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4.牛顿运动定律试卷 有知识点总结与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粤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4.牛顿运动定律试卷 有知识点总结与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3 21: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说明:
①该定律指明了物体保持原有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引申:若物体在某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该方向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②该定律揭示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③“迫使”揭示了加重的动力学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靠的不是力而是惯性。
2.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
注:该表达式成立的条件是式中各物理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单位。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F、m、a是对于同一个物体而言的——同体性
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矢量性
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独立性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3)说明:
①同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它们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②相互性: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谁叫作用力都可以。
归结为: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效果独立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1)联系: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2)区别:①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连施力物带受力物一共涉及到两个物体,而一对平衡力涉及到三个物体(两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而一对平衡力可以是性质不同的两个力。
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同生、同变、同灭,而一对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变化不一定引起另一个力的变化。
④一对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是使物体平衡,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产生各自的效果。
解题思路: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由运动学公式求出a,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求未知量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由正交分解法求出a,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求未知量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3.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正交分解法),
注意选定正方向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
5.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牢记常用模型、结论
◆放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面上的物体,若给物体一定的初速度

当μ=tanθ时,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当μ>tanθ(μmgcosθ>mgsinθ)时,
物体沿斜面减速下滑;

当μ<tanθ(μmgcosθ<mgsinθ)时,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
◆连结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结参与运动的系统。
内力与外力:连结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外部对连结体的作用力叫外力。
已知外力求内力——先整体后隔离
已知内力求外力——先隔离后整体
隔离法:若连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或方向不同时,一般应将各个物体隔离出来,分别对各个物体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式,并要注意标明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找到各物体之间的速度制约关系。
整体法:若连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又不需要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可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若连结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虽不相同(主要指大小不同),但不需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可利用
Fx=m1a1x+m2a2x+…
Fy=m1a1y+m2a2y+…
◆发生超重、失重时,重力不变,视重改变
超重有向上的加速度,视重大于重力
失重有向下的加速度,视重小于重力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7-10小题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面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kg
Pa
m
B.N
s
m
C.摩尔
开尔文
安培
D.牛顿

千克
2.
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3.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


A.
B.2mg
C.mg
D.
4.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1cm,然后放手,则在刚释放的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
(g=10
m/s2)


A.2.5
m/s2
B.7.5
m/s2
C.10
m/s2
D.12.5
m/s2
5.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a
变大
B.不变
C.a变小
D.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6.如图所示,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相互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A.
B.
C.
D.
7.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8.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做出了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C.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9.升降机中站着一个人,在升降机竖直减速上升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对地板的压力将增大
B.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将减小
C.人所受到的重力将减小
D.人所受到的重力保持不变
10.如图所示,小球用两根轻质橡皮条悬吊着,且AO呈水平,BO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那么在剪断某一根橡皮条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情况是(
)
A.不管剪断哪一根,小球加速度均是零
B.剪断A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tanθ
C.剪断B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cosθ
D.剪断B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cosθ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共7小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做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
11.(6分)如图所示,为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做匀加速下滑运动,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①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②木块、③秒表、④米尺
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
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___________;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
12.(6分)用30N的水平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质量m=20kg的物体,力F作用3s后消失,则第2s末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第5s末该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13.在汽车中悬挂一小球,当汽车在作匀变速运动时,悬线不在竖直方向上,则当悬线保持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汽车的加速度有为
,汽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14.(6分)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两站间行驶的速度图像。
汽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2000N不变,且BC段的牵引力为零,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4000kg,则汽车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OA段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__________N。
15.(8分)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拉力F1和F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运动,且F1>F2。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
16.(8分)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7.一水平的传送带AB长为20m,以2m/s的速度顺时针做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则把该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的A端开始,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18.物体质量m
=
6kg,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370角斜向上的拉力F
=
20N作用,物体以1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力F撤去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力和运动
答案
1-6
CADAAB
7_10
BC/BC/BD/BD
11.L、d、h、t,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析: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用秒表测出木块沿斜面运动的时间t,用米尺测出h、d,由式子L=可得结果。
12.1.5m/s,4.5m/s
13:
a
=
gtanθ
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物体向左做匀减速
14.0.5m/s2,6
15.解:设两物块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
F1-F2=(m1+m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m1:F1-T=m1a
解得:T=
16.解:由图可知,在t=0到t1=2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加速运动。设在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ma1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1=

在t1到t=t2=5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的电梯的速度,即
v1=a1t1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1=v1t2

在t2到t=t3=6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减速上升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2,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2=ma2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3=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
h=h1+h2+h3

由以上各式,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题文及题图中的数据,解得
h=9m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图象与运动过程的对应关系,也要求考生从图象提取信息的能力。
17.Μmg
=
ma
a
=
μg
=
1m/s2
t1
=
v/a
=2s
x1
=
at2/2
=
2m
x2
=
x—x1=20m—2m=18m
t2
=
x2/v
=
9s
t
=
t1+t2
=
11s
18:Fcosθ—μFN
=
0
FN
+
Fsinθ—mg
=
0
μ
=
1/3
a
=
μg
=
10/3
m/s2
x
=
15m
θ
F
A
F
B
m1
m2
θ
10
0
10
20
30
40
t/s
F/N
100
320
400
440
t/s
0
1
2
3
4
6
5
A
B
v
F
A
B
v
Ff
G
G
G
PAGE
6