、掉、弄脱、又哭又叫、哭叫”等词语写得好,形象地描绘了“我”极其害怕鹅的样子。
预设2:我从“有体会”的角度作的批注。我从“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这句话中体会到“我”被鹅袭击时惊慌失措的心情。
预设3:我也从“写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觉得文章把“我”的语言写得很真实。比如“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鹅怎么能吃人呢?通过语言,我就知道主人公吓坏了。
①点拨:第1位同学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认为词语写得好,能体会到“我”极其害怕鹅,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哪一方面?
指名回答。(板书:动作)
②点拨:第3位同学也认为被鹅袭击的过程写得好,他抓的是什么呢?
指名回答。(板书:语言)
③点拨:第2位是从“有体会”的角度作批注,他是抓住了人物描写的哪一方面来体会的?
指名回答。(动作)
④引导:是的,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心情。你还能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体会“我”被鹅袭击时怎样的心情?
预设4:我从人物的神态“急急”“吓得脚也软了”等体会到“我”很害怕。(相机板书:神态)
(2)引导思考: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会人物的心情?
指名回答。(语言、动作、神态)
(3)提示:在刚才交流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批注角度或体会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可以把你赞同的补充到自己的批注里。
学生整理自己的批注。
(4)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我”被鹅袭击时极其恐惧的心情。
教师指导:读“急急逃跑”“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时,语速稍快,读出“我”惊慌失措的心情。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时,读出害怕、无奈的心情。读“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语调稍高,语速稍快,读出十分恐惧的心情。
学生齐读第6、7自然段。
4.小结:我们从“有体会”“写得好”等批注角度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批注,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到“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极其害怕的心情。
三、感悟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思考交流: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预设1:因为金奎叔的话让“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这是在“我”童年生活中印象很深的事情。
引导:这是从童年成长过程对自己影响的方面来谈的,还可以从什么方面来解释?
预设2:因为金奎叔的话里含着一个道理:不能仗势欺人,欺负弱小。我们做人也应如此。
引导:这是从收获的道理、获得的人生启示的方面来谈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3:因为“我”告诉金奎叔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时,金奎叔认为“让它这样看好了”,这让“我”明白不管鹅怎么看“我们”,只要“我们”以实际来看它就行了,这也说明我们看待问题时可以换一个角度。
引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欺骗,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还有我们不能欺“牛”怕“鹅”。
2.感悟拓展。
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1)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
交流、小结: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我们用一边读一边批注的方法学习了《牛和鹅》这篇课文,重点体会了“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知道了“我”对牛和鹅的不同看法与态度以及改变这些看法与态度的原因。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链接《牛的写意》。
(1)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短文,注意从多角度给短文作批注。
(2)和同学交流所作的批注,并修订、补充自己的批注。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牛和鹅》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来感受文本特色,使整个课堂涌动着浓浓的语文味。我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批注、说话练习等都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