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选择题
1.一种观点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若此观点成立,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是(
)
A.战争赔款太少
B.通商口岸太少
C清政府不听话
D.鸦片输入受阻
2.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发动,俄美支持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曾经雄伟壮丽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几处历经风雨依然伫立的残垣断壁,像在控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劫掠者的暴行。当年的劫掠者是(?
?
?
?
)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美法联军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获得了(??
)
A.关税主权
B.大量珍宝
C.大量赔款
D.大片领土
5.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落后
C.部分清朝官员避战求和
D清政府临战时战和不定
6.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原因主要有
(
)
(1)中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2)列强的侵略
(3)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4)李鸿章避战求和
A.(1)(2)
B.(3)(4)
C.(2)(4)
D.(2)(3)
7.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站在下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圆
C.金田起义
D.太平军击毙华尔
8.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
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
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
A德意B俄奥C.英法D.美日
9.
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条约是中俄(
)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改订条约》
10.
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A.日、法、俄
B.英、法、美
C.英、俄、日
D.英、俄、德
11.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
12.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13.
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
?
)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14.
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曾是一座万园之园的艺术博物馆,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断壁残垣,烧毁它的侵略者是(?
)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法俄联军
D.八国联军
15.1859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应是(
)
A俄国实力比中国强大
B.俄国人民法律意识强
C.符合中俄《珲条约》的领土规定
D.符合中俄《北京条约》的领土规定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使中国“走入近代”的事件是什么?“脱出常轨”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又一次受到严重损害:英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赔偿英法巨额军费;沙俄割去40万平方公里土地;增开口岸、内地游历通商等,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公使驻京,加强了侵略者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中国近代的哪场战争?依据材料,列举使中国主权和领土遭受破坏的相关条约及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责…..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明园材。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料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接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材料二中的“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5)假如你是讲解员,你怎样用简练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游客们讲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这段历史?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选择题
1.一种观点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若此观点成立,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是(
)
A.战争赔款太少
B.通商口岸太少
C清政府不听话
D.鸦片输入受阻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鸭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十多年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认为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它们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发动,俄美支持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答】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
3.
曾经雄伟壮丽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几处历经风雨依然伫立的残垣断壁,像在控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劫掠者的暴行。当年的劫掠者是(?
?
?
?
)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美法联军
【答案】A
【解答】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园内的文物大肆的掠夺。
故选A。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获得了(??
)
A.关税主权
B.大量珍宝
C.大量赔款
D.大片领土
【答案】D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因此选D。
5.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落后
C.部分清朝官员避战求和
D清政府临战时战和不定
【答案】B
解析:中国在两次鸭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C、D三项归根结底是由清政府统治的腐朽落后造成的。也就是说,此三项是中国战败的次要原因,B项才是主要原因。
6.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原因主要有
(
)
(1)中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2)列强的侵略
(3)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4)李鸿章避战求和
A.(1)(2)
B.(3)(4)
C.(2)(4)
D.(2)(3)
【答案】D
【解答】
(1)依据课本所学,因为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经济的落后,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中,中国政府进行了抵抗政策。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李鸿章避战求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不正确,AB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7.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站在下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圆
C.金田起义
D.太平军击毙华尔
【答案】B
【解答】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的圆明园,抢走了中国大量的珍贵文物,后又火烧圆明园。所以正确答案是B。
8.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
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
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
A德意B俄奥C.英法D.美日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火烧圆明园”可知,C项正确。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9.
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条约是中俄(
)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改订条约》
【答案】B
【解答】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10.
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A.日、法、俄
B.英、法、美
C.英、俄、日
D.英、俄、德
【答案】C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等中国领土;法、美、德参加过侵华战争,在中国近代没有割占中国领土。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1.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
【答案】.C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由题中“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可知,版图的变化主要与俄国有关。
12.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答案】A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相同,都是一场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同时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也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答案选择A
13.
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
?
)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答案】A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所以通商口岸中没有南京,答案选择A
?14.
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曾是一座万园之园的艺术博物馆,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断壁残垣,烧毁它的侵略者是(?
)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法俄联军
D.八国联军
【答案】B
【解答】
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放火焚烧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火烧圆明园与英美联军、法俄联军、八国联军无关,故选B。
15.1859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应是(
)
A俄国实力比中国强大
B.俄国人民法律意识强
C.符合中俄《珲条约》的领土规定
D.符合中俄《北京条约》的领土规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黑龙江以北”。1858年,中俄签订《瓊珲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因此,渔夫才说自己是合法的。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答案】
(1)态度:停战求和。原因:清军在战斗中节节失利,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借口:保护老百姓免受战火的侵扰。
(2)目的:向清政府代表炫耀武力,迫使清政府心悦诚服地向他求和。效果:事实证明英国的险恶用心得逞了,从耆英上奏给道光帝的话中即可看出
(3)清政府腐败无能度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条约;同时,清朝上下又愚昧无知,在英国的)船利炮奏前完全丧失了斗志。
【解答】
(1)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鸦片战争中,中国连连战败,清政府卖国求荣,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使中国“走入近代”的事件是什么?“脱出常轨”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又一次受到严重损害:英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赔偿英法巨额军费;沙俄割去40万平方公里土地;增开口岸、内地游历通商等,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公使驻京,加强了侵略者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中国近代的哪场战争?依据材料,列举使中国主权和领土遭受破坏的相关条约及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
事件:鸦片战争。“脱出常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条约及内容:中英《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土地。(任举一例即可)
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持续加深。
【解答】
(1)依据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可知材料一中使中国“走入近代”的事件是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材料一“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可知“脱出常轨”指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英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赔偿英法巨额军费;沙俄割去40万平方公里土地;增开口岸、内地游历通商等,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公使驻京,加强了侵略者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可知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增开口岸、内地通商、公使驻京等特权,沙俄还趁火打劫,占据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依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主权和领土遭受破坏的相关条约及内容: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土地。
(3)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此后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持续加深。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责…..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明园材。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料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接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材料二中的“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5)假如你是讲解员,你怎样用简练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游客们讲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这段历史?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清政府。帮凶。
(3)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它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点。
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而已。(意思相近即可)
(5)提示:只要能揭露列强的暴行,从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起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宣传作用即可。
试卷第2页,总5页
试卷第3页,总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