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文诗
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 ( http: / / baike. / view / 1136.htm" \t "_blank )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5张PPT)
第24课(1) 金色花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
诗歌特点:他的诗,风格秀丽、感情醇厚、意象生动、韵律优美、文字隽永。
用心聆听
1.听字音
2.听节奏
3.听感情
想想:作者是在写金色花吗?
初读——感知内容
读清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比比速度:孩子变成金色花后,玩闹、和妈妈嬉戏,字里行间你看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
我变作金色花,长在树上,跳舞嬉戏
我隐身匿笑,暗享温馨的母爱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阅读建议: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备)
我不告诉你,妈妈。”……(调皮、撒娇)
再读——品味感情
1.我想,这是一个 的孩子,因为……
2.我读出了一个 的妈妈,你看(听)……
智慧碰撞
三读——思索
脑筋动起来,看看谁厉害!!
伟大的母爱
《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27日刊登过《古老而永恒的丰碑》,文中写到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淇、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当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的婴儿。
平凡的母爱
母爱如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上学时的一再叮嘱;回家后的饭菜飘香;满是阳光味道的干净的衣服;晚上悄悄为你摁好的被角;甚至是一句责备,一顿鞭打……
我手写我心
假如我变成了……
懂你
你静静的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其实多么的爱你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用心快乐地去做:
1.把写好的文字念给妈妈听,然后悄悄为妈妈做一件事情。
2. 阅读《新月集》。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09—2010上网优质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所在学校:……学校
学科 初中数学 版本册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任课教师 ……
课目名称 《金色花》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2.联系生活,体会母爱,用心回报。3.练习写作。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上四单元一篇散文诗。文章简单易懂,几乎没有难点。主要通过朗读体会散文诗的特点,较为深刻的体会母爱,及能用心回报。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半学期的初中生活,较能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和赏析。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对语言的品味 朗读和练笔 课件、卡片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对文章情感深层次的理解 循序渐进,以问导学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导入文章。二、以读导线,品味文章。听读课文,初步了解。(听字音,听节奏,听感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清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比比速度:孩子变成金色花后,玩闹、和妈妈嬉戏,字里行间你看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明确:我变作金色花,长在树上,跳舞嬉戏 我隐身匿笑,暗享温馨的母爱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学生自主朗读片段,教师提出阅读建议。阅读指导:A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B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的焦急,我的“调皮”)。 C“我不告诉你,妈妈。”(调皮、撒娇)D“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备)再读课文,品味感情。智慧碰撞:我想,这是一个 的孩子,因为 。 我读出了一个 的妈妈,你看(听) 4.三读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朗读,自主提出疑问。(脑筋动起来,看看谁厉害!) 课堂预设问题:问:“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明确:与母亲嬉戏,为妈妈做事。 问:这首散文诗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问: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话呢?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可能和他们的信仰有关。是为了赞美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同时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问: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明确: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问: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明确: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三、小结文章,美点寻踪。 教师小结:《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像,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时间里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在亲昵、亲热的氛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母爱我们从不陌生,让我们再来感受: 展示相关资料。四、真情流露,手写我心。(音乐背景:《懂你》5分钟)同学们,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很想为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了,那么现在给你一个机会,给你一次可以变化的机会,你会为妈妈做什么呢:以“假如我变成了……”为题写一段话:(用笔写我心)展示,小结。
板书设计 金色花读——品——疑——练
课后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散文诗的特点,感悟母爱,懂得珍惜,懂得回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金色花》教学设计
……学校 ……
教学目的:
1. 品味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2. 联系生活,体会母爱,用心回报。
3. 练习写作。
教学重点:
1. 对语言的品味。
2. 朗读的训练。
教学难点:
模仿写作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文章
1. 背景音乐,展示相关母子图片。
2. 文字展现母爱伟大。
二、以读导线,品味文章。
1. 听读课文,学习朗读。(投影朗读方法)
2.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散文诗描绘了——与——。你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个——的 孩子和 ——的一个母亲呢 。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 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信仰的虔诚的妈妈。
(善良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
3. 二读课文,品味语言。
问:文中哪些句子让你看到了一个天可爱、调皮、孝顺的孩子?
(“我”变成金色花后和妈妈三次嬉戏,概括出来)
第一次嬉戏:在母亲祷告时,“我” 悄悄为母亲散发香气;
第二将嬉戏: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因为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第三次嬉戏: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哪些句子让你明白妈妈是一个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又有信仰的妈妈的?
(找句子,用心朗读)
阅读指导:
A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想象和快乐。
B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C“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D“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三读课文,品深意。
问:“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与母亲嬉戏,为妈妈做事。
问:这首散文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诗歌感情基调:舒缓、温馨、深情,带着儿童特有的调皮)
问: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话呢?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可能和他们的信仰有关。是为了赞美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同时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问: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问: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明确: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教师小结:《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像,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时间里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在亲昵、亲热的氛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
三、真情流露,手写我心。
同学们,妈妈是世界上唯一共同的语言。而母爱如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上学时的一再嘱咐;回家后的饭菜飘香;满是阳光味道干净衣服,甚至是一句责备,一顿鞭打……你们对自己的妈妈关注多少?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的爱,如果给你一次变化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妈妈?
以“假如我变成了……”为题写一段话:(用笔写我心)
四、学生作结:
金色花让我明白了——,
我想——。
教师作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